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教育家型教师的职业坚守对引导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他们所特有的那种职业态度——匠心、倾听;那种职业素养——研究、创新;那种职业人格——情怀、思想;那种职业精神——团队、实践。
【关键词】教育家型教师;初心;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0-0027-04
【作者简介】李本松,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江苏睢宁,221200)校长,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教育家型教师之所以能走向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在于他们始终不忘自己为什么出发,始终坚守那份教育初心。具体说来,是他们在职业态度(匠心、倾听)、职业素养(研究、创新)、职业人格(情怀、思想)、职业精神(团队、实践)上的坚守。
一、匠心
任何一名教育家型教师,都是在“教书匠”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实现由“匠”向“家”的蝶变过程中,需要秉持一颗“匠心”,传承那种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把平凡的事情做成伟大、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工匠精神”。
“匠心”,不光指一种巧夺天工的技术,更意味着一种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拥有“匠心”的教师,才会少一些浮躁和功利,多一些心安神定和淡泊名利。
教师,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教育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一生不可能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所以教师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心无旁骛。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需要农业般的精耕细作,所以教师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面对各种躁动和诱惑,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淡定的心,留住心灵的那份安宁,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教师,要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平凡的工作,但平凡不等于平庸,默默坚守也不等于碌碌无为。平凡中同样孕育着伟大,坚守中也能铸就辉煌。教育家型教师都是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把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目标。
我们既然选择了“工匠”人生,就要像工匠那样热爱并敬畏自己的事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用责任感和使命感锤炼自己的品格。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需要那种滴水穿石式的坚持。教师唯有不忘初心,坚守“匠心”,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倾听
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双向交流和情感相互沟通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教师也要学会读懂学生,学会倾听。佐藤学先生曾说:“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没有这种对敞开的心扉的倾听,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型教师都是俯身倾听的教师。不仅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精彩等显性的东西,更要仔细听学生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想法等隐性的信息,读懂学生发言的“弦外之音”,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东西。片面地追求那种学生积极发言、课堂热闹非凡的氛围,往往只会带来课堂的虚假繁荣,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考的權利和教师倾听的权利的无情剥夺;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师生互动的深度教学,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唯有和学生心心相印,在倾听过程中准确接收、同步传导学生那些隐藏着的心声,才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倾听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修养,只有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的发言心领神会,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也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倾听,是一种理解。追求做一名教育家型教师,就必须学会倾听,善于从学生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实领会他们的思想意图,真正把握他们的所欲所求。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也许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倾听,就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三、研究
致力于教学研究是教育家型教师的专业特征。教研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多一些教研成分,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一些思维的火花,多一些“爱的智慧”,才能成就真正的“深度教学”“高效课堂”。教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教师只有真正投入教学研究,才能实现专业快速发展。
搞课题、写论文是在搞教学研究,但搞教研不能仅仅局限于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教师只要以研究的姿态去探讨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实质上就已经是在进行教研,只是还没有把它提炼为课题、论文等显性成果而已。
以研究的姿态来从事教学或管理,才能透过繁杂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始终对学科教学保持满腔的热情,对自己的职业有良好的预期,不断享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和职业的幸福;才能促进自己深度思考,始终保持自己的思维张力和教学活力。教育家型教师一定是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教学研究风生水起、教学管理得心应手的教师。
四、创新
教育家型教师之所以能从众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主要还在于他们教育有特色、教学有特点、教研有特效。带有自我标识性特征的个人表达,也就是风格式的教育教学主张与追求,是教育家型教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显性标志。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自身的创新人格特质: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求知欲、丰富的想象力等。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味在课堂上重复“昨天的故事”,沉迷于对往日的回忆而不能自拔,抑或在课堂上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势必导致教师不思进取,学生没有长进,教师享受不到职业的幸福,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学生滋生了厌学情绪,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谭。
做一个教育家型教师,就应该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课程开发者,善于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努力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真正把评价标准聚焦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上。
反思是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一个想不断前行的教师,就必须时常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让灵魂跟上前进的脚步。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绝不可能在教学改革大潮中切实转变自己的“传声筒”角色,与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必然渐行渐远。反思产生于问题,反思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做一个教育家型教师,要敢于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勇于冲破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充分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五、情怀
教育家型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真正拥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教育家型教师要忠诚和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守道德高地,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学生成长的摆渡人;要注重自身素养的修炼和理想人格的塑造,默默奉献,为人师表;要坚守自律之心,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坚守教育信仰,敬畏生命,敬畏规律,敬畏规则。真正像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之师表的地步”。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真正唤醒学生的灵魂,就必须对学生有“爱心”,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上天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真情关注;对学生有“责任心”,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有“宽容心”,学会善待学生的不足,包容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六、思想
提起“产婆术”,大家立刻会想到苏格拉底;提起雅思贝尔斯,大家立刻又会想到存在主义。每一个教育家型教师也都会有合乎各自时代特点、打上个人烙印的教育思想。
教育因思想而伟大。教育家型教师不仅是“知识型”教师,更是“思想型”教师;不仅能用知识充实学生大脑,更能用思想启迪学生智慧。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把职业当成事业,全力以赴投入立德树人的工作;才能超越琐屑与繁杂,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徜徉于教育的自由王国;才能守住教育的本色和底色,远离浮躁和功利。一个思想贫乏的教师,一个仅仅把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把自己当成一个简单的知识搬运工的教师,享受不到职业的幸福和教育的乐趣,这样的教师注定难以完成立德树人这一伟大使命。
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教育家型教师的思想提炼,离不开实践、读书和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炼具有自己标识的思想,形成易于为他人接受的新概念、新理论;其次,要善于通过读书、学习等途径,吸收借鉴他人的理论、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要勤于反思,善于思考,努力对实践中积累的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个志在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坚定的人生信念。只有思想,才能既照亮自己,又照亮别人。
七、团队
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路才能走得很远!即使是鹰一样的个人,也需要雁一般的团队。教育家型教师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他们之所以能走向成功,是因为有人同他们一起负重前行。
教育家型教師善于和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当团队的所有成员有共同的愿景,并且每个成员都在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各尽其力时,团队就能保持极强的战斗力。离开了其他成员的同舟共济,教育家型教师的个人力量再大,最终也是孤掌难鸣。
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就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团队文化。特别是教育家型教师,更要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来赢得大家的尊重,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带领大家前行。团队建设需要包容。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只有互相包容、取长补短,才能收到“1+1>2”的合作效果。团队建设需要相互倾听。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才能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运用集体智慧,助力团队高品位高速度运行。
八、实践
任何理论都来自实践,任何教育家也只能在亲历教育的实践中成长。没有晓庄师范,就没有陶行知;没有帕夫雷什中学,就没有苏霍姆林斯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离开了实践,就不可能有百花齐放的教育思想,教育也就失去了厚实的底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要把书教好,把人育好,就必须学习,必须研究,必须实践!教育家型教师不仅是教学能手、教研表率,还应该是实践标兵。
教师一定要扎根教育实践,班级和课堂是教师的研究基地。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课堂,离不开班级。要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研究基地,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的底气、灵气、生气,真正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才能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去把脉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提炼思想,进而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