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2020-11-06 06:05朱欣雨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柳先生陶渊明语感

朱欣雨

随着教育部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古文比例也大幅度增加,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品等,应有尽有。因此,重视文言文的大语文时代随之而来。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需要从文言文着手推陈出新,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本文以《五柳先生传》为例,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一、找寻规律,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的一體四面分别是:文学、文章、文化和文言,它们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和载体。

1.“文言”的学习。有人说:要找到回家的路,必须要有“文言”。现如今我们所谓的“文言文”就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历史经典由远古时代流传至今。作为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会翻译,而是要通过注释等挖掘其内涵,加深对它的理解程度,达到会运用的目的。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在诵读过程中,体会韵律,寻找语感与语境。初中文言文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满堂灌”,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得其滋味。体会言志载道的价值,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经历了悠久历史的洗涤,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则在于这些经典文章都有着很强的使用价值。不论是《五柳先生传》《岳阳楼记》还是《陋室铭》等,它们在当时都有着言志载道的价值。其次,研习文言文的篇章典故与艺术感。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要从这些作品的篇章典故出发,从字里行间提炼它的美感与艺术感。文言文作为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一代代的学生将这些哲理、准则等很好地传承下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精神的底蕴和基础。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汲取文言文中饱含的智慧,使中国经典文化代代传承。

2.因材施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师的授课方式。新课改一再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请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文言文的教学。初中的孩子,难免会对文言文产生敬畏心理,因为文言文给他们的感觉甚是枯燥,拗口难以理解,加上时代背景的差异,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当时的情境。因此,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些丰富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当时的情境,体会文章的内涵。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沟通交流、探讨研究文章的思想。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燃起他们对文言文的激情。总之,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对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师定位教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表面看是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就是陶渊明的自传。从他的生活状态、性格特征以及爱好等方面,带给读者一个安贫乐道、世外隐者的五柳先生。根据文章的注释以及教师的引导,理解这篇课文,不是难事。在推陈出新的教学中,要立足于“新”,根据文中风趣幽默、超脱世俗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仿写个人小传。在小小练笔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维和所表达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

1.由文章的性质设计教学。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很重要,文章注释中也不可能把每个字词都解释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方法去“提点”。例如文章中“性嗜酒”的“嗜”没有特别解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嗜”字进行造句。有些学生说“这个人嗜酒如命”“他的不良嗜好太多了”等。在现代文的句子中,学生很快就明白“嗜”表明特别的喜欢做什么,是程度比较深的爱好。教师这一个小小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彻底地搞清楚这个字的意思。

2.由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手法设计教学。在《五柳先生传》中,根据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人格品质等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教师抓住五柳先生好读书、性嗜酒等特点鼓励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更加彰显五柳先生的超凡脱俗。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渗透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艺术的熏陶,教师没有办法传授给学生,只有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教学设计可以以“诵读”为主,借助文中的主线,提点学生逐字逐句地细细品味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陶渊明的写作技巧以及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在教学中可以分以下五个层次:

1.诵读:带领学生首先把字音读准确,然后反复诵读,找出语感,体会韵律,感受意境。

2.字音:好读书hào  造饮辄尽zhé  箪瓢屡空dān

3.断句与节奏:亦/不详/其姓字;便/欣然/忘食;家贫/不能/常得。分段朗读,从第一段中寻找表现先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的语句,从中找到怡然自得的感觉;在第二段诵读出感叹的味道。

4.根据词语体会意境:乎、焉、也等句尾词语,体会五柳先生的舒适悠闲。重点掌握“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等句子的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5.赏析:根据相关背景资料,结合文章分析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品质和素养。其实就是了解作者陶渊明的个人品质。“赏析”是整堂课的精髓,只有过好这一关,才能够弄清陶渊明这位魏晋名士的人格品质,进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五柳先生“好读书”说明他的求知欲很强;“造饮辄醉”说明他的率真自然;整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个淡泊名利,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依然保持着恬淡自足、高风亮节形象的五柳先生。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弄清晰文章的人物形象,然后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结合,仿照陶渊明的写作方法,给自己也写一个小传。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情况:

教师:这篇文章,陶渊明借助五柳先生的形象,展示给我们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隐士形象,你们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句?请大家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从字词、句子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阅读赏析。

学生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看出五柳先生不重视名号,而柳树又能给人一种清净、典雅、超俗的飘逸感。

教师:你从文中主人公名号的由来,深入地看到了作者人物性格特征。

学生b:文章中“环堵萧然”,看出五柳先生虽然住着破旧的屋子,节衣缩食,生活清贫,生活却十分怡然自得,能感觉出他安贫乐道、超然的生活态度。

教师:你透过五柳先生的居所和生活状态,理解了他的心境。

学生在阅读赏析中,通过批注的方式,更深层次地品味出作者在书写这些文字时的深意,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朴、行文简洁、幽默诙谐,区区百余字就将诗人的生活状态、人物形象以及理想勾画出来。

四、教后反思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后反思异常重要。它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理解是否足够深入的一个过程。语感的培养很重要,好的语感能顺利带领学生领略文言文中的奥秘。诵读是最快捷有效的途径,通过个体读、群体读、分组读等各种方法,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品出文言文的味道。将课堂交给学生,是当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原来“教条”的“应试”模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通过自主学习、拓展阅读、培养语感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学会自己阅读赏析课文内容,从而将文言文学习方法更好地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想要学好初中语文,不是单靠几篇课文就能够达到质的飞跃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从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风采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北城中学]

猜你喜欢
柳先生陶渊明语感
你好,陶渊明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