汤一榕 宋一帆 王修康 黄开敏 陈 琦 陈仁利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全科医学科,福建宁德 352100
近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发生率明显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1-2]。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达到20%左右,其不仅合并痛风,同时还可能发生代谢功能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上述疾病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预防痛风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传统的降尿酸药物包括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其不良反应较多,一些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使用时受到限制[5-6]。本研究通过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临床资料,拟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16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98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治疗Ⅰ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66岁,平均(53.2±10.9)岁,平均收缩压(126.9±13.5)mm Hg,平均体重(65.2±10.6)kg,血尿酸(9.1±1.5)mg/dL;治疗Ⅱ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2~65岁,平均(54.2±11.7)岁,平均收缩压(128.8±14.9)mm Hg,平均体重(66.7±11.0)kg,血 尿 酸(9.3±1.4)mg/dL。纳 入 标 准:(1)患者的血尿酸浓度>7mg/dL;(2)血清肌酐范围110~440μmol/L;患者处于非痛风急性发作期;(3)患者在近期未使用降尿酸药物;(4)患者的肝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有尿毒症患者;(2)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严重心、肝功能损伤者。本研究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两组患者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Ⅰ组口服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H20130058,规格40mg×7片)40mg/次,1次/d;治疗Ⅱ组口服非布司他片80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6周为1个疗程。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尿酸达标率情况,尿酸达标标准:尿酸水平<6mg/dL。(2)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效果评价标准[7-8]:显效,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消失,检验后尿酸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检验后尿酸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后半年内有发作,发作次数<2次;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无改善,尿酸水平无明显降低,甚至有加重倾向。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血脂水平升高、血糖升高、痛风急性发作。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通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尿酸达标率高于治疗前,治疗Ⅱ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Ⅰ组,尿酸达标率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尿酸达标率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情况比较[n(%)]
血清中高尿酸会合并痛风,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9-10]。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发生率[11-12]。高尿酸血症是临床上诱发痛风的基础性原因,有效降低尿酸浓度,促使其<6mg/dL,对于控制痛风发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尿酸达标率高于治疗前,治疗Ⅱ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Ⅰ组,尿酸达标率高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Ⅰ组。非布司他作为选择性黄嘌呤氧化还原酶,可以对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和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进行抑制[15-17]。80mg/次非布司他可以更好地降低尿酸分泌,同时其也是一种药物-酶复合物,可以更加有效抑制尿酸的浓度,提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18-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80mg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患者,尿酸水平降低更明显,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