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雯 魏德祥
(1.闵江学院 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滑雪旅游是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冰雪旅游效益主要来源于滑雪旅游。[1]目前,全球大约有100个国家开展滑雪运动,但是整个行业仍然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下滑,滑雪人群更新率低,以及如何提高滑雪在全球假期和休闲活动中的竞争率、滑雪人群的留存率和不断更新滑雪教学方式等问题。[2]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全球滑雪产业竞争必将更为激烈。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全球滑雪产业的发展态势,探明滑雪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才有利于各国更好发展滑雪产业。当前,产业效率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等。SFA方法属于参数方法,需提前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而DEA方法属于非参数模型,无需事先确定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关系式,不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还可进行效率分解。[3]为此,本文收集了2012-2018年全球滑雪产业数据,先从整体上分析全球滑雪产业的发展态势。然后,运用DEA方法探讨全球滑雪产业效率特征,以期为各国滑雪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记DEA)是一种对若干同类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简记DMU)的相对效率与效益进行比较的有效方法,它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于1978年创建。[4]DEA的基本模型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C2R模型,后来不断扩展创建了BC2模型、FG模型和ST模型等。[5]其中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的BC2模型为主要模型,它把综合效率(crste,也称技术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vrste)和规模效率(scale),即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纯技术效率表示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对现有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管理及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间差异,其测度的是生产中非有效生产的程度,并反映出投入产出要素的合理配置程度。综合效率>1,表示DEA有效;反之,综合效率<1,表示DEA无效。[6]
1.1.1 C2R模型
假设有n个生产决策单元DMUj(j=1,2,…,n),每个DMU都有m项投入X=(X1j,X2j,…,Xmj)T,s项输出Yj=(Y1j,Y2j,…,Ysj)T,则第j0个DMU的效率评估模型为:
规划问题:
MaxμTy0=Vpε,
(PC2R) s.t.ωTxj-μTyj≥0,j=1,2,…,n,
ωTx0=1
引入松弛变量s-和剩余变量s+,对偶规划为:
λj≥0,j=1,2,…,n,
s-≥0,s+≥0,
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一般取10-6),并且线性规划(DC2R)的最优解为λ0,S-0,S+0,θ0,则有(1)若θ0=1,并且S-0=0,S+0=0,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2)若θ0=1,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有效。[7]
1.1.2 BC2模型
由于C2R模型中的锥性假设在现实中有时难以满足。因此,把C2R模型中的锥性假设去掉后就得到了BC2模型,即生产可能集T只是满足“凸性公理(加入条件∑λj= 1)”、“无效性公理”、“平凡性公理”和“最小性公理”的假设。BC2模型有效性的判断与C2R模型是一致的。但二者的区别在于,C2R模型是在追求同倍数减少各项输入量的情况下,评价决策单元是否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BC2模型是在追求同倍数减少各项输入量的情况下,评价决策单元是否为技术有效。[8]
规划问题为:
MaxμTy0+μ0=Vpε,
(PBC2) s.t.ωTxj-μTyj-μ0≥0,j=1,2,…,n,
ωTx0=1
式中:μ0为规模收益指示量。①μ0<0,规模收益递增;②μ0=0,规模收益不变;③μ0>0,规模收益递减。这种模型单纯评价DMU的技术有效性。[8]
其对偶规划为:
(DBC2)
λj≥0,j=1,2,…,n,
s-≥0,s+≥0,
1.2.1 评价全球滑雪产业发展态势的指标选取
众所周知,单一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全球滑雪产业的发展态势,必须利用综合指标。同时,指标选取还需考虑绝对量和相对量差异,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问题。综合以上各因素,最终选取以下指标:(1)滑雪场,它是滑雪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滑雪场数量也涵盖了滑雪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投资金额等信息。因此,滑雪场是滑雪产业最重要的投入性综合指标;(2)具备4条以上提升设备的滑雪场,它表示规模较大的滑雪场;(3)提升设备,它是滑雪场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从根本上决定了滑雪场的运营效率。[9]提升设备数量不仅能反映滑雪场规模,也能反映滑雪场的品质;(4)平均每个滑雪场的提升设备数(相对量);(5)滑雪者,它是滑雪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员基础。如果滑雪产业发展好,就能吸引更多人员参与滑雪运动,因此,滑雪者既是滑雪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也是滑雪产业发展的产出结果;(6)滑雪人次,它是评价滑雪产业产出的最重要指标,滑雪产业发展程度最终要通过滑雪人次体现出来;(7)单位国内滑雪者的滑雪次数,它是一个相对数,反映滑雪者的“成熟度”,是评价滑雪市场有效开发的重要指标;(8)入境滑雪人次,它反映的是滑雪产业跨国市场(国际市场)规模;(9)入境滑雪人次占比(相对量)。
另外,为使评价具有动态性,本文还综合考虑了上述9个指标的增长率。
1.2.2 滑雪产业效率测量的指标选取
产业效率测量需要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选取指标。结合滑雪产业特点,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选取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如下所示。
(1)投入指标:X1滑雪场;X2具备4条以上提升设备的滑雪场;X3提升设备。
(2)产出指标:Y1滑雪人次;Y2单位国内滑雪者的滑雪次数;Y3国内滑雪者;Y4入境滑雪人次;Y5单位提升设备运输的滑雪人次。
据估算,目前,全球大约有100个国家开展滑雪运动,其中开展户外滑雪的国家85个,开展室内滑雪或室外旱雪的国家15个。[2]在85个户外滑雪国家中,有67个国家至少有一个带提升设备的滑雪场;4个国家曾经有过1个或更多的滑雪提升设备,但已不再运行(阿尔及利亚、阿富汗、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还有14个国家在山地地区存在永久或暂时性的山区积雪,有可能具有滑雪活动。[2]
由于室内滑雪或室外旱雪所占比例很小,[2]故本文的滑雪产业数据不包含上述两类。同时,由于上述67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的滑雪产业信息未在全球滑雪产业市场报告中详细公布。因此,本文在进行产业效率测量时,只选取其中的56个国家。在探讨区域发展态势时,根据自然条件及区位等因素,将全球滑雪产业划分为阿尔卑斯、西欧、东欧和中亚、美洲、亚太以及中东和非洲6个区域。[2]从地理位置上看,虽然阿尔卑斯地区的6个国家(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亚、瑞士)属于西欧,但由于其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所以把它单列进行探讨。[2]
全球滑雪产业数据来源于2013-2019年全球滑雪市场报告。[2,10-15]56个国家的人口等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官网。[16]其它有关数据通过上述基础数据计算而得。全球滑雪产业发展态势基础数据见表1、2。产业效率测量的基础数据因涉及到56个国家2012-2018年的数据,数据量较大,故本文只呈现与研究直接相关的数据。
表1 2012-2018年全球滑雪产业发展态势基础数据
表2 2012-2018年区域滑雪产业发展态势基础数据(各指标占比,%)
2.1.1 全球滑雪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分析
其一,滑雪场。滑雪场是支撑滑雪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表1可知,全球滑雪场数量呈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在趋缓。2012年为5049个,到2018年增长至5693个,年均增长率为2.04%。然而,拥有4条及以上提升设备的滑雪场的发展并未与之同步,其数量的增长幅度明显落后于全球滑雪场数量(2016-201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20%。这说明,2012-2018年,全球增加的滑雪场主要以中、小规模的为主。另一个指标(平均每个滑雪场的提升设备数)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2.38%。
其二,提升设备。一般来说,提升设备是衡量雪场规模及效率的重要KPI(关键绩效指标),从根本上决定了滑雪场的运营效率,对任何雪场而言都是最为重要的部分。[9]从表1可知,2012-2018年,全球滑雪场的提升设备数量并未随滑雪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呈下滑趋势,2012年为26819台,到2018年却只有26109台,年均增长率为-0.44%。这意味着2012-2018年,全球滑雪产业的运营效率有可能出现下滑。
其三,滑雪者和滑雪人次。拥有一定数量的滑雪者既是滑雪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滑雪产业发展的结果。如果没有滑雪者,发展滑雪产业则无从谈起。同理,如果滑雪产业发展好,也能带动更多人加入滑雪运动,从而增加滑雪者数量。从表1可知,2012-2018年,全球滑雪者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15%,但各年的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变化。然而,作为评价滑雪产业整体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滑雪人次,在这期间并未与滑雪者数量变化保持同步,反而呈现出反向变化特征。2012年,全球滑雪人次为36755.10万,到2018年则下降至35940.40万,年均增长率为-0.37%,整体呈下滑态势。这说明2012-2018年,全球增加的滑雪者多为“单次体验型”的初级滑雪者,其所增加的数量不足以弥补成熟滑雪者所减少的滑雪次数。从平均每位滑雪者的滑雪次数下降这一现象也反映了这一特征。2012年,全球平均每位滑雪者的滑雪次数为3.49次/人,到2018年减少至2.80次/人,年均增长率为-3.54%。可见,全球滑雪产业发展在吸引“新人”加入滑雪运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培育这些“新人”的滑雪文化,以提高其“复滑率”方面的效果不佳。因此,滑雪产业需要更多地考虑通过有效的项目设计,提高滑雪体验者对滑雪运动本身的兴趣,产生基于运动产品的客户粘性,以提高这些新增“单次体验型”初级滑雪者的“复滑率”,这是促进全球滑雪产业繁荣发展所必须解决的课题。
其四,入境滑雪人次(即跨国市场份额)。从表1可知,全球滑雪产业的跨国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但整体的跨国市场份额已由增长势头(2012-2015年)转为下滑趋势(2015-2018年)。2012年,全球入境滑雪人次为近九千万(8933.73万,占比为24.31%),2015年达到高峰近一亿(9736.55万,占比为26.87%),之后出现下滑,2018年降至9384.89万人次(占比为26.04%)。目前,全球滑雪者出口国主要集中在欧洲,如德国、英国、比利时,瑞士等,[2,10-15]近年来,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因素对欧洲地区的经济、社会等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导致出国滑雪者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滑雪产业的跨国市场。跨国市场份额下滑,预示着未来各国滑雪产业的发展可能会立足于开发本国市场。
2.1.2 全球滑雪产业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仍存在较大区域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区域的滑雪产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从而呈现不同的发展特征。为此,本文根据全球滑雪市场报告划分的六大区域,即阿尔卑斯、西欧、东欧和中亚、美洲、亚太以及中东和非洲6个区域(1)注:6个区域划分依据详见全球滑雪产业市场报告。,进一步探讨各区域的滑雪产业发展态势。
其一,滑雪场和提升设备。从表2可知,2012-2014年,东欧和中亚地区的滑雪场数量占比增长态势最为显著,由2012年的18.36%,增加到2014的21.65%。同时,该地区具有4条以上提升设备的滑雪场和提升设备两个指标的占比也保持增长态势。然而,2015年之后,上述趋势发生改变,亚太地区取代了东欧和中亚地区,成为全球滑雪场数量占比增长最快的区域。至2018年,亚太地区滑雪场数量占比已达23.84%,成为全球滑雪场数量最多的区域。但是,从具有4条以上提升设备的滑雪场和提升设备两个指标占比变化看,亚太地区较大的滑雪场数量并未随滑雪场总量增长而增加,其中提升设备这一指标占比甚至在缩小(由2012年13.99%下滑至2018年13.00%)。众所周知,滑雪场提升设备的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滑雪场的大小,而滑雪场大小是滑雪者选择滑雪场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它体现了滑雪场的品质。[5]可见,2015-2018年,全球新增滑雪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且以中、小滑雪场为主,品质也相对较差。
从静态对比来看,阿尔卑斯地区雪场的提升设备占比远高于滑雪场数量占比。例如2018年,阿尔卑斯地区雪场的提升设备占比为39.16%,但其滑雪场数量占比却只有20.36%。这提示,就整体而言,位于阿尔卑斯地区的滑雪场规模相对较大,品质也相对较高。目前,全球达到百万人次的滑雪场,80%集中在阿尔卑斯地区。[2]
其二,滑雪者。从表2可知,2012-2018年,全球滑雪者数量增长主要得益于美洲和亚太2个区域,特别是美洲地区,该地区滑雪者数量占比在2014年跃升至全球第一位,并延续至今。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尔卑斯地区,其滑雪者数量占比逐年下滑,由2012年的21.71%降至2018年的15.53%。西欧地区滑雪者数量占比也呈缓慢下滑趋势,其所减少的份额基本上被亚太地区所填补。
其三,滑雪人次和入境滑雪人次。结合表1,2可知,2012-2018年,全球滑雪人次呈下滑态势,其中,阿尔卑斯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从表2发现,全球3/4左右的入境滑雪人次集中在阿尔卑斯地区,而这些出境滑雪者主要来源于欧洲地区。[2]近年来,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因素对欧洲地区的经济、社会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导致欧洲出境滑雪者数量减少,而阿尔卑斯地区的入境滑雪者又主要来源于欧洲。因此,入境滑雪人次的下降可能是导致阿尔卑斯地区滑雪人次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阿尔卑斯地区仍然是全球滑雪胜地。例如,2018年,其滑雪者数量占比只有15.53%,但它却占据了全球43.73%的滑雪人次。阿尔卑斯地区的滑雪人次占比(43.73%)远大于滑雪者数量占比(15.53%),主要源于两个原因:第一,阿尔卑斯地区拥有较好的滑雪文化。例如,奥地利早在1906年就有了第一个滑雪学校,目前也是全球唯一有学校安排学生定期滑雪的国家。良好的滑雪文化,有利于提高单位国内滑雪者的滑雪次数。2018年,奥地利单位国内滑雪者的滑雪次数达到5.94。[2]第二,抢占跨国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约75%的入境滑雪人次被阿尔卑斯地区所吸引。
运用Deap2.1软件,对纳入分析的56个国家的8个变量(5个产出变量和3个投入变量)2012-2018年的6组数据,分别进行DEA(BC2)模型求解,结果如表3、4所示。
2.2.1 全球滑雪产业效率的总体特征分析
综合效率是对决策单元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衡量与评价。从表3可知,全球滑雪产业的综合效率虽然呈提高态势,但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综合效率只有0.503,到2018年才提高到0.535。这表明全球滑雪产业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其在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综合效率的构成看,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离“有效值1”有一定距离,其中,纯技术效率值相对更低,说明全球滑雪产业较低的综合效率水平是由“双因素”共同影响所致,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对较低的综合效率水平产生影响,但是纯技术效率影响相对更大。
表3 2012-2018年全球滑雪产业的综合效率及其构成
当前,全球滑雪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利因素。1)经济因素。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泥潭。从目前看,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较为脆弱,现又面临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威胁,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全球滑雪产业发展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2)气候因素。天气和气候直接影响滑雪季节的长度、雪的质量和滑雪者的参观。预计在未来气候变化下,年度间气候变化将更加明显,这给滑雪旅游业带来了更大的风险。[17]评估滑雪行业如何管理和适应当代异常温暖的滑雪季节是很重要的。[18]有研究表明,21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1-6.4℃,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显著。[19]自1970年以来,冬季运动目的地的积雪深度每十年显著减少约5厘米。[20]有学者对日本气候变化与滑雪者人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气温上升3 ℃的情况下,除北部的北海道滑雪场和主岛中部海拔较高的滑雪场外,其他滑雪场滑雪者人数均将下降30%以上,南部海拔低的滑雪场甚至下降50%以上。[21]随着未来气候的变暖,各地滑雪季节均将不同程度地缩短。[22]有人曾从滑雪经济可行性角度提出了“百日规则”,即滑雪场在每年冬季的12月1日至4 月30日这段时间内,至少需维持30cm厚的积雪达100天(30cm厚积雪被认为是滑雪场积雪可靠性的重要指标[23]),才能保证滑雪场的经济效益。[22]可见,全球变暖对滑雪产业也造成了负面效应。3)全球滑雪产业还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下降、滑雪人群更新率低、提高滑雪在全球假期和休闲活动中的竞争率等基本问题。[2]因此,未来全球滑雪产业发展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一方面调整好规模,从而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应更加重视改进滑雪产业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以提高其纯技术效率水平,从而提高滑雪产业整体的综合效率水平。
2.2.2 全球滑雪产业效率的国家特征
从表4可知,2012-2018年,全球只有8个国家的滑雪产业发展处于DEA有效(占14.29%),分别是列支敦士登、安道尔共和国、比利时、丹麦、英国、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韩国,表明这8个国家的滑雪产业都处于“用现有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以及“在现有产出基础上,投入最小”的理想状态。但是通过分析原始数据,发现这8个DEA有效国家有一共同特点,即滑雪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且长期保持稳定。例如,列支敦士登的滑雪场最少只有1个,韩国最多也只有18个,且近几年滑雪场数量都没有变化。[2]
表4 2012-2018年各国滑雪产业的综合效率及其构成
在DEA模型中,综合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指标。为了更清楚地探明各国滑雪产业效率特征,参考了张亚丽(2014)的研究成果,[24]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划分,以0.8为分界点,将各国滑雪产业效率分为四种类型,结果如图1所示。
1)“双高型”,即高纯技术效率与高规模效率(第一象限)。从图1可知,“双高型”国家除了上述DEA有效的8个外,还包括阿塞拜疆、立陶宛和奥地利,说明这11个国家滑雪产业效率水平较高,其中,奥地利最值得关注。2018年,奥地利拥有254个滑雪场,位居全球第9,提升设备达到3028台,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法国,3346台)。[2]一般来说,滑雪产业规模越大,其对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要求就越高,否则很容易产生无效后果。奥地利拥有如此大规模的滑雪产业,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还能显著高于全球水平,说明奥地利的滑雪产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例如,奥地利的很多滑雪度假胜地具有很强的市场定位。有些雪场尽管没有相互毗邻,但它们保持共同的市场策略,比如允许更高的定价及联合广告方案等,它们共同铸就品牌,从而展现出一种新的动力。此外,关联雪场联合经营的度假村数量近年来在奥地利也处于上升趋势。[2]可见,奥地利滑雪产业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今后应进一步挖掘,并将其先进经验推广到全球。
2)“低技术高规模型”,即低纯技术效率与高规模效率(第二象限)。从图1可知,“低技术高规模型”国家最多,达到29个,占总数的51.79%。纯技术效率是由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可见,滑雪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是全球众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位于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国家,其中斯洛文尼亚最为典型。从表4和图1可知,斯洛文尼亚规模效率已达到有效值0.920(接近DEA有效值1),但其纯技术效率值很小,只有0.158(全球最低值),从而导致它的综合效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因此,斯洛文尼亚未来的滑雪产业发展,应聚焦于管理手段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滑雪产业的整体效率水平。
图1 全球滑雪产业效率国家类型图
3)“双低型”,即低纯技术效率与低规模效率(第三象限)。从图1可知,共有9国家属于“双低型”,其中,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应引起大家关注,它们都属于曾经或即将举办冬奥会的国家,且滑雪场数量多。2018年,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滑雪场分别为742个、547个、354个(全球排名分别为第一、二、五位)。日本滑雪产业在20世纪70-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滑雪人数创历史新高,并于1972、1998年两次举办冬奥会(札幌、长野)。而后,日本经济出现下滑,进入了严重的萧条期,房地产也受很大影响,使得滑雪场很难融资,整个滑雪产业开始萎缩,滑雪人次显著减少,现今,每年滑雪人次低于4000万(大约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2]虽然日本尝试振兴整个滑雪产业,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使得振兴效果并不理想。
俄罗斯于2014年也举办过冬奥会(索契)。从现有数据看,冬奥会举办前,俄罗斯滑雪场数量快速增长,由2012年的170个,增加到2014年321个。受惯性影响,冬奥会举办后,俄罗斯的雪场数量仍在增长,只是涨幅放缓,2018年达到354个。[5,12-16]滑雪产业的快速扩张,需要更好的管理手段和更高的技术水平与之匹配,如果匹配不当,必然影响其发展效率。上述结果表明,俄罗斯出现了匹配不当问题,造成较低的产业效率(综合效率为0.334)。
当前,我国滑雪产业发展与日本和俄罗斯两国均有相似之处。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背景下,又于2015年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我国的滑雪产业进入了快速扩张期,滑雪场数量从2014年的350个快速增加至2018年742个,[2,10-15]预计2019年仍有较大幅度增长,这种扩张趋势与之前俄罗斯滑雪产业发展较为相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迹象,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业也进入调整期,这与当年日本滑雪产业萎缩时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较为相似。因此,我国滑雪产业发展应该未雨绸缪,在滑雪场建设、管理技术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应该具有前瞻性和提前量,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赛事,吸引世界各国专业运动员尽早对我国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比赛,这样不仅能逐步完善我国滑雪产业的软件和硬件,也有利于培育国内外滑雪人群,避免赛后滑雪人群的断崖式下滑,从而提高我国滑雪产业效率水平。
4)“高技术低规模型”,即高纯技术效率与低规模效率(第四象限)。共有7个国家属于这种类型,其中加拿大、法国、美国、葡萄牙、德国5个国家的纯技术效率已达到有效值1,说明它们的DEA无效,主要是由规模无效造成。查阅数据处理结果,发现葡萄牙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其通过等比例扩大规模可以改善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效率水平的目的。与此相反,加拿大、法国、美国和德国都属于滑雪场数量多的国家,且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这5个国家可以考虑通过等比例压缩规模,以改善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提高综合效率水平目的。实际上,美国的滑雪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意识到滑雪场规模过大问题。从图2可知,美国每个雪季开放的滑雪场数量已由1991-1992年的546个,逐渐下滑到481个(2017-2018年)。
图2 1991-2018年雪季美国滑雪场开放数量变化图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滑雪场协会(the National Ski Areas Association, USA)
结合上文可知,全球滑雪场数量前8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日本、德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8个国家滑雪场数量占全球滑雪场的62.48%,[2]但是,这8个国家的滑雪产业效率水平均较低,且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可见,适当压缩规模是提高全球滑雪产业效率水平的重要选项之一。
1)全球滑雪产业发展态势:第一,整体发展态势表现为,全球滑雪场数量呈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在放缓,且增加的滑雪场主要以中、小规模为主;全球滑雪者数量呈增长态势,但滑雪人次却出现下滑,二者呈反向变化特征,表明新增滑雪者多为“单次体验型”的初级滑雪者;滑雪产业跨国市场已由增长态势转为下滑趋势。第二,区域发展态势表现为,滑雪场数量快速增长存在区域更替现象,2015年,已由东欧和中亚地区转至亚太地区,但亚太地区增加的滑雪场主要以中、小滑雪场为主,品质相对较差。整体而言,位于阿尔卑斯地区的滑雪场规模相对较大,品质也相对更高;全球滑雪者数量增长主要得益于美洲和亚太两个区域,其中美洲地区增长幅度最大;阿尔卑斯地区滑雪人次虽然呈下滑趋势,但其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滑雪胜地;入境滑雪人次下滑是导致全球滑雪人次下滑的重要原因。
2)全球滑雪产业效率特征:第一,总体特征表现为,全球滑雪产业的综合效率虽然呈提高态势,但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DEA无效共同导致了全球滑雪产业较低的综合效率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影响相对更大。第二,国家类型特征表现为,各国滑雪产业效率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双高型”、“低技术高规模型”、“双低型”、“高技术低规模型”。“双高型”国家的滑雪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但奥地利属于例外,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值得全球推广;超过一半的国家属于“低技术高规模型”, 表明滑雪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是全球众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位于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国家;在9个“双低型”国家中,日本和俄罗斯值得我们关注,它们的滑雪产业发展历程及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与我国较为相似;7个国家属于“高技术低规模型”,应根据所处的规模报酬不同阶段,相应采取扩大或压缩规模,以提高产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