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缺一不可,二者是影响教育最终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与主动性概念操作化为具体指标,通过文献查阅及问卷调查师生的参与度现状,发现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成效显著,但存在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等问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整体把握较准确、认同度较高,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践行意志薄弱的现象。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做好主导性工作,学生应积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积极主动配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主体性;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7-0081-0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建设应坚持‘八个统一基本原则,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办好思政课。”[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成效,不仅教师要发力,学生更要积极作为,这不仅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前进的发展方向。
一、“主导”“主动”“主体”的理论辨析
(一)“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素质
在现代汉语中,“主”有主持、基本、重要之义。主导性就是指教师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居于主要地位并且发挥引导作用,这样才能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准确地更新、调整教育内容与手段,还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密切观察并及时联系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趋势,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科学发展,确保最终教育效果的实施。
(二)“主动”——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主体素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动”基本解释为:不受外力推动而行动或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也就是说,“主动”在个人成才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群体主体素质的本质特征就表现为主动性与目的性。目的性是指人的活动所具有的动机、目标和方向在观念上的预设,包括价值理念、计划蓝图、理想模型等[2]105。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就需要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与掌握学习的目的,在理性价值的引导之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将社会价值观念转变自己的内在品质,落实在行动中。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
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性”[2]310。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者的正确引导能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为教育创造良好环境,进而提升教育过程中双方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学生的踊跃表现与积极参与是教育得以深入发展的动力来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不可能自发实现,它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良性互动配合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主导作用可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长久性的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问题。
基于此,笔者构建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模型(见表1)。“主导性”是前提,“主体性”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它们的互动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与质量。
二、概念的操作化设计与调查实施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八个统一”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相关文本和文献阅读分析,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展开研究,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体现形式与作用进行了梳理并设计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的衡量指标,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出相应问卷,由此实施研究。
(一)概念的操作化设计
本文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概念操作化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度状况,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状况、认同程度和信念状况。其中,认知状况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认知与辨别;认同程度包含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等的认同;信念状况则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程度(见表2)。三个维度由浅入深,构成了一个统一严密的衡量指标体系。
(二)调查实施
基于以上衡量标准体系,笔者设计出问卷共计19题,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用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与代表性,在问卷中涉及4题;第二部分包含三个方面的內容,共计15题,第一个内容是调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与认同状况,第二个内容是调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第三个内容是调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性发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以某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20年4月至5月,调查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共收集问卷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90.16%。
三、调查结果分析
表3为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情况。接下来的问卷调查结果将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情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三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学习倾向不佳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强烈关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关注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主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不难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学习倾向不佳、重视程度不足。在问卷中,“请问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原因/动力是什么?”,排名前三的答案分别为“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拿到必要的学分,通过考试”“提升自己的素养,帮助解决自身问题”(见图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普遍缺乏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意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信念。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认识不深刻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大体准确,总体态势较好,但是学生普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应用与价值取向认识并不明确。在问卷中,当被问到:“如果您在学校中碰到有同学恶意抹黑国家、发表不当言论的情况,您会怎么做?”仅有14.3%的同学选择“直接出言阻止他”,21.4%的同学选择“联系老师,寻找学校的支持与帮助”,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另一题目:“不考虑其他因素,从个人出发,如果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您是否会参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根据调查结果,不少同学并不会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见图2)。可以说,在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仅停留在基本的认知与判断上,而在实践上应用不足,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交网络软件、自媒体app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在问卷中,“您认为哪种方式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更适合您?”有41.4%的学生选择了“大众媒体”,当被问及具体原因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运用网络技术的教育方式符合年轻人的习惯、更加便捷”。而在另一题目中:“您所在的高校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64.4%的学生选择了“以课程为主的理论讲授”。当让学生对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评分时(1为非常不满意,5为非常满意),过半数学生的分数为1—3分(见图3)。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形式单一。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随着时代发展,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将更贴近年轻人的实际。
四、对策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而如何让教育变得有效,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以上实验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抓好“三个主导”
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坚定信仰、增强素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注重观察、积极引导,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创设环境、知行合一,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效。
1.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当前,社会正处于思潮交杂、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由于自身发展特质,青年学生易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迷茫、空虚的状态,从而影响个人发展。高校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使其在青年大学生中落地、生根和结果,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补充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同时,教师自身应增强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性、知识性入手,引导学生认知、认同政治性和价值性[4]。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较高水平的思想状况与政治信念,才能将这种正确的价值观与信念传递给学生。
2.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注重对教育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观察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动态与变化,倡导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开辟新的教学视角,积极主动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既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时下热点与书本理论结合,又要通过实践、网络等多个方面使教育内容与效果真正入脑入心,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落地见效(见图4)。
3.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放任学生自我发展,要严格把控、密切关注教育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应体现在实践上,“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学生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人生追求、个人梦想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因此,教师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营造良好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真”的理解,从“善”的自觉和求“美”的能力[5],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持久性。
(二)积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做好“三个主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效的关键,青年学生应抢占先机、积极思考,主动发现与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新变化新要求;善于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敢于创新、勇于创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
1.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学生是探究知识、掌握知识、践行知识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人[6]。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敏锐观察自身发展的新变化,及时学习、积极思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做到有理想、有追求,具体来说,就是要主动发现与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活跃,社会发展瞬息万变,青年学生应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跟上时代潮流,抓住重点、抢占先机,而不是被动接受现状。
2.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传统教学模式下,某一学科或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一般由教师探索掌握,再通过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学生接收到的是经过“加工”后的知识。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它是因势而变、因时而新的。这就决定了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具有局限性,而青年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是社会各个阶级,各种利益集团极力争取的对象[7],他们充当了社会发展中的“晴雨表”,能敏感地感知到社会思潮发展变化。同时,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面对一些社会矛盾与冲突时易“摇摆不定”,因此,学生群体应该主动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新变化、新发展。青年时期是思想、信念、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要推动广大青年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不仅要从外部引导入手,更要抓住青年大学生这一关键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旦大学生能主动探索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就能更好理解教育内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內容的学理性与理论性,创新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受教育者要发挥自觉性与自主性,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教育者难以发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育对象进行补充。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极具创造力,对社会新事物的适应能力更强,近年来在“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思政课微电影”比赛、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中,都能发现青年群体的身影。由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节目,通过领略诗词之壮美来回顾悠久的历史与峥嵘岁月,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好评。大学生群体作为新鲜力量,应担当起这一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自主选择性,与教师一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刘洪波,李斌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问题与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4]何洪兵.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
[5]李斌雄,许桂芳.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实践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
[6]王洪波.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
[7]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论青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68.
作者简介:曹子逸(2000—),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单位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