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贺街宗祠文脉小镇规划路径①

2020-11-13 06:49耀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宗祠文脉文旅

赵 耀

(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贺州市临贺故城——贺街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城内现存文物古迹众多,融中原文化、岭南百越文化、楚文化于一体,素有“桂东文化古城”之称。贺街镇上的部分客家姓氏宗祠于2001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 年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成功入选成为广西首批四个全国特色小镇之一。贺街镇是广西目前现存百家姓宗祠数量最多(方圆不足2 km2,超过30 个)、规模最大、覆盖率最高的“宗祠文脉小镇”,极具独特性[1]。贺街镇宗祠文化延续至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姓氏宗族基础,其核心依然是家族传承和香火延续,贺街镇宗祠文化有着同姓氏群体聚族而居的风俗习惯。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深厚的文化资源需要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进行展现和体验,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贺街宗祠文化小镇进行综合规划,打造兼具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的综合性产品成为贺街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

1 贺街宗祠文脉小镇概况

1.1 区位条件与范围

贺街镇交通便利,207 国道、梧八二级公路、洛湛铁路、广贺高速公路及贵广高铁路贯穿全境。如今,贺州市高铁站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贺街镇距离贺州市区18 km。高铁站的使用对于贺街镇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广贺高速公路贺街镇出口距离项目核心区用地仅1.5 km。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今后贺街宗祠文脉小镇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运营意义非凡。

1.2 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以农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以及林地为主,同时有少量住宅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其中,农业用地主要在浮山风景区腹地和北部的农业示范区;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河西村、河东村内;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临贺故城绿地系统的外围,商业用地较少,主要分布在临贺故城外围。总体而言,基地内现状建设用地布局未成系统,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2 贺街镇宗祠文化资源的特点

2.1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基础

贺街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聚居的地方,客家人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五次大南迁活动后有一部分从广东迁移到了贺街镇[2],随着各姓氏客家人的不断聚集,寻根问祖和教育后人的文化传承使得各个姓氏竞相建设本姓宗祠,一方面是传统的家国一体情怀的体现[3],代表了客家人对本姓族群重视为国家利益而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文化愿景;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了对族姓兴盛、族群集体自豪感的期望。古往今来,大姓家族都有修订族谱的传统,以族谱的完善和家族的整治来激励后人。众多姓氏宗族的聚居,则构成了既相互影响又团结协作的深厚文化基础,这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2.2 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文化

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宗祠建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祠建筑文化。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设县,至1952 年县城迁往八步,始终为郡州、县治所在地,历经13 个朝代,前后共2 100 多年历史[4],贺街镇宗祠当中,罗、刘、莫三姓宗祠因古老的建筑历史和良好的保护现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始建于清朝光绪辛卯年(1891 年)的罗姓宗祠,占地面积约2 300 m2,建筑面积约有1 300 m2。祠堂门额用青石板刻着“罗氏宗祠”4 个字,字体刚劲有力,大门两边是用浮雕铸成的黑色楷书对联,写有“姓缘罗国,郡定豫章。”最具建筑特色的是宗祠山墙状似镬耳,这种岭南建筑又称“镬耳屋”,祠内有四根花岗岩凿成的石柱,高达6 m,柱的顶端各雕有一只瑞兽,顶住天面桁条,石柱上端的梁架,用木板雕刻着蝙蝠、马鹿和丹顶鹤3 种动物的图案,寓意为“福”“禄”“寿”三星拱照,具有较好的文化价值。

2.3 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活动

贺街镇民俗文化丰富,有着较为深厚的底蕴,目前拥有浮山歌节、舞狮、彩调、陈侯大王巡游等7项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和民间戏曲。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贺街镇都会举行浮山歌节,各地民歌队、山歌队、龙狮队均沿街巡游表演,按浮山节传统,将会请出李靖与陈王两尊塑像巡游临贺故城,绕城一周,通过举办歌节来进一步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

2.4 富有传承意义的宗亲精神

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光,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宗祠文化对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互相协作具有积极意义,对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贺街镇“宗祠文化”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髓——“德”,是中华民族世代传衍、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贺州宗祠文化所体现的个体启蒙、道德教化、失范惩罚、文化传承等社会教化功能,具有普世意义;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具有时代价值[5]。

3 基于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路径

3.1 规划理念

3.1.1 彰显文化魅力

宗祠文化是贺街镇的名片,充分发掘贺街镇所拥有的三十余座传统宗祠,理清与其相关的老街、庄院、池塘、古道、节会、水运、商业、故城、文庙、魁楼、浮桥、寺庙、社坛等延展文化意涵,通过博览展示、场景营造、活动体验等多样化的方式带给游客对宗族血脉的认同感,达到祭祀祖先、联络族群、施行教化、寄托乡愁等宗祠的建设目的。

3.1.2 强化多元体验

当前休闲旅游的一大特点就是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通过新业态的注入以及多元文化元素的提升,进一步完善贺街镇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以匹配高品质的生态景观环境。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居住空间环境,也给外来游客营造了一个多元化的体验场域。

3.1.3 凝聚产业特色

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于自身特色产业,遵循“特色牵引、市场主导、产业支撑”为原则,加大宗祠文化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步伐,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医旅融合为突破口,打造贺街镇产业发展的新品牌。

3.2 规划思路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旅融合,全域发展。规划要立足贺街镇“宗祠繁盛、故城灵秀”的地域特色,以“宗祠文化”为灵魂,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以生态特色农业为基底,以中国传统“忠信悌孝”文化动态展示为特色,以弘扬新时代优良家风文化为引领,强调凸显文化特性,创新业态集聚,打造集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多功能于一体,具有完整社区功能、富有浓郁人文气息、旅游融合多业共同发展的综合型特色小镇。

3.3 定位突出文旅融合

为更好确定贺街宗祠文脉小镇的发展定位,需从文旅两方面来进行,规划提出要打造“广西宗祠文化传承发展典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生活体验区”“桂粤湘全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区”4 个具体的定位来突出文旅融合的必要性。

3.4 功能分区体现文旅融合

综合考虑宗祠文化的分布状态和配套资源的状况,在注重当地宗族根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突出文旅融合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发展,重点打造宗祠文脉体验园、故城遗痕游览园、故城印象风情园、特色农产品交易展示园、果蔬科普展示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六大功能区(图1)。借助项目区紧邻贺江、临江的水域优势,营造依山旁水的整体景观格局,重点突出宗祠文化核心主题(图2)。

3.5 文旅产品融合创新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种类,逐步形成宗教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度假、休闲农业体验和运动健康养生四大文旅产品体系。同时通过“打造一场宗祠故事实景演出、拍摄一部宗祠文化影视剧作、创作一首宗祠岁月经典歌曲、体验一场宗祠传统祭祀仪式、出版一部宗祠传承文学作品、举办一场宗祠文化高端论坛”等形式推出多种类型文创IP。文旅产品创新要和小镇内的其他产业产生联动效应,促进文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培养新的文化旅游开发和管理理念。资源利用方面,强调故城恢复的完整和全面性,突出小镇资源特色,这对于小镇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资源利用要突出自然生态、文化深厚和长寿养生的理念,也是所有的项目产品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创新方面,推行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突出群众参与的重要性,小镇的发展需要居民积极配合,群众带来的创造性将会使旅游的发展更为迅速。旅游产业的培育要实现从卖山水到卖内容的转变,以效果留住客源,创建有特色内容和自己的品牌,利用“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环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3.5.1 宗脉文化体验

摒弃单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览,采用数字化的情境再现和智能化的导览解说,实现与到访人员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让宗祠文化活起来。设置专业的宗祠守护人进行全面管理,同时不同姓氏的宗祠也可以推出基于姓氏特色的伴手礼,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在地体验感。

3.5.2 临贺古城故事

在注重对现有古城遗址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有步骤、有条件、有限度的功能恢复和建筑恢复,比如石板街道、古井、城墙、城门、文庙等。利用故城修旧如旧的特色,挖掘古城历史故事进行点状式、场景化的布局,结合进入式的角色扮演,给游客带来更多新奇、有趣又难忘的经历。

3.5.3 重视小众IP

移动互联时代,小众IP 有着较高的黏性和转化率,宗祠文脉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化功能,教育后世子孙遵守圣贤之道,各个宗祠历史上也以求得功名、出将入相作为本族光宗耀祖之事,故城中的文庙和魁星楼一直留存至今,其重视教育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因此,可以通过小众IP 教育主题作为宗祠文脉小镇的一种形象定位,以文笔塔来作为其主题形象Logo,推出围绕教育功能的系列产品。比如爱国教育、国学教育、食农教育等,通过小众IP 再不断聚合而成大IP。

3.6 重点项目强化文旅融合

3.6.1 文笔主题餐厅

围绕小众IP 的有效社群,以文笔为餐厅特色,从餐厅外观、内部装饰、菜品名称、烹饪技法、食材来源等方面皆可以取得一个文笔相关的名称,餐厅定期可以推出针对不同学子的日常套餐、生日宴、升学宴、开笔宴等特色美食,将古文化与美食文化融为一体。

3.6.2 汉式主题民宿

对小镇现存古民居进行创意化改造,在维护原有材质的基础上,结合宗祠历史发展脉络,设计不同风格的汉式民宿,不论是家具、摆设还是房间格局都营造出一种追忆历史的沧桑感和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3.6.3 滨江休闲景观步道

利用贺街宗祠东部紧邻贺江的地理环境特点,在严格保护现有宗祠建筑的前提下,对沿江景观进行系统化的清理整治,留出临江观景平台,设置步行游憩区域,并将各个宗祠族规家训以景观小品沿江展示,营造文化与景观有机融合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图3)。

3.7 建筑风貌规划设计

规划区内的各种建筑依照原有风格进行恢复和重新设计,尽量采用原有材料,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倡“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保持规划区文物保护建筑的原貌和完整,依法对文物保护建筑进行修缮。保持原有的木质结构肌理,通过修复、更新木质材料,更换原有瓦片为青色瓦,使原建筑焕然一新,不得擅自改变历史建筑的使用性质。对于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采用保留、改造、新建3种模式。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将依法予以整治、改造或拆除。

4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4.1 设立区域性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占领文旅协同发展新高地

当前文化与旅游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发展都正在向深度融合靠拢,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代表,其从产业研究到政策制定,从法律法规到行业标准,需要区域性的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和区域级的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会来共同努力,打造贺街宗祠文脉新篇章。

4.2 以文旅融合助推农旅融合,全方位打造休闲农业精品

贺街镇作为农旅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应着力强调创新功能,健全休闲农业产品体系,完善主导产业链。加强与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国际化、高层次的论坛和展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需求用户开展深入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等,健全“产学研用”体系,共同搭建农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本区在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科技农业产业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产业联动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产业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与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进行联动,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和增加旅游产品种类,产业联动还可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增值增收。

4.3 做好人才集聚工程,强化创新智力支撑

全面实施人才创新创业计划,落实人才贡献奖励、人才限价房等政策,小镇或周边安排廉价出租的人才公寓等,提供人才进阶学习平台,设置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配套设施,为小镇外来从业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4.4 推动文旅创新机制动态发展

贺街宗祠文脉特色小镇的宗祠文化、古道文化、古城文化、街区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均需要强调围绕“宗祠文脉”和“善德宗祠·亲情贺街”的思路,展现特色性、文创性,对传统文化系统深度发掘和创新传承,剔除宗祠文化中封建、迷信落后的文化残余,提炼彰显传统优秀文化要素成分,并创意、创新、创造性彰显利用优秀正能量文化脉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和再造魅力乡村、重塑精神人格的力量,达到处处走心、处处动心、处处亮眼、处处迷人的震撼性文化旅游产业效果;另外,应以小镇的宗祠文化为核心,融入古道文化、古城文化、街区文化、乡村文化、生态文化、时尚文化,深度挖掘具备文化内涵的文化表演和传统文化技艺,增强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完善小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人可以感受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宗祠文脉小镇。

5 结语

近年来,贺街镇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一方面从乡村振兴发力,积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贺州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窗口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区,做好“粤港澳菜篮子”;另一方面加强产业融合,特别是利用好宗祠文化资源。在拥有宗祠文脉特色的临贺故城的历史文化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因此,贺街宗祠文脉小镇的科学规划将“宗祠文化”与休闲旅游功能相结合,打造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创新型发展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复兴和活化,提升贺州市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宗祠文脉文旅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