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人们也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学中,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也渐渐被教师们广泛运用。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高效的结合,成为广大教师所应当积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工作必须要顺应这一改革的需求而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无疑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存在机械性与随机性
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综合成绩。但是,许多老师在分组时由于考虑不周,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教师在分组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以往,大多数教师每次分组的根据就是学生的成绩,这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优者更优,劣者更劣,这样的分组显然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随机性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对学生进行随意的分组,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猜疑,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同时,不够稳固的小组构成,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影响整个班级的和谐氛围。
(二)分工的效率并不明显
分组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与低直接取决于这个小组在进行分工时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率。在分组时,教师所秉承的原则越清晰、标准越规范,分组的有效性就越强,进而分工的效率就会越高。但是,综观当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分工的效率不高,也就是说教师在分工时并没有秉承一定的原则,对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学生在小组内学习时效率不高,有时甚至会产生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带坏”学习态度较好但是自制力差的学生的现象,所以小组内学生的成绩无法得到共同的提升,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不会变得活跃。
(三)没有充分向学生强调有序竞争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校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分组时并没有透彻地向学生讲解有序竞争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竞争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顺序可言,于是便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与无效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一)科学分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当秉持科学的分组原则。通常来说,组内人员最好控制在4~8人,4或6人一组为最好的分组模式。在分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分组。例如,在每个组中设有两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成绩中等但是态度认真的学生以及两名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小组留下任务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为整个组内多出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白这一任务的目的,而态度认真的学生则需要积极配合优异学生的分析,共同完成教师所分配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努力地为小组争光,那么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加入到这一场激烈的竞赛中,进而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升。当然,分组的方式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和气质等因素,以求科学合理。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积极开展小组竞赛
教师在分好小组之后不能让这一个“小组制”成为虚设,应当定期展开小组之间的有序竞争,从每个组中选出一位记录员、总结员与答题者。教师需要根据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来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还要将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word文档,利用白板进行展示,让每组的代表进行抢答或顺序答题。在学生答题之后,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其整理好,以便于最终公示结果。教师应当要求小组内每次进行答题的人都要有变化,这样就可以保证组内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训练。中学生一定会喜欢这样具有趣味的比赛模式,慢慢地,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提升,成绩也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初中语文《春》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人来朗读这篇文章的某一个自然段,在朗读之前,组内的成员要共同探讨这一自然段所表达的情感,让读者有感情地朗读。另外,组内的成员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这位朗读者的表演,为小组助力。之后,教师还应当为学生设置几个具有难度的问题让小组人员共同探讨、一起解决,进而增强获胜的几率,为小组加分。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合作教学内容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备课,进而为小组提供丰富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统编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课前,应首先为小组成员安排任务,让他们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将写作的背景搜索出来,在课上以小组派出代表介绍《桃花源记》写作背景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另外,教师还可以让组内其他成员搜索相关的视频,在正式开课前让全班学生观看,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的内容。这样在上课前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同时,这一方法也将小组合作制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融合。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其对重点片段进行深入的阅读,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味情感。在相关的片段中,如渔人与桃花源内的村民对话的片段,可以让小组中的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对当下学习的重要意义,开阔他们的眼界。
(四)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自读课文,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需要学生在课后自学完成,这时同学们就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建立小组学习群,利用信息技术分工找出相关的素材,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进而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如果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同学都无法对文章中出现的个别定义做出清晰的理解,组长可以将同学们的疑惑记下来,在课后向老师申请利用信息技术去查明这一概念,加深小组内每一位同学对這一概念的理解。这种以团队精神进行合作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成绩定会得到提升。
(五)优化评价机制
及时评价与奖励,是让学生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完善这一机制,通过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评价以及班级中所有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中肯的点评,这样学生便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改进。在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学员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记录到电子档案中,为学生留下美好的纪念;同时,也可以用手机为优秀学生拍照留念。这种方法无疑能将小组学习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这对于初中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完善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是当下教师应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为各学科的教师带来一些教学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辛婷.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孙绍兰.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
[3]王颖婷. 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素养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4]王淼.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解决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冯锐,安徽省六安市金安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