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必要条件关系的语义及相关教学问题

2020-11-11 08:10佟福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句范畴语义

佟福奇

(贵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本文曾在2014年第三届中国句法语义论坛分组报告上宣读,得到吴俊雄教授的肯定和指点,彭家法教授也予以肯定。后来在2015年第四届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得到郑通涛教授的肯定并提出有益的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中肯而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这使此项研究更贴近语言教学实践,在此一并深致谢忱!

经典的复句分类中有一类是以必要条件命题及相关推理为语义基础的汉语条件句集合,可将该集合归入“必要条件关系范畴”。以往的研究以条件句来囊括该类范畴,虽清晰简明,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同的逻辑语义结构投射到句法表层未必都呈现为复句形式,所以复句之说虽约定俗成却难于统摄同类语义的单句形式;其二,已经确认的典型格式的确都与条件关系有关,但仍有个别格式实际以必要条件命题及相关推理为语义基础却被忽略,至少目前的语法教材和著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之,若以必要条件关系范畴为基础,结合该范畴在自然语言中的形式呈现归纳总结出逻辑推理类型,构造各个语言表达格式的完整推理结构,则可对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逻辑语义基础进行充分描写。由此进而探求各种语言表达格式的整体意义,这种意义是基于必要条件命题及相关推理的语言化意义。再结合言语行为类别确认出各个表达格式的种种具体的话语意义,从而把表达格式与功能真正关联起来。最后以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刘珣[1]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例探讨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当前条件复句习得的研究状况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由于整个范畴的语义是以逻辑语义为基础生成的,那么我们就从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逻辑语义结构谈起。

一、逻辑语义结构

就非模态命题逻辑推理而言,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有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两种,涉及到模态逻辑就更加复杂一些,限于篇幅和水平之限,本文对模态方面的讨论只限于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包含模态命题的情况,即通常后件包含一个模态命题,据我们搜索的语料来看基本都是后件包含“可能q”这样的模态命题。下面结合自然语言中的具体表达格式来分析这三小类推理形式。

(一)否定前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之一为否定前件式,其推理形式为:

只有p,才q

非p

所以,非q

其符号形式是:

p←q

涉及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的语言表达格式有“只有……才……”、“因为……所以……”、“既然……就……”、“要不是……就……”以及“除非……才……”和“除非……否则……”,语言实例如“只有……才……”:

(1)“就像《辛德勒的名单》,”赵雅芝解释说,“片中只有小女孩出现时导演才给了个彩色镜头。”

(2)他说: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

例(1)的完整逻辑应该构造为:

只有小女孩出现时导演才给了个彩色镜头;

如果小女孩不出现时,

导演不给彩色镜头。

同理,例(2)的推理为:

只有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才能救中国;

如果不是“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

那么,就不能救中国。

其中的“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实行国民革命”是联言命题形式“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商人、学生联合起来,并且,实行国民革命”。“因为……所以……”、“既然……就……”、“要不是……就……”以及“除非……才……”和“除非……否则……”等的分析从略。

(二)肯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另一个有效形式为肯定后件式,其推理形式为:

只有p,才q

q

所以,p

其符号形式是:

p←q

q

p

涉及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的主要语言表达格式有“只有……才……”、“除非……才……”和“除非……否则……”,语言实例如“只有……才……”除了表现否定前件式推理以外,它还可以激活和表现必要条件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推理,例如:

(3)只有老婆睡着的时候他才敢看恐怖电影,他现在看呢。(自拟例句)

(4)只有老婆出差,他才一个人买菜,他今天一个人。(自拟例句)

上述两例的完整推理结构应当分别构造为:

只有老婆睡着的时候,他才敢看恐怖电影;

他看电影

所以,他老婆睡着了。

……………………………………

只有老婆出差,他才一个人买菜;

他一个人买菜(他今天一个人),

所以,他老婆出差了。

可见,“只有……才……”有时还表现必要条件推理的肯定后件式,这实际上是必要条件的逆向推理,相当于q→p。“除非……才……”和“除非……否则……”的分析从略。

(三)涉及模态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范畴

这种情况是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结构中后件包含一个模态命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5)除非是神智完全受到控制,人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这种事才可能发生。①

(6)欣赏者只有通过想象,才可能真正感受并丰富对象的美。

上面的例子是涉及“除非……才……”和“只有……才……”的,因为这两个关联词是表示必要条件p←q的,这等值于p→q,所以,上述包含“可能”词语的实为可能模态推理◇(p→q ),即□p→◇q。再看“除非……否则……”的例子:

(7)除非伊临时政府能够在确立权威和经济重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否则伊境内的安全局势可能会继续恶化。

(8)除非有尖端的医疗技术和100万美元,否则她们永远不可能过健康人正常的生活。

这两例的推理基础是下面的结构:

p←q

只是后件是一个包含“可能”词语的命题,整个表达式为包含可能模态的推理式:

p←◇q

该式的含义是:p这一条件对于q的实现是可能重要的,所以如果p,那么◇q。以上是对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逻辑语义结构的描写。

二、语言化意义

所谓语言化意义是指以逻辑语义结构为基础各个表达格式在自然语言中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意义,分述如下:

(一)语言化意义

1.因为……所以……

佟福奇[2]首先注意到“因为……所以……”可以激活推理结构(p←q)

(9)湖南省文物考古所长袁家荣在长沙表示, 因为没有看到实物,所以无法判断。

(10)温家宝:因为我还没到过爱尔兰,所以只能凭我看到的书和听到的介绍谈些感想。

例(9)的逻辑关系是“除非看到实物,才能判断”,就是说“如果没有看到实物,那么无法判断。”例(10)的逻辑推理是“只有到过爱尔兰,才能很好地谈及所见所感”,这等于说“如果没到过爱尔兰,就无法凭借真实的经历谈所见所感,所以只能凭看到的书和听到的介绍谈些感想”,这在目前的研究中是一种新观点。

2.既然……就……

“既然……就……”可激活必要条件的否定前件式推理(p←q)∧p→q,此时是对p←q的前件p予以否定,从而得出q的结论。表达式的语义因而为劝阻、反转性评价及预测,例如:

(11)既然你没学过英语,就别硬着头皮去美国访学了。(自拟例句)

(12)可既然没说不允许电脑抽签,主办者就有权自行其是了。

(13)劳动既然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一旦捧上‘铁饭碗’,就往往使人由于失去鞭策而不图上进,甚至工作上拈轻怕重,出工不出力。

例句(11)是进行劝阻,例(12)是反转性评价,例(13)的内部结构略显复杂,可描写为(p←q)∧p→q,其中的q又是一个合取命题r∧s∧w(失去鞭策而不图上进,并且甚至工作上拈轻怕重,并且出工不出力),但总的推理还是与其他例子一致的,表示反转性预测。

3.要不是……就……

“要不是……就……”可以激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p←q∧p→q,其语言化意义为:

第一,补偿意义

这种补偿意义是基于“要不是”所给出的状况的,这种状况或事件是必要的,有时含有感激、差强人意等补偿意义。例如:

(14)要不是我们即时发现了问题,书马上就要出笼了。

(15)要不是还有个永继,蓝家就绝后了。

第二,表遗憾、不足

先提出一个状况或事件,然后导出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或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因为结果是不如人意的,因而常带有遗憾、不足之意,例如:

(16)要不是等你来,早就睡下了。

(17)要不是父亲是右派,她就入党了。

第三,表有所顾忌、顾虑

先提出一种状况,进而指出出于此种顾忌、顾虑所产生的状况和想法等,所述情况事实上没有发生,是虚拟的,例如:

(18)要不是看着冬儿这孩子留下没人管,我立刻就得找到吴老财家拚命去。

(19)要不是有你,妈妈早就不想活了。

4.除非……才……

吕叔湘[3]指出:“‘除非……才……’表示一定要这样,才能产生某种结果”,“‘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因此在语义上,“除非……才……”往往强调前述条件的重要性,对后面事件或状况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进而衍生出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有条件的推测和揣测、有条件的许诺或宣告等意义,分述如下:

第一,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

因为这个结构式的推理前提是p←q,所以该式首先可以表达强调对于q的实现p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语义,自然语言中的用例如:

(20)除非家族大得不得不分开,儿子才搬到附近居住。

(21)除非有大人们在那儿坐着聊着什么,我们才敢到那里去玩耍。

第二,做出有条件的推测、揣测

前面给出特定条件,后续语句是就该条件作出预测,因为是预测所以常带有虚拟语气,例如:

(22)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

(23)她想,除非爱得不深,才会这样洒脱。

其中例(22)根据“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和“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推测“它才可能有边界”,结构略复杂,为p→q∧r←p,又r←p≡r→p,所以r→q,于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它外部没有有什么(甚至没有虚空间),那么他就不会是球状的。例(23)的揣测语气很明显,因为有话语标记语“她想”,意思是“这样洒脱”应该是“爱得不深”,这是一个可能模态推理,即□((p←q)→(q→p))≡□(p←q)→◇(q→p)。

第三,做出有条件的许诺、宣告

前面给出特定条件,后面则就该条件作出许诺,常用于就现状进行谈判或商榷,有时则是做出有条件的宣告,用于表明态度、心愿、立场等。语言实例如:

(24)除非你把家产都给我,我才为你卖命。(自拟例句)

(25)除非我寿终正寝才会停笔。

5.只有……才……

依据先前的考察可知“只有……才……”激活了如下推理:

p←q

那么“只有……才……”就表现或者说激活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推理,这与“除非……才……”的语义很相近,由此衍生出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有条件的推测和揣测、有条件的许诺或宣告等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

因为p←q是整个结构的推理前提,故对于q的实现而言,p是十分必要的,这等于说没有p就没有q,所以是在强调p的必要性,例如:

(26)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控制疾病对全球人类健康的威胁。

(27)只有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海才能保持稳定与和平。

第二,据假设条件进行预测、推断

“只有……才……”是以p←q作为整个结构的推理前提的,所以该表达式可以表示据特定的条件做出预测和推断,假设的条件正是预测和推断的依凭,比如:

(28)只有修改现有的推选临时过渡政府的计划,才可能使产生的过渡政府代表所有伊拉克人。

(29)摩洛哥队在主场只有战胜安哥拉队,才有进军雅典的希望;……

第三,做出许诺、宣告等言语行为

“只有……才……”同样可以据已有条件做出许诺、宣告,“只有”导出许诺或宣告的前提条件,“才”引出许诺或宣告的内容,例如:

(30)杜达耶夫宣称,只有在给车臣以主权的情况下,他才同意辞职。

(31)只有我们获得解放,并对巴勒斯坦每个角落拥有主权,我才会回去。

6.除非……否则……

“除非……否则……”表达的是必要条件的肯定后件式推理,也就是说它强调的也是前件条件的必要性,即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其逻辑结构可描写为:

p←q

q

p

以此逻辑语义为基础,该表达式的语言化意义为有条件地强调q这一语义,即如果出现p,就一定会突出q的语义。具体说来有一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条件的推断、评说

“除非”引出特定的条件,“否则”则据此条件进行推断和评说,例如:

(32)一个领导者除非对部属的表现和反应有准确的了解,否则就无法进行充分的监督。

(33)除非谈判双方能专心地全力以赴,否则毫无谈判可言。

第二,据条件做出宣告、许诺

有些时候“除非”给出特定条件,“否则”引出的是宣告、许诺等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往往带有表明态度、申明立场,予以警示等语力,例如:

(34)除非他答应与帝国统帅部重新合作,否则就让他蹲一辈子监狱!(语料库在线)

上面是对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整体意义所做的梳理,下面对各个表达格式的语义异同进行比较,以便更清晰的认识其语义。

(二)几种表达格式语义的异同

基于前述分析可以概括出这些表达格式之间在语言化意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其中“除非……才……”“只有……才……”和“除非……否则……”的核心语义均为“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这是因为它们基于相同的逻辑语义结构,而语义的差异性又体现了各自语言化的独特引申路径,我们认为从核心语义到引申语义再到言语行为语义可以形成一个语义序列,这一序列反映了语言化的层级关系,有着认知上的可及性。换句话说,表达“宣告、许诺”这一类语义的时候,语言格式是以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为基础的,或者说蕴含了这种语义,反之则不然。至于“因为……所以……”和“既然……就……”则相对特殊,此类“因为……所以……”激活的推理结构是(p←q)∧p→q,其语义可概括为某种情况无法实施,这不同于传统分析的“因果关系意义”,相当于“只有……才……”或“除非……才……”的否定前件式推理,需要特别注意。而“既然……就……”也表现出特殊性,这一格式的语义本身似乎带有传统分析的“让步意义”,是就某种条件或状况作出反转性评价、预测直至劝阻。至于“要不是……就……”则更多基于某种条件进而表示“补偿—表遗憾、不足—表有所顾忌、顾虑”等语义,这些语义在人们的主观接受度方面由愿意接受向不愿接受过渡,跟“要不是”的虚拟语气有一定关联。

三、必要条件关系的汉语教学问题思考

(一)大纲设定的问题

我们考察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下文简称《大纲》),其中四级语法项目表设置了“常用复句”语法项目,列出了“先……,再……”“因为……所以……”“如果(要是)……,就……”“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格式,而“因为……所以……”有时会表达必要条件的相关推理。在五级语法项目表设置了“各种复句”语法项目,列出了“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是……就是……”“宁可……也……”,而“既然……就……”也是可以表达必要条件的相关推理的。为了更加直观地比较这些语法项目的设置情况,列表1、表2如下:

表1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常用汉语语法项目分级详情

表2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复句分级设置及属性

就像表2指出的那样,《大纲》中列出了复句的常见格式,可能是出于简洁属性的要求,《大纲》没有对每种复句格式的语义做出详尽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在附录中结合言语行为的具体类型,对各个表达格式的语义做出详细标注和解释,具体见表3:

表3 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详情

按照表3的语义解释,可以把各个语言表达格式和言语行为语义很好地关联起来,这样留学生才可能真正学会如何用复句格式来实现各种各样的交际意义,下面举例说明:

(1)山姆:玛丽,因为我把你的课本忘在公寓了,所以只能明天还给你了。(说明现在无法把课本还给玛丽)

(2)既然晚上停电,那王老师的课肯定不上了。(反转性预测)

(3)要不是你帮我,我肯定完不成作业了。(补偿意义)

(4)除非小张亲自给我道歉,我才原谅他!(强调某条件的必要性)

(5)只有太阳从西边出来,她才可能嫁给你。(据假设条件行预测、推断)

(6)除非你把吃下去的苹果吐出来,否则我跟你没完!(据条件而宣告)

由上述分析可见,只有从逻辑语义结构出发探寻表达格式的实际语义,并与言语行为相关联才能更好地解释和呈现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从而把经典的复句真正教好。

(二)教材设置的问题

再看刘珣[1]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第40课《“半边天”和“全职太太”》,第二部分“练习”中的“2.句子练习”里面的D项要求用“只有……才……”完成句子;第三部分“语法”,其中讲“句子结构”时用英语和汉语分别解释了“只有……才……”的语义并举出5个例句。第47课《打工的大学生多起来了》,第二部分“练习”中的“2.句子练习”里面的D项要求用“既然……就……”完成句子;第三部分“语法”的第二项“句子结构”的第3例用英语和汉语分别解释了“既然……就……”的语义并举出3个例句,详情如表4:

表4 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必要条件复句情况

同时,课本把“只有……才……”对应为英语的“only if…then…”,把“既然……就……”对译为英语的“since…then…”,并且在讲“只有……才……”时先讲了“要是……就……”形成对比格式;而在第47课只讲了“既然……就……”,没有设置对比格式。值得肯定的是,如上表所示,教材设置了较为丰富的完句练习并在语法讲解部分设置了较丰富的例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设计。但在语法讲解部分对相关表达格式的语义解释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按照我们的思路,可以结合言语行为类型对各个表达格式的语义进行详细标注和解释,从而把这些句子的语义与其交际功能相关联。我们把以必要条件及其相关推理为逻辑语义基础的句子整合为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还可以取消单复句区分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无论生成单句还是复句形式,都是在生成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进而表达相关语义。因此将此研究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相信一定会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结合前面的表3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详情表及刘珣主编的《新实用汉语课本》的设置,我们给出一个教材设置的建议,具体见表5:

表5 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教材设置分布

因为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习得难度大致相当,所以可在同一水平阶段有选择地安排在不同篇课文当中,同时应注意对应的复句表达格式的设置原则,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三点:第一,注意复句格式的均衡分布,唐琳[4]考察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复句编排情况并指出,不同类型的复句讲解的次数存在不均衡状况,因果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讲解的次数较多。而“除非……才……”和“除非……否则……”作为条件复句,“要不是……就……”作为假设复句均安排在《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Ⅱ)当中,其讲解频次不及因果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所以我们建议在教材设置时适当加大此类复句即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表达格式的讲解次数。第二,可采用课文中直接设置相关格式或课文注释两种形式,其中课文注释可适当加深难度,这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和课文注释的基本规律。例如“除非……否则……”的核心语义的使用可编排在课文中,而其引申语义“有条件的推断、评说”及言语行为语义“据条件而宣告、许诺”则可放在注释或练习中来解释,特别是“据条件而宣告、许诺”这样的语义可通过相关练习来实现留学生的具体习得。第三,复句练习要循序渐进并形成复句句族,后出现的格式可以设置练习使之与已学过的格式做对比练习,从而把同类语义的复句格式统一起来,进而形成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句族,这也符合语言习得的完型心理机制。目前教材或大纲把本来属于同类语义范畴的复句格式分散在不同的传统复句类型里,这样不利于形成语义完型。即便不打破现有的大纲安排和教材设置,至少应该做积极的补充和调整,从而让留学生认知到必要条件关系范畴语义的各个语言格式的深层语义关联和言语行为的同类功能及实现效果。

总之,目前的大纲和教材(就我们考察的对象而言)对条件句教学已经有了很好的设计,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保障,我们只是从新的角度对汉语必要条件关系的语义进行了新的探讨,并据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按照语言教学先易后难及先交核心用法的原则,可以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这些表达格式的教学并优先把基本用法讲清楚,而理性的分析概括是讲清楚的前提。厘清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让留学生意识到汉语表达此类语义范畴的时候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结构为基础的,是经由各个具体语言表达格式激活这些逻辑语义结构再加上交际主体的认知加工最终落实为具体的言语行为语义的,有关此理念吕明臣[5]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和展望。留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具备齐备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引入逻辑推理结构来解释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语义是会很有裨益的,特别是该类范畴分布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更方便调用逻辑推理机制来辅助汉语学习。当然也可以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解逻辑语义结构与语言化意义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有两种思路:其一,基于语言共性假设及实际,留学生的认知系统里可以顺向迁移理解这周语义关联,所以不必单独讲授。其二,可以讲授,但要是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因材施教,建议在汉语言文学本科留学生班级可以解释这种关联,至于初级和中级语言班则不必讲授。

(三)复句习得研究管窥

我们在中国知网用“条件句习得”进行全文搜索,找到351篇文献,其中直接相关的有效文献有2篇,其余349篇多为英语文献;用“条件句偏误”进行全文搜索,找到5篇硕士论文,4篇与条件句习得有关,另一篇为孔艳[6],探讨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问题;用“条件复句习得”进行全文搜索,找到333篇文献,18篇与条件复句习得有关(含2篇研究假设复句的硕士论文,而假设复句也有观点认为其是条件复句),均为硕士论文。对搜索结果进行合并分类,共获得19篇硕士论文。第一类从国别角度探讨条件复句的习得问题,包括郑玉荣[7]、段婷[8]、刘筱[9]、张红成[10]、思和孟德[11]、孟和德乐格日[12]、TIKA MUTIA ZAHRAH[13];第二类为基于汉外条件复句对比的教学研究,包括杜氏碧丽[14]、李静雅[15];第三类是胡曦[16]、忻樱[17],对特定小类复句格式进行专门研究;第四类研究关联词语的习得问题,如伍柳[18]、姜剑[19]、张主惠[20];黄金[21]则从面向对外汉语的视角对条件复句加以探讨,黎洪[22]、詹伊梨[23]的研究涉及语序问题,刘佳音[24]讨论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中条件复句的编排问题,曾颖[25]的研究则涉及到中介语理论。

前述文献对必要条件句的习得偏误分析主要集中于偏误类型及成因,段婷[1]讨论了语义偏误,并指出此类偏误的原因是不合逻辑的。事实上,语法偏误是表象,语义偏误才是本质。正因为留学生没能把握各个语言表达格式所激活的真正语义,或者对这些语义的异同雾里看花,隔靴搔痒,在实际运用时才举棋不定,张冠李戴。因此对语义偏误的研究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今后的研究可以对语义偏误做进一步的开掘。可能的教学途径:基于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底层逻辑语义结构,推导出该范畴在汉语自然语言中的语义表现及实现过程和机制,从而结合言语行为类型梳理出各个具体表达格式的实际语义及其实现过程。要把这些实际语义及其实现过程交给汉语学习者,因为教会了表达才真正教会了语义。我们的研究已在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及语用学方面预测了条件句语义建构及识解方面的深化,同样可以预测如果留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条件句,便更能把我相关条件句在言语行为施行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及语义,这显然有利于条件句的讲授和学习获得。对一种语言的理性认知是教好这种语言的必要基础,只有对汉语必要条件关系范畴做理性关照才能真正把握其语义本质,从而教会留学生如何生成和理解相关条件句,这是留学生学会汉语必要条件关系范畴的前提。语法形式是语言教学最直观的操作项目,但语义是更核心的起点。

注 释:

①本文例句主要采用CCL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个别为自拟例句,后两例句已在文中做了标注。

猜你喜欢
复句范畴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语言与语义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