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支持幼儿数学经验的积累

2020-11-10 07:17郁岚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

郁岚

【摘要】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及时捕捉他们身边的数学情境,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迁移性思考,将有价值的资源变为幼儿乐于接受的课程,充分发挥自主性,促进幼儿进行动态的数学学习和多元发展。对教师而言,课程的探索过程,改变的不单是课程本身,它带来的更是一次思想深处关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变革。只有貼近幼儿生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才能更有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本文从多角度论述生活情境中支持幼儿数学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生活情境 幼儿数学经验 经验积累

数学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把生活“数学化”,从他们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运用获得的数学经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促进其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氛围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

一、制约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的因素

(一)数学学习环境欠佳

数学操作材料少,且表现形式单一。当前在数学活动区,提供给幼儿最普遍的操作材料是感知类与运算类,关于集合与模式、比较与测量、图形与空间等其他核心经验模块内容的尝试学习,几乎仅呈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数学操作材料内容不具有连贯性、挑战性。教师在布置环境时,选择仍处于新颖阶段或笼统概念下的数学元素,并没有对操作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也难以发现不同材料之间本质的关联。

(二)儿童数学学习方式过于机械化

幼儿园常见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儿童初步理解某个数学概念,再提出操作规则让儿童自主练习,最后教师对幼儿完成的任务进行指导与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仅通过摆弄操作材料粗浅地理解数学概念。他们只学会了按照规则完成数学任务,而无法实现知识的转化,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数学活动难以和主题相融合

在整合式、主题式线索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常常倍感困惑的是“主题中没有数学或很少能够融入数学”。如果把数学放在主题的框架和背景下,又很难将主题和生活中数学相关经验融合与渗透。

二、支持幼儿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的改进策略

(一)生活化环境对儿童数学经验积累的作用

1.打造利于幼儿操作的数学环境

首先在区域空间规划上,可在相对安静的角落创设独立的数学区。区域面积能同时满足5-7名幼儿使用,包括操作区、游戏区和成果展示区等。教师可利用三维空间,将墙面设置磁性板或魔术贴类来进行数学游戏,区域上方可悬挂幼儿操作过程的照片或操作结果,拓展幼儿的操作空间,激发幼儿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

还可将区域内的收纳、整理与数学联系在一起,使用具有数学元素的收纳标志。如小班在收纳盒上粘贴红标记和三角形标记,在收纳柜上则贴上红颜色的三角形。这样幼儿在收纳时就可运用图形经验,将材料整理到相应的位置。小班还可涉及5以内数量、空间、模式等数学核心经验。中班则以10以内的数量、相邻数、空间、模式、排序等核心经验为主。大班主要是10以内组成和加减、量的比较、模式等数学元素。将数学元素融入到环境中,为幼儿创造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机会。

2.投放支持幼儿探索的数学材料

首先,保证种类和数量。教师应当投放丰富多样的数学材料,提供开放式的低结构材料,并注意涵盖不同的核心经验。具体包括:支持数字和运算标准的材料(如数字配对)、发展几何与空间意识的材料(如七巧板)、测量材料(如各种测量工具)、发展模式认知能力的材料(如用于创编模式的珠子)、促进数据分析能力的材料(如各类统计图)。

其次,注重分层投放。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不同的材料。小班幼儿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适合操作贴近生活、简单有趣、色彩鲜艳和形象逼真的数学材料。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可以提供开放式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颜色和长短的吸管,以促进联想和表征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乐于进行挑战、竞赛与合作类的游戏。

(二)生活化课程对儿童数学经验积累的关注

1.聚焦生活中的数学微主题

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及时捕捉他们身边的数学情境,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迁移性思考,将有价值的资源变为幼儿乐于接受的课程,充分发挥自主性,促进幼儿进行动态的数学学习和多元发展。

2.完善数学微主题活动的审议

(1)活动前的审议——主题确定

为了更好的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和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各班通过谈话的方式交流幼儿找到的生活中的数学,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在开学初的第一周各年级组教研会议中,每班教师结合幼儿兴趣、经验等,阐述本班预设的数学主题,大家一起来探讨是否有形成课程的价值。

(2)活动中的审议——目标、资源、内容的审议

在该主题进行一周后,各年级组进行由业务园长、年级组及各班教师参与的课程审议。此次审议首先由各班教师结合预设活动内容,将目标进行操作化的表达,明确孩子可以通过课程活动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发展。各班教师明确本班在课程实施中已经和将要使用的课程资源。然后大家就该主题的实施畅所欲言,帮助该班级教师把握主题目标和内容,挖掘园内和孩子身边的资源,对不合适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活动中的审议每周进行一次。

(3)活动后的审议——数学资源收集

在数学主题结束后,将再次进行课程审议。此次审议是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将各班数学主题全面剖析,从数学核心经验审议幼儿在该主题中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还可进行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确定审议后的修改要求,将修改后的数学主题资料保存在园级资源库中,供教师再次使用或借鉴。

在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组织教师进行数学课程审议,可以使教师在课程的主题、目标、主要内容、形式与流程、环境与材料等方面确立适宜的方向,让幼儿在微主题活动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

(三)家园协作对儿童数学经验积累的延续

在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存在重运算技能、轻概念理解的误区。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我园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童话剧展示、数学节等活动的展示,在帮助幼儿提升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让具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深入每个家庭。

同时,为发动家长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我园先后开展“我找到的数字”“我找到的图形”等调查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家中、马路、超市等地方的数学元素,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还以“我找到的数字”为例讲述活动为主题,将生活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数学小故事,用幼儿讲述、家长录制的方式,以一个个音频资料,结合相应的文字和图片在微信中进行推送,让每个家庭都能倾听别人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

幼儿的数学学习依赖于在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和材料的交互,才能使幼儿将学习到的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对教师而言,课程的探索过程,改变的不单是课程本身,它带来的更是一次思想深处关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的变革。只有贴近幼儿生活、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才能更有助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