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加深母校印记的几点思考

2020-11-09 03:05刘紫瑶
科教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综合发展教育活动

刘紫瑶

摘 要 “上大学”作为人生最重要成长阶段之一,留给青年无数深刻回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越深,说明受到学校的积极影响越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就越有利。教育活动,是“母校印记”形成的重要途径。教育活动开展水平高低,对学生在校期间成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对其毕业后的长远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正视教育活动的开展所遇到的各类问题,着力解决,提升活动质量和建设水平,促进加深“母校印记”。

关键词 母校印记 教育活动 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9.008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owth stages in life, "going to university" leaves countless deep memories to young people. The deeper the students' feelings towards their alma mater, the more positive influence they will have on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form the mark of alma mat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 school and ha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ir long-term development after gradu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ace up to all kinds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trive to solve th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ion level, and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alma mater mark".

Keywords alma mater mark;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1 教育活动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趋势发展为“精英化”和“大众化”共同发力的局面。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大学”作为中流砥柱,依旧领跑;地方本科和高职院校日趋壮大,为大众人才市场输送了主要新鲜血液。“上大学”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是一个家庭几代人都遥不可及的梦想。

即使不再“遥不可及”,大学依然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意味着“长大”“成人”,是一个人开始逐渐走出家庭,准备独自面对人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相较于高中乃至高中以前的人生阶段,大学时期有相对开放的教学模式、丰富充裕的各类资源、多样精彩的校园生活,还有相对自由的课外时间……在大学校园所学习的,经历的,体会的对每个人今后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大学期间所受到的正面影响越多,愉快的回忆越多,毕业后的母校印记越深。而越是被打上深深母校印记的毕业生,越容易在职场上表现出“自豪感”“感恩心”“责任心”等正面心理特征;在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深厚。学生越热爱母校,对大学经历的记忆越深刻,在毕业后组织同学会、返校参观、看望老师等活动的意愿越强烈,概率也就越高。相反,也有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受访时表示对母校“没多少可怀念的”“印象不深”,甚至有个别极端情况,因为各方原因“不想回学校”。绕开个人情况和经历的差异造成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对母校评价不一的角度,单在不同高校之间进行比较,笔者能看出,母校印记有深有浅。

高等教育与其余教育阶段相比的一大特色就是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得到促进,对母校的认识也逐步加深。高校教育活动种类多样,琳琅满目。从活动的设计、开展到组织和管理,都体现着一所學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及眼界高低。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很大程度上铸就了他们的母校情怀,成为伴随其终生的母校印记。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越强,学生对其印象越深刻,提及母校时的反应往往也就越强烈。调查证明,参与高影响力的教育活动,与参与者毕业后的发展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而那些效果不佳的教育活动,不仅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回忆或让其取得丰富收获,而且浪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甚至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2 教育活动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校园活动中,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最为直接的形式之一,不限于课堂内外。课堂活动、毕业设计、专业类竞赛、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学术深造(如论文发表)等都属于教育活动。许多高校对其重点学科建设往往最为重视,针对学生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也相对充分。专业竞赛、毕业设计、学术深造等时有开展,在教师的大力指导和积极反馈带动下,学生参与度往往比较高,与教师的互动性良好,活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作用较大。但这只是部分专业甚至少数专业的情况。对于一些非重点专业,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院系从学校层面得到的重视不足,且自身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活动在开展期间经常呈现“没人管”的状态。有些活动,规模较大、水平较高,本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然而院系甚至学校都未提供相应的指导培训机制,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行参与,导致学生因认知能力有限、实践经验匮乏,面对机会与挑战,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得到充分历练。更有甚者,还未及做好准备,活动已结束,由此不得不“铩羽而归”。

有些高校院系,多年来看似在组织教育活动方面“成绩斐然”,甚至一直将某单一类型活动作为学院一大特色或传统,年年都办得盛大热闹。办出特色,办出名气,这当然值得鼓励。但也有弊端,因为同一个专业,并非意味着学生就都有同样的发展需求。过于单一的活动类型,往往只适合部分学生的兴趣特长,其余学生或“望而生怯”,或“不感兴趣”,整个大学生涯都只能充当“旁观者”,无法参与其中,从而错失成长机会。其实学生群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潜力处于待开发状态。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而言,也不应将某单一种类教育活动作为“优秀学生”的惟一努力方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埋没了许多学生的潜能,不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2.2 活动资金短缺

教育活动的开展涉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因此学校及学院给予的财政支持尤为重要。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和重点院校的非重点学科领域,因为“财力匮乏”导致教育活动开展频率偏低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受访者表示,回顾整个大学本科四年甚至加上读研期间,只记得系里零星举办过一两回教育活动,还需要学生通过明里暗里地竞争,最后才由少数人获得。还有些院系,因为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甚至连活动的公平公开都无法保证,就更谈不上普及推广了。部分受访者表示,直到毕业都根本不知道有过哪些教育活动,或只听说过某次活动机会由老师指定给了某同学,未有公开竞选环节。学生因此而心生不满也不难理解,对学校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活动资金的短缺还导致活动规模偏小,可持续性较弱。一些由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组织的教育活动,或由学生自发在课外组织的活动,受限于物资资源,只能“小打小闹”地开展一下,并呈不可持续状态,无法系统成长起来。更有甚者,有些学院一方面不提供财政支持,一方面又对学生提出组织、参与教育活动的硬性要求,让学生自行解决活动经费。这使得学生不得不考虑从校外“拉赞助”等渠道解决。虽然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有一定促进,但他们终究社会阅历尚浅,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引进劣质资源,误导自身发展。

2.3 教师参与度低

除去“和老师一起写论文”“和老师一起做实验”等必定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活动以外,多数教师都不会认为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是分内之事,也不会意识到有必要去关注或参与。的确,教师的收入、晋升往往跟教育活动的参与度没有关联,或关联度较低,教师缺乏参与教育活动的主观动力。如院系排课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能够参与或者愿意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就更少了。基于这类原因,许多教育活动都成为了学生间的“自娱自乐”。一些活动由院系发起,却全程交由学生自行开展。教师即使有所参与,也多扮演着“观众”角色。活动从设计到组织都无人把关。这样虽然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但也不难想象,没有正确的引导和高水平的启发,仅靠学生自身的有限认知去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刺激必定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负面的。活动过程少了教师的引领和反馈,学生的方向性及成就感也会大打折扣。这样的活动举办得再多,也无助于学生取得多少实质性收获。表面上看,院系投入了人力物力,学生也耗费了时间精力,但活动效果未达预期,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受挫还不知该如何重拾信心。

3 提升教育活动建设水平的建议

(1)加大重视。院系乃至学校要加大重视程度,大力提升教育活动建设水平。尤其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不仅要在重点学科上下足功夫,也要对其它非传统优势学科给予足够扶持。同一所学校,院系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学科建设有强有弱,不可强求所有教学部门齐头并进。正因为这样,才更应该让非传统优势专业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空间,加快学科整体建设步伐。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要到位。专业型大学更要注重这个问题,切记在不同学科间讲究“亲疏远近”。既然开设了某些专业,就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高水平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推动专业整体水平进步。通过学生发展,促进学科发展。

(2)提高教师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教育活动不应被看成“学生的事”。教师的职业范畴应突破课堂界限。无论课堂内外,教育活动都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机会。通过参与其中,教师对学科、学生及社会的认知都会得到加深。教师由此积累了实操经验,也有助于巩固提升理论水平,对其综合业务能力是一大促进。教师可参与教育活动的设计、规则制定、总结评定等环节,并由院系组织相应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指导水平。还应对教师参与教育活动进行嘉獎认定,并一定程度将其与职业晋升挂钩,这样从机制上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3)突破传统学科界限。院系在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时,从概念设计上就要怀揣创新理念。人才培养不仅要“专”,还要“宽”。切记培养学生“除了本专业知识技能,其它什么都不会”。这样的人才,在冲击就业市场时,往往会受到致命打击。因此,各院系间可建立联动机制,打破学科或专业界限,合作设立教育活动。通过接触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学生的眼界得到极大拓宽,兴趣和潜能被充分激发,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十分有利。毕竟,通识人才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一大重点参考方向。

教育活动是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也是学校给学生留下母校印记的重要途径。鼓励号召学生参与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对加深母校印记,培养母校情怀极为有利。学校要从政策层面、资金层面、教师队伍建设及活动创新建设等方面对该问题全面重视起来。相信“有所怀念”且“值得怀念”的母校必定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林金辉.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J].高校探索,2001(2).

[2] 文雯,初静,史静寰.“985”高校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4(8).

[3] 郭菲.促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7(6).

猜你喜欢
综合发展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视阈下美术教育现状浅析
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物教学工作
如何激发大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的兴趣
内网安全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