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分子生物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11-09 03:05迟彦侯义龙曹阳付常振
科教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

迟彦 侯义龙 曹阳 付常振

摘 要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类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互及课后提升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应用“雨课堂”对教学实时数据的采集与量化追踪,探讨基于“雨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全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55

Abstract The molecular biology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required for biology stud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uses "rain class" as a teaching tool to collect and track real-time teaching data through design and practice the three teaching links of preview, interaction in class and post-class promotion, and to explore the full-course mixed teaching model to promote deep learning for students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Keywords molecular biology;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mode

分子生物学旨在从分子水平阐述细胞活动规律,揭示生命本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新的理论与技术,广泛交叉渗透及服务于生命科学与医学、农学、畜牧兽和新材料研制等各个领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1, 2]鉴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该课程在各高等院校生物类相关专业中广泛开设且多为专业核心课,同时分子生物学还是各大高校生物学领域的考研课程及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程。[3, 4]但分子生物学课程存在知识点繁多、更新速度快、内容抽象复杂、机理晦涩难懂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及深度理解。目前,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在当前 “互联网+”日臻凸显的背景下,以此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了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大量的现代智慧教学平台应运而生,“雨课堂”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为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支持。自“雨课堂”对外开放使用以来,在各教学机构及相关单位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高等教育院校中的应用更为普遍。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讨,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好评和喜爱。[5]本文以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应用“雨课堂”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课前预习、课堂交互和课后提升主要教学环节,最终助力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内容的深度学习。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资料的准备,课程资料的推送及预习效果反馈等内容。

(1)课程资料准备。分子生物学课程的首要材料是教学用PPT,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课前预习用PPT包含的内容不应太多,以容易理解的基础性知识为主,難点内容为辅,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理解与掌握大部分内容,并引出难点,为课堂讨论与讲解奠定基础;其次是适当准备一些短视频、FLASH动画等,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再者,为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适当准备一些测试题;除此之外,适时分享一些学科重大研究进展,科学重大发现背后的故事,相关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等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程资料推送及反馈。将准备好的相关资料适时推送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雨课堂”的云跟踪、在线测试、问题互动等功能,及时汇总与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深度等,据此及时调整备课内容、做好课堂交互准备。另外,为更好的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还应制定详细的课前预习评价机制,将课前预习结果综合评价后纳入到期末总评成绩中。

2 课堂交互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与便捷的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及掌握程度。如何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大家思考研究的课题。

(1)课堂讲解与反馈。课前预习为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预习过程中,尚存在部分学生对关键的知识框架体系把握不是很好的现象,故课堂讲解环节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清相关内容的知识架构体系;其次,根据预习反馈的结果,梳理出学生的学习盲区,予以补充讲解;再者,对于重点内容,根据预习结果,给予强调性讲解或者重点讲解;此外,对于难点内容,在知识量较多的情况下尽量拆分后渗透到不同的知识点中,最后总结串讲。在上述各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穿插随堂测试、提问等,借助平台实时反馈的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盲点、难点等,据此适时补充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翻转课堂。为激发学生课前学习的主动性及加强学习的深度,适当设置一些课堂翻转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总结提炼出可模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10余项,根据学生数量每3~4人一组,每组抽取一项课题,要求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讲授时长约5分钟的PPT,根据教学进度,提前1~2周将PPT发给老师,由老师通过“雨课堂”发布到班级作为大家的预习资料。课堂上由本组同学进行讲解,为加强教学效果,在讲解过程可以设置提问、测试、弹幕互动等交互过程,结束后组织学生现场投票及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平时成绩。

此外,为更好的通过课堂交互提高教学效率及督促学生课堂认真听课,期间可穿插随机点名、弹幕投稿互动等环节。

(3)课后提升。此环节,主要是向学生推送课后测试、拓展项目及扩展阅读资料等任务单,借此检测和督促学生,引导学生课后巩固及升华。复习任务单最有效的就是课后测试,可以是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题型,学生通过课后测试及早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尽快完成补充学习。教师通过测试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同时将测试成绩纳入总评成绩,以督促学生正视课后测试。此外,复习任务单应适当增加一些拓展项目,例如适当选取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主题引导学生课后协作探究,项目成果由老师上传至“雨课堂”,供大家交互讨论,教师则进行实时监控、释疑解惑和评价。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平台,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 6]本文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交互-课后提升”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托“雨课堂”的云跟踪、云测试、云互动等教学过程化管理功能,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的深度融合,从而构建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全新“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和优化过程,在应用“雨课堂”辅助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根据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不断研讨,适时将互联纲+背景下以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资源的不断优化,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建立真正意义上在教师引导下的全程混合式教学课堂,实现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趙莹莹,何剑斌,于业辉,等.高等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6):713-716.

[2] 孙晓明,苏超,任媛媛,等.基础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07):538-541.

[3] 胡剑.群体性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以中国农业大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01):50-54.

[4] 李红民,李冬民,步怀宇,等.生物学本科生必须练就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功[J].高等理科教育,2019(01):81-88.

[5] 吴诗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文存阅刊,2018(17):86-87.

[6]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雨课堂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未知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