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对策分析

2020-11-09 03:14薛有泉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薛有泉

【摘 要】高中美术作为高中教学重要内容,对学生美术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教育者自身缺乏对这一科目的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为此,围绕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加以探析,对当前以及今后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分析,致力于为今后的高中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没有被予以重视,很多学生一学期也上不了几堂美术课。而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美术课程的开展也被重新定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温度与灵魂,也有助于学生自身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一、高中美术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探究

实际上,学生对美术课程普遍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这也为美术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学生的这种“兴趣”进行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有浓厚兴趣的原因,一是在于其他课程过于“枯燥”,二是传统美术教学多以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为途径开展教学。对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下降。在此基础上,采取情感教育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用心地感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既可以丰富授课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绘画心理,继而更有效地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意义。

在美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需要在参与其中的时候努力地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例如,当教师展示完作品之后,学生在自主赏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感受去表达看法与意见。换言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也有助于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当前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局限

当前,很多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参与热情,还因为师生间缺乏的良好沟通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二)师生间交流的局限性

美术课程是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课程,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也是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但一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师会选择加大课堂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实际的教学量与学生所能接受的教学量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是不知所云。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再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最终的学习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同时,因为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学生难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学习过程中去,对一些作品的欣赏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地探寻作者的绘画心理以及绘画技巧。这对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自然难以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融入的策略分析

(一)借助情感教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文所说,很多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主要来自于“看热闹、找乐趣”,如果真正引导学生探索美术的历史、美术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也会望而却步。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让学生体验到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法。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引导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转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微课等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地区的美术文化和美术发展历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术因素。在学生全身心地感受自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对应的课程知识,并通过实践写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二)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门课程学习质量的高低,很多时候取决于课堂的学习氛围。为此,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去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个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良好学习气氛的有效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传达公平、民主的思想,通过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来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只有师生都将彼此视为朋友,才能真正做到情感的交流和教学气氛的活跃。最后,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的时候,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同的眼睛会察觉不一样的魅力。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想法予以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想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增加情感教育的效果,也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情感教育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开展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一些細节和小事物,对生活中有独特美感的事物要多加留意。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留出单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这样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如参加一些展览、比赛,从而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美术体验。这不仅对学生的情感思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美术课程的学习。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在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际上,情感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以此为基础去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绘画练习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羽.融入情感教育,激活美术课堂[J].神州(上旬刊),2018(05).

[2]张亮.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东方藏品,2018(03).

[3]杨志刚.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必要性[J].东西南北:教育,2018(13).

[4]罗红东.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7.

[5]戴良芬.探究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艺术教育,2015(11).

[6]孙芙蓉.浅论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8(0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