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贵
摘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是一个学习过程,而算法的优化则是一种态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针对数学学习的两种思维训练,本文从“转变学生观念”“深挖知识内涵”“培养独立思考”“鼓励引导算法优化”等四个方面浅谈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 优化选择 小学数学 创新 独立自主 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应该要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而算法多样化的提出,使教师开始更进一步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逐步提倡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只有多样化与优化共同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积极组织了11名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进行教学课堂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以下课堂实践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生本课堂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也需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围绕算法多样化与优化选择建立生本课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关数学理论,自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起以尊重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要让位学生,不能一意孤行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而要切实把学生放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二、深挖知识内涵,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
深挖知识内涵,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内容是进行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选择的关键。算法多样化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教材中的内容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师不能被数学教材的内容禁锢了自身的教学思想,要从静态的内容中发掘出更加深入的知识内涵,还要创造性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者相应的补充。
以钟媛老师苏教版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经过讨论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小组一:我们根据老师所给出的组合图形形状,将其分割成两部分,其中长方形的部分面积为12×14=168平方厘米,三角形部分的面积为4×4÷2=8平方厘米,因此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为168+8=176平方厘米。
小组二:我们把组合图形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的部分,其中上部分的面积为10×12=120平方厘米,下半部分梯形的面积为(16+12)×4÷2=56平方厘米,组合图形的面积为120+56=176平方厘米。
小组三:我们将组合图形补充为一个大的长方形,其总的面积为16×14=224平方厘米,补充部分的面积为(14+10)×4÷2=48平方厘米,最终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为224-48=176平方厘米。
以上三种解题方式跟课本上的解题方式并不完全一样,钟老师没有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解题方式来评判学生们通过动手动脑得出的解题思路,也没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否定其中的某一种算法。教师要勇于冲破教材内容的束缚,解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们发散自己的思维,运用多种算法去解决同一种类型的问题。算法多样化就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解题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算法;也不是让学生去掌握多种方法,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平视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结果,适时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自主探索,比较创新。教师在课堂中要大胆放手,对有创意的方法给予肯定。
三、创造实践平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进行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算法多样化的最终目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有可能实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以孙华老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在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入“12”的概念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正确地表达出二分之一。
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果:
孙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互评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学们的折法都是正确的。不管我们如何折,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表达出二分之一,就是正确的方法。孙教师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去打扰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身的学习方式,充分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孙老师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了学生。
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训练
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把进行算法优化训练的阵地还给学生。教师只是阵地和平台的提供者,有时也是帮助者和裁判。学生之间比较、归纳、交流、体会各种算法的优缺点,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优的方法。以章光红老师针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过程为例:
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6 dm、宽是14 dm,周长是多少dm?同学们计算一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有哪几种计算方法呢?(教师将长方形画在黑板上,让學生看到画的过程,启发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
学生一:26+14+26+14=80(dm);根据:长+宽+长+宽=周长。
学生二:26×2+14×2=80(dm);根据:长×2+宽×2=周长。
学生三:(26+14)×2=80(dm);根据:(长+宽)×2=周长。
章教师:同学们算的都非常对,我们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章教师一边画长方形一边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发现其周长的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简洁公式。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盲目地认为每一种说得通的方法都是好的,也不是说学生喜欢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算法的好处。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容易提高,形成开放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自觉进行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非常重要数学素养。教师要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为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爱玲.关于“算法优化”的反思与探索——从一次教学研讨说起[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
[2]陈晓芳. 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