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华,赵铎
(通许县人民医院 磁共振室,河南 开封 475400)
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胎盘边缘位置低于胎先露部者,是造成孕妇妊娠期出血的重要原因。孕妇分娩时若发生胎盘前置会延长产程,导致产后子宫异常收缩,进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严重可发生休克、大出血等,危及产妇生命。故早期鉴别、诊断出孕妇前置胎盘对临床实施干预措施、防治产后出血、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是妇科常用的疾病诊断方式,但临床实践指出,前置胎盘的超声检查误诊率高达25%,不利于临床筛查[1]。故寻求更准确、方便、安全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妇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拓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MRI检查对前置胎盘诊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通许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前置胎盘孕妇57例,年龄22~39岁,平均(30.24±3.98)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36例,孕次1~4次,平均(2.35±0.56)次,孕周29~37周,平均(33.45±1.62)周。本研究经通许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手术检查确诊为前置胎盘,符合《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诊断标准;②存在不同程度阴道流血、腹痛;③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基础疾病;②家族遗传病史;③精神及意识障碍;④临床资料缺乏;⑤中途退出。
1.3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手术于孕晚期终止妊娠,术中确认胎盘位置。MRI检查: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频率为50 Hz,电压3~380 V,功率为45 kVA。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均行平面扫描,包括FS-T2WI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扫描,冠状面视野400×400,回波时间80~100 ms,重复时间370~3 000 ms,层间距1.5~2.5 mm,层厚5~6 mm,激励次数2次;随后进行SE T1WI矢状面扫描、横轴面扫描,矢状面视野,400×400,回波时间5~15 ms,重复时间700~800 ms,层间距2~2.5 mm,层厚5~6 mm,激励次数2次。扫描范围自子宫底上2 cm到趾骨联合,扫描层数依照病变范围进行调整。
1.4 前置胎盘分类标准胎盘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胎盘部分覆盖者为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至宫颈内口,未覆盖宫颈内口,附着在子宫下段者为边缘性前置胎盘。
1.5 观察指标(1)剖宫产手术、MRI检查诊断结果。(2)MRI检查的符合率及其与剖宫产手术结果的一致性。(3)影像学特征。(4)各类型前置胎盘妊娠结局。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MRI检查各种前置胎盘例数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MRI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手术中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Kappa系数>0.75表示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4~0.75表示一致性较好,Kappa系数<0.4表示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诊断结果57例前置胎盘孕妇经手术证实为完全性前置胎盘37例,部分性前置胎盘6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4例;MRI检查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37例,部分性前置胎盘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2例。见表1。
表1 MRI诊断结果与剖宫产手术前置胎盘的诊断结果比较(n)
2.2 符合率和一致性MRI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证实为前置胎盘符合率是92.98%(53/57),两种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系数=0.862,95% CI为0.659~1.064,P<0.01)。
2.3 MRI影像学特征完全性前置胎盘的MRI影像特征为子宫增大,冠状面、矢状面、横轴面观察子宫颈内口被胎盘完全覆盖;部分性前置胎盘者中,3例呈现为胎盘组织覆盖部分子宫颈内口,1例大部分胎盘边缘覆盖宫颈内口边缘;边缘性前置胎盘者呈现为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距离较近或处于宫颈内口边缘,未超出宫颈内口。
2.4 妊娠结局完全性、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率、胎盘粘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孕妇的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高于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孕妇妊娠结局比较[n(%)]
前置胎盘是引发孕妇产后出血、导致围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前置胎盘发生率为0.24%~1.57%,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3]。故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尽早准确、全面判断前置胎盘,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防治产后子宫异常收缩、出血等,保障母婴安全,改善预后。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发育过程中的胎盘会不断向子宫下段位置延伸,以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并最终覆盖宫颈内口(超过宫颈内口),进而导致胎盘前置形成[4]。同时由于子宫下段位置肌层组织相对薄弱,剖宫产等手术后瘢痕难以愈合,故孕妇发生胎盘前置易并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如何准确判断胎盘分型、位置是目前临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前置胎盘诊断方式,能清晰地显示宫颈、胎盘、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动态反映出胎盘延伸情况,对临床早期干预有积极意义[5],但其无法准确鉴别出边缘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盘。研究表明,多普勒超声检查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85%左右,且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诊断效能较差[6]。MRI检查对机体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无需充盈膀胱,对操作者依赖性低,在产科疾病的诊断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与超声检查比较,MRI检查视野更大,对比度更佳,能立体、全面地显示组织解剖结构,特别是胚盘附着在盆腔深处(子宫后壁)时,其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同时可协助准确判断肌层植入、胎盘植入情况,从而为临床处理前置胎盘提供参考[7]。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结果与术中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2.98%,两种诊断结果一致性好,故临床上可采用MRI检查准确判断前置胎盘,制定处理措施,防治不良事件发生。另外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率、胎盘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完全性前置胎盘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较高,提示完全性前置胎盘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因此临床需提高警惕。完全性前置胎盘宫颈口被胎盘组织完全覆盖,而宫颈内口肌肉组织少,大多为结缔组织,收缩能力差,因此出血时止血比较困难,常需切除子宫以防止出血[8]。
综上所述,采用MRI检查前置胎盘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前置胎盘的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