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事新闻热点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11-06 03:28周则林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时事新闻热点的教学实践,主要提出精选案例进行科学导入、紧贴课本选择时效性强的素材、专项学习促进专项突破、分组讨论推动深层理解等做法。

【关键词】时事新闻热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22-02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体系的课程之一,兼备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项功能。受学科特性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应用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容易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应用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的形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灵活融入时事新闻热点,加强实践应用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精选案例进行科学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能为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利用现实生活的案例来导入教学的做法比较常见,尤其在多媒体教学应用普遍的今天,开始新授课前,播放一小段视频或者展示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进入新课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选取既能够深入体现本课知识点,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且能快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案例。一般而言,最新发生的事件往往具有较高的热度,学生关注度较高,也乐于了解更多内容。因此,时事新闻热点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常用素材,其新鲜感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作主》这个单元的内容时,笔者没有采用从课文内容导入的方式,转而播放十九大报告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关于人民利益、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会议片段,视频中关于杰出人物的巨大贡献、民生故事的讲述,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和爱国情,他们在接下来进入新课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又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时,笔者播放一段“反腐大片”《国家监察》的视频导入教学,学生看到一些违法违纪官员在镜头前现身说法,马上抓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个知识点。通过这些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理解了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明确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当明确这一准则,便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自然地引向“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开始“法不可违”部分内容的讲解。

二、紧贴课本选择时效性强的素材

将时事新闻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当代生活。因此,教学所选的事例应当注重其时效性,选择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适用性,所选事例必须从课堂教学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课本内容,避免为追求“新”而选择与课本内容关联性不强、甚至毫无联系的事例。

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一课时,固然可以列举如雷锋、王进喜、时传祥等广为人知的英雄劳模事迹,但这些事迹年代较为久远,与当代初中生日常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感,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无法感同身受。因此,笔者在列举这些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又选择了一些当代先进人物事例,例如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四川森林消防员、当前抗疫一线的医护群体、94岁高龄仍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王文采等,并请学生回忆本省、本市或自己身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谈一谈这些先进人物为本地区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以及自己了解这些先进人物事迹后的感悟。鲜活的人物和富有时代气息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更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更容易引领学生领悟本课“奉献社会”这一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以这些人物为榜样的愿望,激励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同时,通过類比讲解不同时代的劳模事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社会如何变革,在社会主义中国,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时代精神始终不变,是国人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之一。由此可见,科学使用时事新闻热点不仅能佐证课本知识点,也能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所选素材的时效性和适用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养成关注热点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身边小事的习惯,随时对时事热点新闻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参考社会舆论,结合自身理解,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使时事新闻素材科学合理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三、专项学习促进专项突破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尚无学习时事热点的专项内容,但教育大纲中已重点提及时事热点的讨论,因此,将时事热点作为教学核心的一部分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贯穿课堂内外是必要且有效的措施。通过采取专项学习的形式,学生能集中、全面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能更加科学地思考分析问题,更加准确地认识社会事实;并且可以较大程度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弊端。鉴于此,笔者在班上组织成立了一个时事热点报道小组,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新闻节目、浏览网页、查阅新闻类App等方式收集整理最新热点新闻,定期组织学生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享、讨论。同时,还指导报道小组在班级中创办时政小报,将收集的时事新闻以及讨论内容以专栏的形式发布出来,每两周一期,供学生观摩学习。

例如,学习《公民基本权利》一课之后,报道小组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制作了一期时事新闻课件,播报了本年度公安部发布的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典型案例,如“河北衡水查处未经许可生产假冒橄榄油案”“上海宝山侦破‘8·9制售假冒品牌水产品案”“浙江金华查处有毒有害‘悍马糖案”等,并配合我市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向师生宣传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这种关注、播报、讨论时事新闻的方式,有效地督促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热点,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时事新闻的过程中,可以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时事政治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之后更好地记忆课本的理论知识点。总的来说,进行时事新闻的专项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均有裨益。

四、分组讨论推动深层理解

初中生受到社会阅历、理解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时事新闻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无法透过表面现象发现、理解深层本质。这种情况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事件的真相产生误解,受到不良舆论的误导,进而阻碍其正确三观建立。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以透过现象深入剖析、寻找问题的本质,及时纠正那些片面的、错误的、不科学的观点。

例如,教学《遵守社会规则》一课时,学生对“探究与分享”中殴打他人这一行为的认定及应对展开了延伸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发生了分歧,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一组学生基于保护自己的自然情感认为,面对殴打就必须反击;另一组学生则出于对法律條文的初步解读认为,如果反击掌握不好度就会变成互殴,出现过度防卫,这样防卫方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对此,笔者列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例:昆山反杀案、涞源入室反杀案、于欢故意伤害案,帮助学生理解“互殴中的故意伤害行为不具有防卫性质”“非法闯入暴力伤害本人或他人所实施的防卫行为属正当范围”“互殴停止后为制止他方突然袭击而防卫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等法律条文,并提升学生的时政分析能力。

又如,教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课时,面对竞争与合作这一话题,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部分学生认为,毫无竞争意识将导致懈怠麻痹,只有不断竞争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只有所有的人都在一起、朝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够保证更好的发展,彼此争斗会消耗大量精力和社会资源,是发展的障碍和阻力。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了一次辩论赛,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组成两个辩论小组,先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当前社会中发生的相关事件作为论据,其中包含大量的时事新闻,有“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抗疫、中美关系、中东问题等;辩论时互摆证据、互不相让;经过辩论,学生明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理解了只有致力于推动和平与发展,才能使全人类共同进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俗话说“理越辩越明”,辩论赛的实践证明,与教师单纯的讲解相比,实施“摆事实、多讨论”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更全面。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而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学习,能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共同探讨研究。并且分组讨论环境的营造,能够消减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想法之后,教师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寻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如此,教学会逐渐走向深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加深。

时事新闻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是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信息。教师应关注时事新闻热点的报道,并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与社会现状之间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作者简介:周则林(1972— ),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