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春杰
摘 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给学生提供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其形成足够扎实的适应社会能力基础。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体育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几个方面,可能给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的帮助策略,以因材施教的形式,让学生在未来可以游刃有余地面对挑战。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a)-0078-03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tak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while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solid enough foundation of social ability.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 In terms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life ability, mental adaptive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may provide students with help strategies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easily fac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bility training; Social adaptation
社会适应能力意为人们出于使自身在社会上能够更好生存而形成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改变能力,概括地讲,社会适应能力可由下述3个方面构成,即生活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的体育知识与训练内容之外,教师帮助学生改善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体育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学习技术动作与体育各项目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了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培养途径。
1 学习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强弱,对于其文化知识学习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认为[2],越强的创造性,会体现出越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而这也正是体育教学同学习适应能力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结点。从这个角度上讲,体育教师应当基于本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递创造性的价值,以及如何发展自我创造性的方法。比如笔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使学生借助已经了解的一些体育知识、技能,以独立或者协作的形式编创徒手操,经事实证明,可以通过创造性培养的形式完善学生学习能力[3]。再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指导之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除了立定跳远以外,还有哪些形式的跳跃项目?学生可以就此自由想象:还有双脚跳、单脚跳、模拟小动物跳等。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自由练习这些跳跃项目,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增加学生全体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能力发展意识。而在进行跳绳训练指导时,教师使学生在休息时间利用跳绳完成各种几何图形或者各种动物或者植物图案的组拼,则同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2 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
美国教育专家詹姆斯博士曾经说过:依赖会产生懒惰,懒惰会影响思考[4]。为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可以基于体育学科优势,给学生提供克服依赖和懒惰的机会,让学生及时得到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其未来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做法。在对学生进行平时生活适应能力训练方面,体育学科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教師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独立摆放器材,在课后要求学生将器材回收至指定位置并摆放整齐,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打扫体育器材室,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让学生分别完成扫地、擦窗、清理垃圾等项任务。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意识,而对于暂时不能做到的事情,也会主动尝试学习。在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第一,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并且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够做好的自信;第二,要对学生在涉及体育学科训练中所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第三,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评价要求不能过高,以便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 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体育教学可以培养相应的行为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心理适应训练,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抗挫折能力养成,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抗挫折训练机会,以便保证其既敢于参与各项学习与生活活动,又擅于在各项学习生活活动中保持优势,输得起、能吃苦、不屈服。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比如课堂上将会涉及到很多比赛,经常会有胜败输赢的事情出现,所以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给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特别是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能耿耿于怀,而是要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抓住下一次取得胜利的机会。再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有些教学内容难度很大,像中长跑之类的活动,在活动之前指导学生敢于吃苦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教师还可以教学中视情况需要,有意识地增加困难,让学生多一些训练心理适应能力的机会,如在进行前滚翻训练时,缩小活动空间,或者在滚翻完成后起来接球之类。
4 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有研究者指出:人类心理适应状态如何,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能否主动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人类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主要和人际关系失调直接相关[5]。体育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从这个角度上讲,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意味着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人际交往能力理应成为不同成长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6]。也正因为这样,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需要注重并及早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培养内容。此时,体育教师可以意识到本学科的相对优势,并通过不同的优势给予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指导。
第一,体育课堂组织往往不存在教室与桌椅的限制,这使得原本交流机会不多的学生,也有了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学生间空间距离的变化,将更有益于交流形式的多元化与丰富化,或站、或坐、或技术动作情境下的交流,都将使学生更加放松自我,大胆表述自身想法,使交流效果趋于理想化。
第二,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团队分组的灵活性更突出,学生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固定小组与临时小组相交替的形式,让学生和不同伙伴产生交集,从而随时处在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等状态之下,这便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兴趣,使人际交往效果随之增强,举例来讲,当进行障碍接力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纸牌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按照随机分发至手中的纸牌颜色分组,接下来每个小组分别完成障碍接力比赛。当一轮比赛完成之后,教师重新分发纸牌再次比赛。这样的做法指导之下,学生可和不同伙伴进行合作,促进其快速适应不同人际关系。
第三,师生的近距离接触,有益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俯下身来倾听学生意愿的机会增多,甚至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共同完成某项活动[7]。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两组或者多组体育模拟比赛中,学生模拟运动员、教师模拟裁判员,在此特定场景之下,学生将因师生角度变化之后的近距离接触,而体会到别样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自我交往能力发展。
第四,教学比赛机会的增加,让体育学科更容易产生团队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在化解冲突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改善。举例来讲,当教师教授前滚翻要点时之后,全体学生对示范学生表现的观摩过程中,不同学生都将因自我心理表现的差异,而体现出不同的交往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交往能力进步的机会。
5 结语
中国持续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了快速增长,然而更值得关注的社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则长期受到漠视,这也同时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弱化,无法有效面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上文阐述了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生活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作出革新和增强。为此,体育教师需要从自身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出发,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让其在教育教学中逐步调整自我身心状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一个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才能面对社会更大的生活、竞争压力,才能為建设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高玉,陈捷.体育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14-15.
[2] 蔡丹.高校新生学习适应能力提升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3] 袁威.浅谈体育运动中的社会适应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9(3):45-46.
[4] 刘志勇.MOOC理念下微课教学法在高校武术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1):59-65.
[5] 于化峰.谈如何开展趣味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J].学周刊,2019(10):28-29.
[6] 张淑艳.基于拓展教育模式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7] 郁娜.浅谈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