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洁玲
摘 要:“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挖掘是提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提高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以提升诊改的有效性,需要深刻理解“双高计划”给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完善应用机制充分实施数据挖掘、建立数据应用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数据应用效果。
关键词:“双高计划”;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0-0074-03
Abstract: "Double High Plan" proposes higher requirement to quality diagnostics and work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ata Mining about the condi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quality diagnostics and work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hances and challenges of "Double High Plan" to quality diagnostics and work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ideas, heighten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fect the application mechanism, fully implement data mining,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data application and reverse it in time.
Keywords: "Double High Plan"; data of the condition of talent training; diagnostics and work improvement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1]
2015年12月,教育部在印发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中强调“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2]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是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的基础,是检验诊改工作是否有成效的关键。[3]如何科学挖掘数据,让诊改工作更精准,是各高职院校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本文试图探索“双高计划”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中的应用,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一、“双高计划”对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高计划”提出要“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十项改革任务。“双高计划”建设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理念,对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五横层面“学校、教师、专业、课程、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更加注重学校治理水平提升
“双高计划”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现代治理水平,对学校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构建,以及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跨专业教学组织发展、二级院系的管理权利扩大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与期望。学校的治理水平高低关乎学校的发展命脉,“双高计划”为学校治理水平现代化注入了新思想,对学校发展层面提出了更全面的诊改要求。
(二)更加注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双高计划”意见提出要健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从专业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建立健全专业群发展保障机制。“双高计划”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内容等融入了新元素,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层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诊改要求。
(三)更加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
“双高计划”意见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明确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能大师、兼职教师等师资队伍培育标准,对教师进修培训体系的建立、评价机制的创新、绩效分配制度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新期望,对教师发展层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诊改要求。
(四)更加注重高质量人才培养
“双高计划”意见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认知、职业、合作四大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双高计划”对学生发展层面提出了更明确的诊改要求。
(五)更加注重信息化水平提升
“双高计劃”意见提出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保证信息安全,并将智能化技术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与管理服务当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带动新兴专业、优化教育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双高计划”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挖掘是提升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有效性,落实“双高计划”改革任务的重要举措
“双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提高质量要建设好支撑质量的各项要素,如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实训条件、信息化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等。[4]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只有掌握全面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通过对诊改五横层面“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才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提高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有效性与精准度。
1. 在学校发展方面,对学校而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和立校之本。办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如果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通过挖掘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数据:招生人数、就业率、财务收支总额及结构、专任教师数量和各类结构的变化值、省部级以上专业建设(含师资、课程)成果、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产值、学生获奖情况等进行科学全面分析。抓住问题实施精准诊改,就能够促进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 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聚焦该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社会评价、毕业生评价等信息,通过这些核心数据就能反映某个专业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然后,再依据专业建设标准,围绕专业建设要素,科学设定质量监控点,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反映的专业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诊改,形成常态化专业诊改机制,引领全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3. 在课程建设方面,检验课程建设的质量离不开课堂,通过采集和分析学校各类课程开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品牌课程建设等重要状态数据,设置课程诊断要素和质量监控点,定期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诊断,围绕课程的诊改要素,构建诊改预警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实施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程建设质量。
4. 在教师发展方面,通过汇聚学校专兼教师数量、学历、职称、进修培训、企业锻炼经历、双师素质、授课情况、师资建设经费等信息,以及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多样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结合教师的师德师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逐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5. 在学生发展方面,围绕学生发展目标,实时开展学生教学培养过程中的状态数据,如学生的专业教育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如果想要工作和学习结合得好,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要询问学生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岗位的需求,再向兼职教师征求意见等。借助毕业生的反馈数据改进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应该及时采集学生发展数据,分析学生发展状态,重点监测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点,而不是等到学生毕业以后才去找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实施诊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发展质量。保证学生学业发展、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均衡协调。
三、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中的瓶颈体现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自2008年运行以来,在教学评估、资源配置、业绩考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逐渐推开,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存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应用问题,制约了诊改的推进。
(一)缺乏数据采集标准,源头数据准确度不高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中部分数据指标在内涵理解上存在偏差,指标解释过于简单、笼统。部分学校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重视不够,领导层面未能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诊改的作用,在开展数据采集工作时缺乏有效组织,对数据指标定义不明晰和填写标准不统一,导致采集的数据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甚至未能实现数据源头采集,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数据是诊改的基础,而缺乏质量保证的数据自然无法保证分析出正确的结果。
(二)数据挖掘应用不广泛,诊改实施不够精准
高职院校通过数据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但是数据依旧处于碎片化状态,很多教师、院系领导并不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应用,诊断大多没有充分的数据分析,诊断结果自然不够科学、精准。缺少数据的应用,诊改也就缺乏了客观的数据依据。大部分学校仅仅把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上报当作一项习惯性任务来完成,未能自行对学校各方面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没有对学校当年数据与历年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更没有将本校数据与同类中位数、全省中位数、全国中位数作横向对比分析,没有深入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的质量情况,无法为学校提供监测预警和科学决策。
(三)缺乏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应用的评价机制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学校层面、相关业务部门,或多或少会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学校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数据的应用对该部门业务工作是否起到正面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几乎没有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应用的评价反馈。正是因为缺少及时的评价反馈,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分析的意义就没能充分体现;同时,如果没有评价反馈,学校及各层面就会失去一个自我诊断与自我改进的机会。
(四)信息化技术手段不足,导致数据未能很好服务于诊改工作
学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必须以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缺乏实时监控与反馈功能,网络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未能普及,现用于学校内部质量分析的数据基本为阶段性静态数据,缺乏过程控制中动态的、实时的数据,进而导致无法实现及时诊断与改进。
四、“双高计划”下加强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应用策略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身处大数据发展时代,高职院校要更新理念,培养数据意识,要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目前,有些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務而随意填报数据,甚至弄虚作假,实际上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没有好处。学校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重视数据平台的建设,要把它当成一面镜子、一双眼睛。这就像企业领导每天都要看看企业报表,作为学校领导就要习惯于每天去看看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尤其是及时性数据。
二是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应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挑战,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建立校本数据平台,将学校各项工作与数据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加强校园软硬件系统建设,一手抓硬件设施的更新与扩容,一手抓数据的管理、标准、应用以及云中心等软件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数字资源管理应用系统,为学校内部质量诊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完善应用机制,充分实施数据挖掘。高职院校要规范数据采集标准,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强调数据的实时采集,注重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五大诊改层面的有效应用。为了避免“有数据不懂用”的现象,学校应该开发一些大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学校及相关业务部门,通过深入的數据挖掘找到工作中可完善、改进的方向。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并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学校各项数据指标,采用可视化的管理手段直观反映存在的问题,由此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应用机制。
四是要建立数据应用评价机制,及时反馈数据应用效果。结合诊改的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及各部门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诊改数据的应用评价机制,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反馈制度,让学校及相关数据使用部门,在应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同时,拥有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改进的机会。
总之,“双高计划”建设实施在即,通过挖掘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提高诊改的精准度,有助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行动。[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6-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 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1.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Z].2015.
[3]王成方.用人才培养状态大数据诊断和改进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6.
[4]周俊.诊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6.
[5]庄西真.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 怎么看、如何干[J].职业技术教育,2019(2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