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学习活动观视阈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以一堂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为例

2020-11-07 01:10杨静怡顾素芳
英语教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本杰明语篇学科

杨静怡 顾素芳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了首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英语这一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外语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程晓堂 2016)。其中,围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教育部2018)。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 2018)。

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手段。下文以一堂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为例,谈谈如何依托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活动,使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在江苏省苏州市首届“高中英语拓展阅读”研讨会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型为课外阅读课,教学语篇选自人物传记类文本Benjamin Franklin,授课时长40分钟,指导教师为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英语教研员刘洪和江苏省常熟市英语教研员顾素芳。本课例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语篇选自人物传记类文本Benjamin Franklin,语篇共计342词,有一定量的生词(见附录)。但是,语言精练,着重讲了“美国梦”原型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人生奋斗史。在研读语篇之后,教师设置了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认知线,即赏语言之美,得写作策略,仿美句佳篇;暗线是育人线,即学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托这一语篇,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情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苏州中学的高三学生。作为全市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已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在教师的引领下挖掘语言现象的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正处在能力和品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敏捷,但是部分学生在批判、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因势利导,引导其领会语篇的主题意义和深刻内涵。总体而言,学生的实际学习发展需求与本课定位基本相符,这为本堂课的成功展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又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美国梦”原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平及其精神财富和对世界的贡献。

2.通过品读语篇,巧借佳句,习得修辞手法并仿写传记。

3.学习本杰明·富兰克林和马云的事迹,体会中外文化的异同,内化精神内涵为个人品格。

三、课堂再现

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外阅读课,落实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值得深思。下面,以Benjamin Franklin为例,谈谈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Step 1:学习理解

1.导入图片,揭示主题

(1)利用幻灯片呈现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独立宣言》(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上的签名(见图1)。

图1

(2)提出如下问题:

Q1:Whose signature is it?

Q2:Who is Benjamin Franklin?

(3)观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简介视频。补充回答Q2。

【设计说明】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签名——唯一一个同时出现在缔造美利坚合众国的三大文件上(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e Peace Treaty with England;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的签名为切入口,介绍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奋斗史和光荣史。利用直观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视频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其学习欲望,这既能降低后续阅读的难度,又能为升华主题作好情感铺垫。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学生在谈自己所知、观看视频、甄选信息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事迹,又补齐了信息差,增强了文化意识;在获取、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

2.感知语篇,提炼主题

(1)播放文本的音频材料,并提出以下问题:

Q1:What is Benjamin Franklin like based on the given information?

Q2: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life track?

Q3:What genre does the essay belong to?

Q4:Do you think it well-written?Why?

【设计说明】教师通常要围绕文本话题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使其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为阅读扫清障碍。因此,教师设计了2组共4个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和体会主题意义。Q1和Q3分别为Q2和Q4作铺垫。Q1旨在概括、总结所接收的信息,获取的是表层信息。Q2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认知、结合经验思考。Q3和Q4是一组由表层到深层的问题。

4个问题的设置遵循由简到繁、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原则,从基于语篇的寻答到超越语篇的深度思考,体现了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的发展过程。环环相扣的4个问题既是对前面阅读的概括和归纳,又起到导出下一部分(分析语篇写作风格)的作用,使后续活动的呈现更紧凑、自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在该环节,学生基于视频和文章,运用了整合信息的学习策略来概括、总结主人公的个性和品质。推理归纳、辨识修辞、分析语篇所承载的观点和态度,有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品质的发展。

3.赏析语篇,品味措辞

基于上一环节的Q4,从用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篇。

(1)用词(Diction)。

教师举例说明语篇用词之考究,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语篇的形美及意蕴美(借助gif.格式的动态图)。

...and stood the guest of kings in Europe.

...and was showered with all the high degrees the colleges of the world could give.

...the hearts of the common people,from whom he had sprung.

(2)修辞(Rhetoric device)。

教师就语篇所用的修辞手法对学生进行提问。

Q1:What rhetoric devices are employed in the essay?

教师举例介绍修辞的概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见图 2、图3)。

Parallelism:A balanced structure of a number of related idea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to intensify emotion,create rhythm and highlight the author’s point.

Contrast:A structure to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hings.

图2

图3

教师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寻找全文中其余所用对比修辞之处。(下表为获胜组的学习成果展示)

获胜组学习成果展示表

Q2:What caused the changes of his circumstances?

【设计说明】Step 1中的Q4涉及对语篇写作风格的探讨,教师先听取学生的赏析结果,然后分享自己的见解,再引导他们进行补充。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多样的修辞手法等,体现了“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动态语篇观。这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的形美和意象美,进而更好地体会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

由于时间有限,教师选择文本中最显著、也是最能服务主题的修辞手法——对比进行切入。当小组将文本中所有的对比之处都找出来时,主人公本杰明·富兰克林前,后境遇的反差也已经一览无遗。教师随即提出问题“What caused the changes of his circumstances?”,进入对语篇的深层解读和分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在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语篇的特征入手,训练了他们用目标语言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训练了自身的联想能力和鉴别能力;通过阐述、分析、判断获取相关主题信息,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Step 2:应用实践

1.汲取内涵,内化主题

(1)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奋斗之道。

(2)要求学生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生平,阐述“美国梦”的核心精神。

【设计说明】基于前期的课堂生成和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铺垫,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梦”的内涵——Life-long learning,Independence,Good character。通过归纳要素,更新认知,建构概念,完成对文本的又一次深入剖析,同时也是为了升华和迁移主题,引出“中国梦”,从而达到对文章的理解从表层过渡到深层的目的,也给学生提供了内化文本内容和思想的机会。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在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育人信息,通过深度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展开对语篇主题的探究,通过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

2.巧借图文,迁移梦想

(1)提出问题:Speaking of Chinese Dream,who comes to your mind?

(2)教师以“根据线索猜谜”的方式分享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梦”典型代表。给出的线索如下:

He is of plain look and short stature.

He sprang from an ordinary family.

He started as a nobody.

He struggled with math in school.

He failed to land a job after applying for 30 times.

He was rejected by Harvard 10 times.

He was refused to cooperate with by all banks.

He failed to earn a penny for the first 3 years.

(3)学生分组介绍主人公马云的现状。

【设计说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深入开展主题活动,教师结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经验和兴趣,采用猜谜的方式引出“中国梦”的追梦者——马云。学生对线索,即马云的奋斗史知之甚少,但是对于他创办淘宝网有所了解。所以,在图片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并能畅所欲言,为开展后续写作活动奠定了语言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提出的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学生是在原有的图式基础上,认知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新的图式(转引自郭庚健,2014)。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材料之间相似度越强,迁移效果越好;指导下的练习量越大,就越可能产生积极的迁移效果(丁家永 2004)。在本环节的英语学习活动中,由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到中国的马云,由“美国梦”引出“中国梦”,熟悉的话题和语言环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已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实施主题热身。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通过比较“美国梦”和“中国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有助于其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同时,学生在文化体验和文化鉴赏中,逐渐养成正确价值观导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实现了课堂的育人目的。

Step 3:迁移创新,外化于行

1.紧扣主题,仿写美文

要求学生基于前期的语言、思维、文化和情感铺垫,仿照语篇进行有效的输出。

其中一个小组的语言输出如下:

Ma’s life is full of charming stories which all young men should know—how he is of plain look and short stature,but remains as the most iconic tech giant;how he sprang from an ordinary family but stands as one of the richest in China;how he started as a nobody but ends up as a household name now;how he struggled with math in school,but shows great talent for business;how he failed to land a job after applying for 30 times but provides countless jobs for grass roots;how he was rejected by Harvard 10 times but is showered with countless speech invitations from prestigious universities of the world;how he was refused to cooperate with by all banks,but now his Alipay has been their biggest competitor;how he failed to earn a penny for the first 3 years but his company turns out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fitable.

【设计说明】通过人物传记美文的学习和分析,既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又可以引导学生将习得的好词好句和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任务中,这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斯温(Swain)在输出假说中指出,要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阅读活动中所有的输入都是为最终有意义的输出服务的(转引自张灿灿,2009)。前期铺垫好语言(用词、修辞)和情感(马云的奋斗史、“中国梦”的精髓)等都是为了这一活动的呈现。语言积累带动语言产出。正如韦伯(Webb)在谈到读写关系时所指出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的“彩排”,阅读材料为写提供了“彩排”的道具(转引自刘美琳、王海玲,2014)。此刻,明、暗线交织,将育人渗透进写作中,学生得以实现个性化产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文化自觉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理解多种文化,从而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费孝通 1997)。该教学活动是对学生是否了解本土文化“中国梦”的一次检验,是对主题意义探究的一脉相承,也是更高层次的语言输出,知识的再建构。它是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活动。

2.课后巩固,迁移情境

Homework

让学生结合电影《中国合伙人》(American Dream in China)的剧照,介绍又一“中国梦”的代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并独立进行传记的撰写。

【设计说明】在课后自主学习部分,结合学生的认知,选择适合的素材,将“中国梦”进行到底。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写作修辞手法,使课堂上所学的语言在不同情境中得以运用和内化,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交融、知识能力的转化和主题意义的内化,从而使学生完成从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到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再到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将优秀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赏析语篇到仿写马云传记,再到独自完成撰写。从教师帮扶、小组合作,到独立完成,从半开放式到开放式的活动,这是语言不断丰富、思维不断进阶、能力不断提升、主题不断深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四、反思与启示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有助于学生吸收、内化和创新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结合学生的课堂生成和听课专家的反馈,本堂课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研读语篇,把握主题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载体,它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文体特征和逻辑结构为主题意义的表达服务。因此,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地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对教师作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准备。

教师可以从主题、内容、体裁、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五个角度对语篇进行深入解读,层层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梳理结构化知识,并解读各个部分是如何为主题意义服务的,以形成深入而独特的见解(张秋会、王蔷 2016),使阅读教学能真正达成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教师在研读语篇之后,从语篇主题、文化内涵及句法结构维度考虑,发现这是一篇极具教学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语篇。该语篇承载着一些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的要素。主题为人与自我。语篇类型为记叙文(名人传记)。内容讲述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奋斗史及以其为代表的“美国梦”精神遗产。语篇句式结构优美、多样。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奋斗史,达到启迪读者的目的。教师基于研读,设置了3个目标和2条主线(认知线和育人线)作为课堂的“灵魂”。

(二)创设情境,迁移主题

曾葡初(2005)结合他的英语教学环境论,提出“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学习需要出发,引入、创造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制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率的途径”。情境教学具有形象真实、情真意切、意义深远和寓理其中的特点。

创设自然、真实、贴切的主题情境有助于实现真实的课堂生成,更好地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兴趣的情境,摒弃一些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主题迁移。这种迁移基于所读语篇,超越语篇,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把语篇中所学的主题内容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其运用英语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伊始,以“I noticed you kept staring at the signature during the break,and whose signature is it?”创设情境,导入话题。随后,借助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测、解读、搜集关于主人公的更多信息。在后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又通过图文创设了“中国梦”追梦者代表马云的情境。在Homework环节,巧借电影《中国合伙人》创设虚拟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电影故事中,从而帮助其了解主人公。这样直观、形象、场景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聚焦素养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华而不实的“热闹”课堂已不再是好课的标配。教师开始更加关注课堂的“内涵”。

真正的好课不应流于“形”式,更应重“意”。真正的好课应是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无论语篇和主题的选择还是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都要体现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尽可能地借助文本挖掘学科核心素养增长点,然后设计融语言、文化和思维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放弃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碎片化的教学活动,而是选取了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在本课例中,从“美国梦”到“中国梦”,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马云,从品读语篇,巧借佳句,习得修辞到仿写传记都体现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如听人物介绍,说个人见解,读传记美文,看图文视频,写美句佳篇,能够结合主题语境,复现相关词语,迁移词语运用能力。发现并欣赏修辞手法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见用法(语言能力),感悟“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异同,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在探究中了解“美国梦”的内涵,既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又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感(文化意识)。学生多次通过阐述、分析、判断获取相关主题信息,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学习策略,尤其是认知策略(学习能力)。

(四)联系实际,巧设梯度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个层次设计课堂活动。本课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来自布鲁纳(Bruner)的“脚手架”理论,它指出如果教师把知识分割成阶梯状,学生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阶梯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迈上一个台阶或为他们提供一根迈步的拐杖(转引自张国荣,2004)。该理论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但随着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学习的责任将逐渐转移到自己身上,并通过主动地学习建构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些由外界提供给学生的辅助物就被称为“脚手架”。教师则是“脚手架”的搭建者,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例中的教学活动都是结合学生的社会阅历、认知水平和兴趣而设计的。例如,选择“中国梦”代表马云是考虑到淘宝的影响力。选择俞敏洪则是兼顾新东方和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知名度。环环相扣、难度递增的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本杰明语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小熊本杰明和跳绳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超学科”来啦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