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牛儿童文学素养培养探微

2020-11-09 02:57黄冬兰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培养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儿童文学课程要技能培养与素养培养并重、结合教育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结合课堂活动与校外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学情感等方面论述对策,以发挥儿童文学的多元化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儿童教育技能。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儿童文学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B-0043-02

儿童文学是符合儿童的自然与社会认知、游戏活动以及伦理养成的特殊文学门类。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童教育中掌握更科学更全面的教育技能。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曾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意思是说人生百年之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学前基础教育,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身心成长、健康习惯养成、品格素养、智力挖掘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从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现状来看,存在儿童文学素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自身对儿童文学素养培养不重视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仔细剖析问题,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论述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中職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重技能轻文学素养

当前幼儿教育内容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中提炼和取材的,加强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能够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身心成长和良好品格的养成。目前中职学校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普遍是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型新时代人才,办学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偏向于专业技能性教学,在平常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过分注重技能比赛、“弹唱跳画演”专业技能、职业考证等,而忽视了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在能力考核中,声乐、舞蹈、美术、表演等技能考核占比非常大,儿童文学素养的考核占比很小,有些学校甚至不开设儿童文学课程或不将其列入考核中。这种片面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幼师是不具备综合的教师素质的,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不断提升的职业素养要求。

(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不少中职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以简单阐述理论知识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一言堂”性质明显。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只会死板地照搬理论知识。其一,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儿童文学中的思想情感、意境表达以及词语应用的精妙之处。在学生发散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容易挫伤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打击学生对互动教学的热情。其二,中职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缺乏“学”与“做”的互动教学模式,学生难以体会儿童作品中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三)学生对儿童文学素养培养不够重视

其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多偏向于专业技能教学,儿童文学素养方面的内容占比很小甚至没有开设课程,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文学素养培养不够重视,进而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存在偏差,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上,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无法端正。其二,中职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极少。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且是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亲情和亲人陪伴,价值观存在偏差,学生个人儿童文学阅读积累和人生阅历不足,无法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中关于“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无法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正能量”完整地传达给儿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儿童文学课程既要注重技能培养,又要重视素养培养

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及其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儿童文学课程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故事内容、发展历史等文化知识,与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联系较为微弱。实际上,儿童文学课程是符合儿童的自然与社会认知、游戏活动以及伦理养成的特殊文学门类,其包含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等内容。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融汇了童话故事、儿歌、戏剧、幼儿古诗词等诸多文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够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文学、美术以及音乐舞蹈等其他方面的技能并传授给儿童。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师,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育工作,而提升儿童文学素养能够系统地巩固学生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表演、改编、创作等能力,丰富学生的童心童趣,这样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够充分运用儿童文学中的思辨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设计出更多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案,这对于儿童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学校要将儿童文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并将其纳入考核范围、提升至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弹唱跳画演”的专业技能培养,又要注重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儿童文学中的“真善美”思想内涵,体味其中的心灵美和音乐美,进而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审美观,以补充学生在儿童文学素养培养中的短板,确保幼师职业教育文化素养更加综合全面。

(二)结合教育专业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新课标提倡幼师教育要积极引导儿童接触并学习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从内心爱上学习儿童文学、喜欢儿童文学作品。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将声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与儿童文学作品融合,指导学生完成解读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知识重点等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去田野、去溪边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的美好意境和饱满的情感,让儿童文学课堂更加直观、生动、有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儿童文学课程学习中,有效达成教学目的。下面以《〈儿歌〉教学设计》为例。

第一步:知识理解与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儿歌基本理念的了解和介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儿歌的分类、艺术特征等理论知识,并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儿歌作品。

第二步:经典鉴赏。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诵、演唱儿歌,要求学生将儿歌中的意境与画面画出来,最后通过舞蹈将儿歌与音乐串联,体会儿歌的音乐美感和舞蹈动感。

第三步:改编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对儿歌进行改编,让学生掌握改编方法并尝试改编更多儿歌作品。

第四步:展示交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将改编的儿歌在课堂上展示并交流。

第五步:组织教学。选取优秀经典的儿歌作为案例设计幼儿语言教案,并到幼儿园做实践教学。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达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结合课堂活动与校外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文学情感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思想的结晶,是语言文化的集中展现,它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认知审美需求,向孩子展示一个纯真、质朴、充满爱的世界,对于涤荡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具有特殊意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文学,要勤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积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理解和掌握作品中所表达的内涵,才能建立儿童文学情感基础,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升儿童文学素养。因此,学校要在校内创设儿童文学的阅读环境,如创建图书角、校园文化周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在校外教学实践中,学校要与幼儿园教育基地达成联合教学合作,让学生深入幼儿群体中,进行“故事大王”“话剧表演”“原创图画”等教学实践,利用校外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训练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能力。

总的来说,幼儿教师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影响幼儿对文学的认知与理解,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和品格素质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弹唱跳画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儿童文学素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承擔着幼儿教育事业的重担,要想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就必须立足幼儿,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黎 华.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6(5)

[2]朱素荣,杨 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调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1)

[3]金 波.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2(21)

[4]隋立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童文学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朱仁娟.新教师群体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6]朱照红.高职学生创新心理与积极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5)

[7]周 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并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及表演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GXZZJG2017B137)。

【作者简介】黄冬兰(1972— ),女,壮族,广西蒙山人,本科,梧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中职培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