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20-11-11 15:30
报刊精萃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德育作文

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更应承担这样的责任。

一、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阅读教材中多以选择优秀的文章为主,内容十分丰富,蕴含的德育内容也深入且广泛,这里有心怀天地游万仞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共存亡,胸怀国家却不得志而忧郁满怀、高吟于河畔的屈原;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辛苦读书的学子;有登岳阳楼发出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深切悼念友人的思想家恩格斯,有终日画蛋的达芬奇,还有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那不畏权力,蔑视权贵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从古代宰相、诗人、文豪,到现在政要、将军、学者,他们因各自不同的理想、性格而造就了不同的际遇和人生,他们以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在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历史中刻下了烙印,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完善自我。

(一)在诠释主题中渗透德育。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元素,是德育的天然载体,挖掘文学作品这一过程本身就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主题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既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没有主题就好似群龙无首,就好似人物没有灵魂。作为阅读教学中一个中心环节,对主题的阐释说明至关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探究主题的部分,在明确课文的德育目标的同时也允许存在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是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张冠李戴。

(二)在把握形象中渗透德育。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物大都具有优秀的品质,思想高尚,品质优美。深刻剖析这些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能够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启迪学生,使他们对事物的真善美、假丑恶有正确的认知和辨别的能力,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三)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德育。在文学作品中,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物的一切外部境况的总和,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要素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依据文章内容,运用讲述、图画、视频、音乐等方式渲染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他们进入文章所描写的环境当中,深刻体会作品,体会人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便于进行德育渗透。

二、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分编为三个部分,阅读和写作被编进其中一个部分,但是在整体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这里重点介绍写作部分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

(一)在积累素材中渗透德育。相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作文教学的灵活性更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相对较宽松。作文的选材范围更广,不仅书面材料中有大量可供选择的作文题材,在生活中也存在不少作文写作的素材。要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就需要在选材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要求。要想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品质。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积累文化知识。这也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优秀的文章就好像是丰富的养料,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方式方法上都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学生在记住这些人物、事件、名言的同时,也就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这些素材本身语言优美,思想价值较高,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感染,作文的境界也得到提升。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注社会人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扩宽写作的切入点,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产生创作灵感,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多关心时事政治,观察社会人生,积累生活中身边息息相关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例可举,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不仅完成了素材的积累,还激发了他们不同的感情。例如在自然中搜集素材,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看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促使他们好好学习,珍惜现在,为国效力……学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也得到感受,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二)在日记写作中渗透德育。作文的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注重学生对真善美的感受。德育的范围不仅限于某一个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写日记、写随笔的习惯,逐渐培养在作文中投入真情实感,写实话,写自己的话,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一朵小花,一棵小草都能唤起他们对于美的感知;一种不文明行为,一句不文明的话或许就能引起他们的反感。在无形之中,道德底线上升,德育也有了有效的渗透,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有的放矢的做渗透、诱导工作。学生在作文中向老师敞开心扉,倾心交谈,真实反映了她们的许多思想问题。平时学生的随笔所记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对某一实物的观察感受,同样锻炼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离家来学校是母亲的唠叨,打电话时嘘寒问暖中悟出“母爱的伟大”,这种感悟是在德育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

三、幼儿文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在教授幼儿文学几种文体中渗透德育。首先是幼儿诗歌的教学。幼儿诗歌主要以歌唱、诵读的方式对幼儿施加影响。“儿歌”又称为“童谣”,专指在儿童口头广为流传的、没有音乐伴奏的短小有韵的歌谣。在节奏和韵律上都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对于幼师学生来说,幼儿文学的内容都容易理解,不同点在于形式。幼儿诗歌的朗诵、歌唱方式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诗歌中传递出的德育信息,达到德育目的。其次是幼儿童话和寓言。这两种形式都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且都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幼儿童话通常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注重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这与幼儿故事有相同之处,但幼儿童话更具有幻想性,将许多常见的人、事、物或现象编织成一幅幅奇异的画面,展现一个现实的世界。

(二)在幼儿作品的创作改编中渗透德育

幼儿文学中创作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幼儿文学创作改编中注重德育因素提出要求,进行指导。

首先是选择具有德育意义题材的作品。包括幼儿故事在内的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第一条就是要求在思想上积极健康,具有“真、善、美”的内涵。因此,要求学生在选择创作改编作品的时候思想要健康积极。在幼儿文学中有许多具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除了上述德育渗透之外,在口语教学中也同样能够进行德育渗透。虽然《听话与说话》也是幼师语文学科中的一门课程,但是在这一部分当中所涉及的德育因素较少,主要是普通话的训练和一些口语的表达训练。口语教学注重学生实践的锻炼,口语教学的形式多样,有致词、演讲、访谈、讨论、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形式的说话训练来渗透德育。比如在课堂上组织辩论赛,让学生对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种想法的对错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辩论的目的,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德育作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中国德育》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文学作品与数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