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与“融”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0-11-09 03:23田园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专业课经济学

田园

[摘 要]  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正逐步成为高校学术界关注探讨和研究阐释的热点问题。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体现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优秀的个人品格和全面的科学观等。这些元素在专业课中的融入途径有知识本身挖掘、知识模块整合、知识发展应用、知识前沿追踪以及知识呈现“中国化”等。以经济学类专业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路径;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G 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0)04-0034-05

Abstract: How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abund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ncluding: How to cultivate responsibility and dutifulness — with a national feeling; How to be a man of integrity — to build personal characters; How to do things — a holistic view of science. The ways to integrate these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are as follows: Knowledge mining; Knowledge module integration;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Knowledge frontier tracking; and Sinicization of knowledge. Tak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s major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make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develop in a coordinated way with the course of economics major, infilt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naturally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course, in the way that a light rain seeps silently into the soil for the growth of plan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ing practice; Economics

1 “課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给出明确答案,即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4]。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程思政”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基础,在专业课中挖掘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教师润物无声、学生自然接受、激励学习内动力、有效促进对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的良性循环。因此,“课程思政”正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探讨和研究阐释的重点热点问题。

注重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元素,发挥课堂育人功能,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都可以找到借鉴。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提出“文、行、忠、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国近代教育典范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也强调“美德即知识”。美国要求学生从历史、社会、伦理3个角度学习研究每门课程,思考与课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实现德育目标。以色列从小学起就开设宗教学,而哲学是德国中学生的必修课,日本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后依然参与茶道培训、艺术鉴赏等活动。这些都是德育理念在古今中外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借鉴国内外育人实践,融入到新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情境下,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内涵外延、规律特点、实践要求、建设路径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经济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中可以总结得到,“课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如何培养责任与担当,即具有家国情怀,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二是如何做人,即塑造个人品格,具体形式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魅力(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完善的智力水平(观察、思考、判断、推理、逻辑)等。三是如何做事,即全面的科学观,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包括求真务实、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

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经济学作为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规律性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学科。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微观经济学全面体系化;1936年,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表明宏观经济学研究框架开始确立。经济学是认识经济社会的基础理论,其课程目标定位为:第一,经济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工具,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第二,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帮助学生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帮助学生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和方法。第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能够初步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第四,培养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独立分析能力,从社会经济运行角度深入理解经贸活动的形成、发展和运行规律,并建立广阔的国际视野。课程目标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责任与担当这些思政元素密切相关,这些元素在经济学课程中的具体载体包括如下几点。

1) 知识本身挖掘。了解知识本身的来源和发展,理解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挖掘知识内涵所蕴藏的价值观、思维性、逻辑力和情感力。

2) 知识模块整合。通过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以及前沿追踪来挖掘德育内涵,培养科学方法论和价值观,实现思政元素“点—线—面”的全方位育人形式。

3) 知识发展应用。从经济学学科发展史、理论进化史到理论提出者的钻研创新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知识前沿追踪。根据与知识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发思考和比较、讨论和辨析,培养多元化价值观和创新性思维,提高辨识能力。

5) 知识呈现“中国化”。在知识呈现上利用中国故事、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意識和价值观追求。

3 经济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本文选取经济学课程中“第2章供需与弹性”中的第4部分,举例说明经济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有效融入的标准是在完整的教学内容和逻辑框架下,使学生自然接受,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励学生学习内动力,并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拓展与深化。本部分教学主题为弹性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思政关键元素是爱国情怀、求实精神、探究能力和辨识能力。具体融入设计见图1。这一主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弹性理论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弹性的含义、计算、类型、影响因素等)的前提下,通过“弹性与政策效果”这一主题的学习,分析弹性理论在税负承担上的作用,运用模型和图形分析,使学生理解,当政府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政府是无法通过立法来分配税收负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谁实际上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是由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的。特别是税收分配理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和毒品经济中的运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求真务实精神,培养他们探究真理和辨析是非的能力。

3.1 基于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目标

本部分教学目标分为3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了解弹性的内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意义,识记决定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理解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明确运用税收归宿对于制定政策的意义。在能力层面上,掌握弹性特别是弹性与税收归宿的基本原理,具备运用税收归宿概念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政策效果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在德育层面上,通过提出探索问题,建立目标任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定课外阅读材料和思考作业,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应用税收归宿加深对于国家制定政策的理解。通过3个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与层次递进,最终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

3.2 基于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方法

3.2.1 探究式教学法:以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导入教学,层层深入

通过探究式的任务驱动教学,开篇设置一系列问题,构建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中融入思政元素。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征税真的如特朗普的推特中所预测那样,大部分税收都由中国消费者承担吗?继而联系要解决一个简单而敏感的问题:当政府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谁实际上承担了税收负担?是购买此物品的人,还是出售此物品的人?或者,如果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什么因素决定如何分配税收负担?政府能简单地通过立法来分配税收负担吗?还是要由更基本的市场力量来决定税收负担的分配?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需要用一个专业术语来完成——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这种探究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认知、系统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2.2 引导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在充分认识原有知识的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学习新思想、构建新知识。新的问题引入后,让学生主动亲自参与分析过程,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记忆结论上。通过与老师、其他同学的共同讨论,分享别人的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从多个侧面理解知识点并激发学习兴趣。譬如,关于富有需求弹性和缺乏需求弹性的讲解,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如果直接讲授,很容易导致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抽象概念,通过对比两个实际政策产生的事与愿违的效果进行发掘区别,进而巧妙总结知识点。这种从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出发、引领其探究新知识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具体实现路径见图2。

3.2.3 案例与实践结合法:关注社会热点,激发爱国情怀

采用案例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和升华。案例教学,如中美贸易战相关报道以及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奢侈品征税的新闻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案例研究,理解所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实践性教学,如网站制作者的价格决策,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工作情境相融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科问题社会化、情境化、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把经济学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 结语

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开发。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挖掘与融入中,要注意“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5]。“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是“课程思政”最基本的两个维度。教师不宜硬性灌输或生硬地直接给出结论,而应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应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0-07-0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3] 習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 [2020-07-02].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c_129950546.htm.

[5]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责任编辑  白丽媛)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专业课经济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