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2020-11-09 03:27冉思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学生

内容摘要: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从更新观念、学习与磨练、以身作则、跨领域学习与研究这四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 学生 语文素养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语文教学也开始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从而做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P12)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素养”一词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此后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与核心理念,引起广泛关注。“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便是在语文方面日益积累起来的修养。这是一个内涵极为广泛的概念,涉及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多个方面。

“语文素养作为一种自身修养,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2](P35)具体来说,语文知识仅仅指汉语的客体知识,即一切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关汉语文的认识和实践的全部成果。对于学生而言,在最初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知识积累极为重要,但对于这种客观知识的学习存在易学也易忘特点,语文知识最终也只能作为语文能力运作的对象。因此,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更具重要意义。而语文品质则指语文学习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行为意志、学习态度等几个要素。简言之,语文素養是一个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所达到的高度、水平,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而达到的高度,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二.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在许多人看来,语文学习无外乎是教师教学生学,而这似乎是一个师生各尽其职、互不相干的环节。事实上,就学生自身而言,主要是在校接受教育,因而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的学习,其中语文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却教学工作,还担当着教育工作。这些教育工作包括: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语文学习风气,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还承担着引导并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任。”[3](P63)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精通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的心理品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表现出双重人格,就会在学生面前丧失自己的威信,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由此看来,语文教师的素养就无疑成了成就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先决条件,也是关系语文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因而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只有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

鉴于教师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以及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一)更新观念

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4](P165)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其次,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教知识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教授知识为辅的教学结构。以往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往往认为学习语文应试知识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而阅读课外书学习课外知识则是可要可不要的一个环节。由此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关注多,能力发展关注少。此外,教学中教师以“灌输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须知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是应试的一环,但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学习语文学科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自己的语文修养。

再次,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就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的优点和成绩。在教学环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探索。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有与别人不同看法的课堂环境。

(二)学习与磨练

首先,语文教师应充实自己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对于专业内的知识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比如现代汉语常识及语法修辞部分的知识,或是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不难见到这样的老师,教育学生修改病句或涉及到句式、句子结构的时候,只能照着教参。老师尚且懵懂,学生必定不清楚。有些名师讲课,对任何一个话题都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那绝不是靠课前的一两个小时或一两天的时间备课准备出来的,而是靠多年甚至毕生的学习积累才能达到的境界。

其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注意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定了它的内容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多元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相关的专业知识,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方面,对诸如音乐、美术、书法,甚至建筑、园艺,哪怕棋牌、医药,都不妨有所了解。这些知识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有源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

再次,善于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语文教师其之所以能成为教师,主要在于他们都具备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具备反思、研究教学的能力等相关的综合能力。“从最基本的来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5](P25)教师必须具备这四种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上达到一定水平,既能给学生指导,也能给学生示范。同时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选择和运用及教学媒体的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加强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三)以身作则

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一辈子。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思想品格、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首先,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言传身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品质。孔子早已说过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教的效果如何,要以教师的身教来保证。因为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把教师作为模仿的对象。一个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探究的教师队伍,就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只要有幸得到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的悉心教导,也就会有很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崇高的职业责任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其次,敬业精神和服务心态。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敬业的精神和服务于学生的心态。这样一来,才能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情感的汇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努力教化学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对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優惠的服务,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此外,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方式都是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6](P45),是语文教师形象与能力的展示。加强教师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拥有厚实的专业学养、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操,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至关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4]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周晓燕.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根本[J].语文词话,2008(03).

(作者介绍:冉思柱,广东省顺德市勒流育贤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学生
学生写话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