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洁
内容摘要:“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教学对培养“高精”教师、强化“汲取”学习、建构“善创”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旧存在“互联网+”认知欠缺、“互联网+”过程异化、“互联网+”过程改革固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从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且为“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古诗歌教学 “互联网+” 优缺点 改良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我知识储备,加强信息技术素养,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语文学习效率。”①“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语文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古诗歌教学过程中,“互联网+”这项新兴教学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将更加全面、多元的教学资源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论文结合学者们的已有成果,从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出发,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的发展。
二.常熟市XXX中学“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一)“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成就
1.打造“高精”教师
其一,教师现代技术素养的提升。“优化队伍结构,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②截至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社会趋势,而信息素养作为其中尤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们,能够脱离传统的思维僵化,不受传统教学法的羁绊,创新教师的学生观,顺应时代的发展。其二,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守。“教师们只有终身学习,学生越来越高的学习需要才能获得满足。”③教师职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更新、重新建构知识网络。在终身学习观念的引领下,才能不断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2.强化“汲取”学习
“互联网+”利用“超文本”式的互联网,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欠缺的直观性、形象性。这种“没有页码的书”和“随心所欲的多媒体”④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维果斯基曾说过:“知识不可以直接灌输,学生应运用更多的认知进行自身建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独立的人,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有了更为宽广的天空。
3.建构“善创”文化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新的生产力和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已成为领先的创新驱动力试验的转型。”传统古诗歌课堂具有“政治性解读的囹圄”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⑤两大状况,创新是“互联网+”,建构“善创”文化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在教师方面,为了使课堂更加灵活自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参考教材,往往会使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其中,“互联网+”教学手段利用其大量的信息量,为教师提供了一切所需的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二,在学生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推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古诗歌《夜雨寄北》教学过程中,以配乐加以反复朗诵,不仅丰富教学内容,也为学生的学习提升了兴趣。
(二)“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面临的问题
1.欠缺“互联网+”认知
“互联网+”作为依托于信息网络与“共享经济”的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開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还有教师表示自己很愿意运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古诗歌教学,却因为年纪较大而欠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无奈只能放弃想法。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将这首小令呈现翻译,再机械地给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输送”给学生主旨情感。不若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元曲特点,让学生聆听音频,尝试想象秋郊夕阳图,更有开放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2.异化“互联网+”过程
异化“互联网+”过程是对“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的狭隘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教学模式看似多种多样,也运用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二,过于强化技术平台的功能。“互联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无法替代教师在古诗歌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过于依赖“互联网+”技术平台,使学生沉溺与网络世界的体验感,无形中淡化了读、写、算等语文素养。
3.固化“互联网+”改革
“互联网+”改革的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在线课程资源的欠缺。“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条件相对较高。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设施条件比较完善,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健全,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技术;但由于经济、地缘位置的制约,部分地区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不足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开展古诗歌课堂教学。
其二,技术存在困难。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古诗歌课堂教学中,技术问题也层出不穷。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方法,生搬硬套到“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去。不仅没有体现出“互联网+”的优越性,也无法区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之处。
其三,应试教育的压力。应试教育,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片面化地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被禁锢在书本之中,接受的知识较为闭塞。应试教育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古诗歌教学相矛盾,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发展。
三.常熟市XXX中学“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的改良策略
综合常熟市XXX中学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初步拟定若干改良建议。
(一)提升教师技术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更为行之有效。何克抗教授认为教育技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取得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高校就必须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养、培训。”⑥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运行机构,建构起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有效运行机制。社会对于教师的发展期待,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因而,高校应该建立起一种长效的运行机制,提供技术和教学上的培训,保障教师获得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春望》、《雁门太守行》、《使至塞上》等文章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增加适当的诵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师生课堂对话的平等。受传统教师观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错过许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黄鹤楼》,有一位教师在实施“互联网+”环境下古诗歌教学活动时,在理解了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摹黄鹤楼的景象,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介绍。接着,再呈现出黄鹤楼的图片,请学生对比想象与实物之间的差异,直观的形象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建构开放多元课堂
“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是对传统课堂及现代课堂的改造与提升,“追求的是多元的、开放的、生动的课堂。”⑦“互联网+”技术解决了教师与学生理解的局限性,拓宽了教材的资源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行路难(其一)》,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百家讲坛关于李白的视频,再通过PPT的方式展示当今评论家的不同评点,不同的看法与观点的呈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中国新时代青少年人才成长追踪培养计划》课题组专家提出:“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古诗歌课堂教学,逐渐形成“合作共享、互动协作”的学习共同体。为了发挥中国教育的机能,我们国家必须通过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间的边界。社会教育有效促进了个体社会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营造适合个体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同时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的平台,结合这三股势力,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相关关系,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共同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常熟市XXX中学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教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使古诗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虽然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实践发展中一定会得到修正和完善。“互联网+”这项技术,是一汪活泉,也是一份挑战。常熟市XXX中学在“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古诗歌课堂教学,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一定是光辉灿烂的。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卢燕:《“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18期.
[5]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
[6]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7]余胜:《“互联网+课堂”的构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注 释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页.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③卢燕:《“互联网+”时代如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18期,第152页.
④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页.
⑤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第105页.
⑥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第79页.
⑦余胜:《“互联网+课堂”的构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第48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指导老师:计红芳,常熟理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