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品诗歌

2020-11-11 22:20王会香
考试周刊 2020年87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跨学科

摘 要:学科交叉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跨学科教学也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整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进入语文课堂也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文章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品鉴为例,将语文学科诗歌品鉴和美术学科设计构图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途径探究。

关键词:跨学科;诗歌品鉴;教学途径

跨学科教学是指超越一个单一学科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教学活动。它是基于多元智能化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强调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和课程资源的整合,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其教学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多个维度、多种方式、多个主体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能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选择、整合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现在筆者就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品鉴为例,浅谈跨学科教学途径探究。

一、 活动依据

(一)诗歌与中国画的关系人们常用诗画同源、诗情画意、迁想妙得等词语来阐述。诗中有画,诗画相融本就是中国诗歌的鲜明艺术特色之一。“诗中有画”是指诗的境界鲜明如画,所以欧阳修说:“见诗如画。”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认为王维是诗画相融的杰出代表。西蒙尼底斯认为:“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由此可见,中外的艺术家们都在探索诗画相融的途径,希望通过诗与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创造出共同的艺术境界。

(二)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阅读鉴赏篇目分别为:《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意象选取新颖,意境优美,语言精练,表情达意真切,作品特色鲜明。诗歌内容皆可通过画作的形式展现,是进行图文结合品鉴诗歌的最佳素材。

二、 活动目的

此次品鉴活动是语文学科诗歌品鉴和美术学科设计构图的一次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语文与美术这两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开展多元化的诗歌品鉴活动,突破学科本位,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及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 活动要求

(一)以诗歌为鉴赏主体,以画作为媒介,以解释文本依托,探究品鉴诗歌的新思路。

(二)诗歌品鉴范围为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四首。活动参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先后进行品鉴活动准备、品鉴成果展示、品鉴效果评比等活动。

(三)各小组品鉴成果要以PPT的形式呈现,要求字迹清晰,画面有设计感。课件主体应由两部分组成:展现诗歌内容的画作、对画作进行解释的文本。文本内容必须介绍画作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图。

(四)品鉴活动展示要求每小组各推举两位代表发言,形成竞争,以期激励学生反复推敲,凝练成果。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畅所欲言,真正体现文学鉴赏也是一个再创造过程的理念。

四、 活动过程

(一)教师活动

1. 指导学生根据各小组学生特点选择品鉴篇目,根据诗歌内容选择画作形式,确定画作中呈现的诗歌意象,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诗歌隐性意象的选定、色彩的搭配。

2. 制定评价标准。

3. 各小组互评结束后教师分组进行点评。

附:图文结合品诗歌活动评价标准

①画作构图整体设计合理而美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诗歌意象落实到位,诗歌内容展示全面具体,作者情感基调把握准确,色彩搭配符合诗歌的意境。

②品鉴文本契合画作的内容,构图要素解释全面,设计意图阐释清晰到位。文本语言特色鲜明,表达准确简洁。

③各小组代表,仪态大方得体,脱稿讲述,语速适当,表达自然流畅。

(二)学生活动

1. 各小组品鉴成果展示。(略)

2. 各小组进行品鉴效果评比。(略)

五、 优秀活动成果展示

《长沙晚秋图》解说词

高一(1)班第二学习小组 尹雪娇

《长沙晚秋图》整幅画面描绘了毛泽东诗歌《沁园春 长沙》上阕所描绘的长沙晚秋美景。它主要由山、水、树、船和人组成。

画的上半部分表现诗人远望之层层叠叠的万千山峰,它们在秋的画笔的点染下呈现出红色,树叶经霜打过,仿佛染过颜色一般。绚烂红色,让寒秋不显寂寥和凄美,反而让人觉得壮美和辽阔。鹰睥睨劲峰,迎风展翅翱翔,双翼迎风舞动,张力十足。万千船只竞帆远航,倒影在河流间荡漾。远处星星点点的船只已看不清形状,仿佛要顺着群山向天际游去。上半幅画展现了长沙晚秋浓郁的生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秋的气息。

再看下半幅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左下角的树,秋天为它带来了彩色的果实,与浓厚的背景交相辉映,使秋的气息愈加醇正。在树的前方,毛泽东同志伫立船头,迎着飒飒秋风,远眺群山,领略长沙晚秋壮阔秋景,用精美诗句咏叹祖国的大好河山。

远望群山,层林点染如画;近看,秋水清澈澄碧,船只乘风破浪争相远航;仰视,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湘江轻快地畅游。宇宙万物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面对这一派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时值而立之年的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他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三年在长沙求学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毛泽东写下《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伟大的理想抱负。

画作右侧,题写《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内容。“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毛主席素来不喜言愁,盖性格使然。性不言愁,是因为主席志向远大。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中可以看出。“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大家而舍小我,何等的胸襟和气魄。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无不展现他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思索。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诺言,解民于倒悬,他的诗、他的伟业定会被历史铭记。

教师点评:

第二学习小组采用水粉画的形式展现毛泽东同志《沁园春 长沙》上阕的内容,整幅图构图设计特色鲜明。画作以诗歌中的湘江、百舸、群山、层林、雄鹰、诗人等多个意象为主要构图元素,色彩关系明确而和谐,造型优美而有张力,虚实相间,层次分明,视觉效果生动,契合诗歌的意境。

品鉴画作的解说词,对构图要素解释全面,设计意图闡释清晰,并加入诗歌下阕部分内容赏析,巧妙地弥补画作在展现诗歌内容上的不足,最后借助名人名言加入对诗人形象的评价,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仰和缅怀之情。文本脉络清晰,语言特色鲜明,表达符合此次鉴赏活动的要求。

六、 教学活动反思

此次图文结合品诗歌活动,将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诗歌品鉴手法和美术构图设计相融合,主要通过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来实现教学目标和验证教学成果,找准了跨学科教学的落脚点,对跨学科教学途径进行了有效探究,达到了活动预期目标,它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整个活动,既引导学生借助诗歌意象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又通过语文与美术这两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开展多元化的诗歌品鉴活动,突破了学科本位思想束缚,培养了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及创新能力。活动特色鲜明,通过多维度、多种方式、多个主体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智能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不足:首先,此次活动,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既要掌握语文学科品鉴诗歌的多种方法,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和特色,又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绘画功底,将诗歌品鉴手法和美术构图设计完美融合,这对文字功底不扎实和设计构图能力不足的小组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很难产生高质量的品鉴成果。其次,单凭一个班的学生和一名语文学科教师,很难完成多学科的知识整合,形成高效的评价,建议与美术教师共同协作,建立跨学科教研和评价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忠强,钟绍春,王春晖,钟永江,孙思.基于跨学科教育理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策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3).

[2]苏然.浅谈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跨学科教学[J].课外语文,2017(21).

[3]吴数金.语文教师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角色定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

[4]王徐瑞.中学古典诗词修辞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5]胡倩倩.袁行霈诗歌鉴赏理论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6]余欣彦.高中古代诗歌专题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王会香,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当前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