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七年级作文教学困境

2020-11-06 06:05张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想象性科幻想象力

张欣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曾说:“想象力是最崇高的情感中孕育的理性。”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指出:“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肯定了想象力的作用。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具体到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实际,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书写的欲望”的缺失不可否认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比起小学,七年级学生陡升的繁重课业、紧凑的作息安排,仿佛是令学生惊惧的液压机,从他们的大脑中只能挤压出素材的机械拼凑和苍白空洞的情感,令人悲嗟。十三四岁的少年本该是思绪信马由缰、文字情真意切给我们惊喜,然而我们看到的作文却是干瘪的、重复的、范式的考场作文,甚至只是文字堆砌的敷衍之作,存在“不想写”“没写的”与“不会写”“写不好”的问题。

与作文教学的困境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的活跃与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春苦闷与青春活力。因此,当语文教师沉浸于对学生敷衍态度的责骂以及对教学困局的抱怨时,不妨认真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再提炼其对我们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激发书写的欲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七年级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机能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心理相应地也产生了变化,同时,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因此七年级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统一,向上性与盲目性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统一,新鲜感与紧张感统一。基于此,七年级学生在作文与社交网络中的强烈反差正是其自身矛盾性和冲突性的表现,他们选择在“官方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成熟、规范,而在“野蛮网络”中表达自己的冲动、叛逆。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缺乏“书写的欲望”。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这个事实。既然确定学生普遍有较为旺盛的“书写的欲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并理解

学生之所以选择在社交网络平台畅所欲言,主要在于网络平台属于“监管真空”地带。房门一关,与世隔绝;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网络学习平台丰富的资源也成为孩子们与师长辩驳的有力支撑,因此强制没收手机等试图隔绝其与虚拟世界的接触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相反,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更加激烈的冲突。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对网络世界的某种依赖,因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欲望得以在网络平台实现,书写的欲望可能为他们带来关注和抚慰。对七年级学生书写的欲望的尊重与理解,便是从一定程度上认可其“真情书写”的合法性,逐渐引导其放下对“考场作文”的戒备,将真情实意引流入作文教学与实践。这就为作文教学突破迈出了第一步,有望解决“不想写”的问题。

2.通过阅读和观看纪录片丰富感性材料

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各项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七年级的中学生纵使有满腔的热情、活跃的思维,假若没有充分的新鲜的知识的添注,便找不到建筑文字的材料。在广大的课外阅读世界中,学生能够完成自我成长、丰富自我的认知,结合课本所学之技能活用,不同材料间隐含的联系会被其自如建立起来。这样,积累起来的感性材料被其思维力胶合,逐渐形成稳固认知。

基于安排紧凑的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知识延展的时间以及活动显得极为奢侈。这往往也是作文教学的困境之因:没有充分的阅读怎么会有源源不断的文思?笔者兼任班主任,因此开学复课后,规定了每天午休返校后的30分钟为自由阅读时间,每晚就餐返回教室的20分钟为观看纪录片时间。为此,配备了两名专职图书管理员,记录借阅人的姓名、书名、借还日等借阅信息,每个月统计并表彰阅读之星,举办读书分享活动。截至目前,班内借阅图书的习惯已经养成,且30分钟阅读时间的最后5分钟为摘抄时间,将今天所读内容最有价值的一句、一词记录下来品味,要求各语文组长每周日返校时收起检查;开学至今,已完成观看五集《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一集《汶川大地震》,一集《长征》,五集《水果传》,两集《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的选择,除《长征》是为当日课文《老山界》提供前情提要外,均为课外知识的拓展。学生们为了观看纪录片,吃饭完不再到处溜达,而是早早回到教室。作为班主任,不用刻意强调纪律,他们便自觉安静端坐地观看。

在周末的作文练习中,很欣慰地看到多位同学引用阅读和纪录片中的故事、语言,初见成效。目前期中考试将近,每天30分钟的自由阅读和20分钟的观看纪录片显得不合时宜,但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和长远视野的培养不容忽视,需要做的只是调节频率。这样,通过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假以时日可以解决学生“没写的”的问题。

二、培养想象性思维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醒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以后得到满足。”在英语imagination一词的词源来看,想象力也与图像相关。在作文教学实际中,千篇一文,缺乏想象力,我们承认应该培养想象力,但是同时又或多或少对其保持警惕。因此,若想突破目前作文教学的困境,必然要求语文教师认可并重视对学生想象性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包括直观想象和逻辑想象,其中逻辑想象广泛参与了理性思维的过程,是想象性思维培养的重点。目前,借助科幻文本培养想象性思维将更方便运用到作文教学实践。

1.直觀想象与逻辑想象结合

大部分孩子对大自然的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义务教育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反感枯燥的公式和习题考试,逐渐对科学失去了兴趣。长此以往,会严重阻碍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形成。科幻作为培养想象力的绝佳教育材料,既包括了《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直观想象”的如梦似幻的奇景,也包括了《三体》中需要运用人类社会学进行推导而出的“宇宙社会学”。

2.构建科幻文本延伸的课堂

山东师范大学潘庆玉教授在《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中提到加拿大基兰·伊根的认知工具论。他认为人在7-14或15岁产生浪漫认知系统。英雄主义联想、惊异感、知识和人文内涵、改换背景、从书面延伸出来的眼睛等,使人超越认识的表层进入情感的深处。如何将科幻文本引入作文教学实践,以笔者布置的题为《未来课堂》,某同学的科幻作文为例:

“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我翻到了22页。“嗖”的一下,里面的人物全都出来了。我见到了孙权劝吕蒙的情景,老师讲人物的性格和特征时,人物的头上就出现了相应的字:“孙权平易近人、对人要求严格、有王者权威……”我看见被劝得心服口服的吕蒙正努力学习,我看见鲁肃与吕蒙交谈后吃惊的样子,我看见礼貌的鲁肃拜蒙母……我正学得津津有味,突然下课了,书被桌子自动收了下去,换上了下一节课要用的课本。

该生将传统文言文教学课《孙权劝学》的知识利用文字“全息投影”到作文写作中,显得既富有真实性,又颇具未来感。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此外,在作文课上,笔者将“想象性思维”引入作文教学,教学生学会“联想”的能力:不同学科的联系、不同场景的联系、不同季节的联系……并以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闹钟叫醒睡梦中的我”为例指出,中学生写作缺乏想象力,联系《骆驼祥子》中祥子被驴啃咬的情节与学生大胆想象为什么不能是“调皮的金毛湿黏的舌头惊醒了我”,为什么不能是“潘帕斯草原遠处奔腾跃进的牛群惊扰了我的清梦”?诸如此类,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隔阂,大胆地在已掌握的“直观想象”间进行联系,培养他们逻辑想象的能力,要求尽可能自圆其说。

同时,笔者留意让学生平时积累“同义词”与“近义词”,尽可能将近期所学所见所闻的材料联系起来,丰富其对同一主题或同一对象表达的丰富性。

由此,通过科幻文本天然的可读性促使学生掌握构建情节的能力,有望解决“不会写”的问题;通过有意识训练“逻辑想象”帮助学生建立“联系”的思维习惯,有望解决“写不好” 的问题。

刻板的“作文”课激发不了七年级学生书写的欲望,“没有幻想的人是残废”。作文教学困境的突破,首先应该回归到写作的本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以期解决“不想写”“没写的”的问题;其次结合七年级学生幼稚性与成熟性统一的阶段特点,将“直观想象”与“逻辑想象”引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想象性思维,以期解决“不会写”“写不好”的问题,并已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作者通联:重庆市巴川中学]

猜你喜欢
想象性科幻想象力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浅析VR技术在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