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通过网络大量地传播。要让孩子重拾对纸质书籍阅读的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图文并茂的辅助工具来开展阅读。
关键词:思维导图;低年级;课外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相信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体验,可以给我们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铺天盖地地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传播,想要让孩子捧起书进行积极阅读,理解作品,增长认知,就必须要重视阅读技巧和策略,思维导图无疑是最有效的阅读工具之一。
一、用思维导图激发阅读兴趣,发挥阅读想象
21世纪被誉为“读图时代”,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具体的图像有着莫名的喜爱。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用思维导图来开展“猜故事情节”“猜人物命运”等“猜一猜”的活动,目的是想充分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例如,想让孩子们阅读《列那狐的故事》,我就以这本书的封面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抛出问题:列那狐自恃聪明,动脑筋,运计谋,去占别人的便宜,不仅损害亲朋好友,甚至对不可一世的万兽之王——狮王诺博尔,下手也毫不留情,你们觉得在这只狐狸的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在自身已有的认知下展开讨论。我将他们说出来的猜想写到思维导图上,并注上名字,接着把书发下去进行阅读,比一比,看谁猜得对。就这样在猜想和阅读之间,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迫不及待。
二、用思维导图帮助阅读积累,推动阅读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识字问题。除了平时的摘抄之外,我还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归类摘抄。例如:在引导阅读《格林童话》的时候,我让孩子们以“我会积累”为主题,以动作、语言、外貌等为二级主题,请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将积累到的词语按照不同的二级主题进行摘抄,最后把思维导图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子坚持下来,孩子们的词汇量明顯增加了,阅读的速度也提高了。其次,我会引导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根据文本内容,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小动物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用思维导图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看着自己的思维导图,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比较思维导图和倾听他们的复述过程来判断孩子们是否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这也是对阅读效果的一种检验。
三、用思维导图来促进阅读思考,培养阅读习惯
有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但如果任由孩子们天马行空地去思考和提问,往往会失去阅读的有效性。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信息中学会思考呢?思维导图无疑就是一个好工具。我让孩子们在阅读完文本以后,用两种方式来画思维导图。一种就是从人物角色出发,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用两三个词语来形容这个人物,再从文本里摘抄出相对应的句子;或者是写一写你喜不喜欢的人物,并写出理由。另一种方法就是从文本的整体收获出发,写一写文本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再联系实际生活写一写。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也让他们从文本走进生活,让文本内容跟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孩子们通过阅读思考对自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用思维导图拓宽阅读纬度,营造阅读氛围
如果完全由着孩子在阅读上自己选择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读书有很大的倾向性。有趣味的童话和色彩明丽的绘本是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女生喜欢读故事和小说,或者说偏文学类的书籍,男生则偏爱自然、科普和漫画一类的图书。如果不加以引导,长时间发展,孩子就会排斥甚至拒绝自己不喜欢的那类书籍。于是,我会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来推荐阅读的书目。例如,在推荐《史记故事》的时候,我以“人物特征”为主线,根据内容挑出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配上可爱的插图,用电教平台展示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纷纷开始讨论。这时,我就趁热打铁,赶紧把书名推荐出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从读图到讨论,从讨论到阅读,孩子们都在愉悦的情绪中完成,这样的阅读就有了快乐的体验。将这些图文并茂的阅读推荐思维导图张贴在班里文化墙上,既可以形成班级的阅读文化,又可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统编教科书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中,旨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的辅助工具,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如果教师能够好好利用起来,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还可以为孩子们日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黄月,深圳市龙岗区水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