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君子

2020-11-06 04:03黄黎敏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品性品格君子

黄黎敏

摘 要:茶有品性,作为国饮,被赋予“饮中君子”之名;人有品格,君子求诸己,自强不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倾心于绿茶的品性,以茶洁身自好,以茶养身心,以茶悦灵性。而这种由物质向精神的伟大飞跃,使得茶之品性与人之品格密切相关,“以君子之品格悟茶之品性,以茶之品性养君子之品格。”

关键词:茶;品性;君子;品格

一、乡茶之渊源

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1]。因是世上最早发现茶树、使用茶叶并培育茶树的国家,中国被誉为“茶的故乡”。在物产丰富的中华大地上虽有太多的产茶强省大省,但据史料记载,陕西是中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且在中国茶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西北五省中只有陕西省的陕南汉中和安康两地为主产茶区,位于秦巴山区,和最早产茶的巴蜀同属于巴蜀文化圈,其产之茶统称为陕南茶。这些地方贯通东西,因此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为茶马交易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路径和充足的货源保障。位于素有“中国最美茶乡”之称的陕西西乡的午子山便是其中之一,其茶因产于道教名山午子山而得名。《西乡县志》中有记载,源于秦汉兴于盛唐的午子山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史书中曾用“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不制茶不休之举”来形容此地[2]。

午子山茶以绿茶为主,分为绿茶和仙毫两大类。绿茶是将清明前采摘的新芽嫩叶通过精制加工而成,要求鲜叶为一芽一叶,须经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做形、烘焙6道工序。而仙毫则是午子山茶的品牌象征,被尊为上品。从鲜叶采摘、粗制、复制,再到精制等,需要十几道工序才可完成。午子山的绿茶,其香味馥郁持久,其汤色清澄透亮,其滋味醇厚回甘,妙不可言。

二、绿茶之品性

按发酵种类来划分,绿茶是不发酵茶。用茶树的嫩芽和鲜叶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制茶工艺加工而成,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也因此干茶通过冲泡后,茶汤和叶底仍以绿色为主。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3]。

绿茶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产量最大的茶类,在国人的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分量。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用笔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茶倾倒为茶创作的亦不在少数,因而留下了许多抒发对绿茶赞美之情的诗篇。他们以茶洁身自好,以茶养身心,以茶悦灵性。唐代诗人皎然,被公认为是中国茶道的创始者,在茶诗方面首开千古佳作之先河。北宋名家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的茶,其味虽轻于甘甜鲜美的醍醐,其香薄于馥郁芬芳的兰芷,但因“质朴清淡”“高洁素雅”的品性而取胜,终有了“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的佳句。人以茶喻,借茶咏志,通过赞颂茶“清和高洁”“淡雅美好”的品性,用种茶、饮茶来洗涤灵魂,获得淡泊宁静的闲情雅致,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

“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作为“国饮”的茶,不论高贵与贫贱,不论高雅与低俗,人人都能品茶评茶,从品茶“叶绿、汤清、味甘、气雅”的品质,到评茶“廉、美、和、敬”的品性,通过对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正如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的,“祛襟涤渍,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好尚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皇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4]。

三、君子之品格

茶,生长于丹山碧水之间,汇集天地之灵气,凝聚日月之精华,除了作为一种物质性的饮品之外,它更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其性洁不可污,给人以智慧和优雅的韵致。这些茶的品性反映到人的生活层面,则表达了一种对“君子”二字更深层次的解读,是生而为人的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是一种品鉴,一种回味,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这种在物质自然属性上的“清和高洁、淡雅质朴”的性格品质决定了其精神境界上所蕴含的修身、养性、怡情的君子内质,这种由物质向精神的伟大飞跃,从而使茶的品性与人的品格相联,这也就有了反映茶与人深层次关系的茶性与人格。茶有茶性,人有人格,好茶之人身上常带有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高洁的情操[5],和平知礼,逐渐形成茶文化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君子”的象征,茶也因此被赋予“饮中君子”之名。绿茶给人以淡泊名利、平心静气的君子品格与绿茶淡泊平和的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选择用绿茶来作为自己崇高的君子品格追求和超凡脱俗生活的精神寄托。南宋诗人陆游,也是嗜茶成癖。他的家乡山阴(今绍兴)自古就是茶乡。自小他便以饮茶为习。壮年时,怀才不遇的他郁郁终日,常与茶酒为伴。至晚年,年老体衰的他报国无门,更是以“饭软茶甘”为乐。于是他在《试茶》中写道:“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茶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酒,成为他消解苦闷情绪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良药。作为史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百科全书《茶经》,其作者陆羽早已将对茶性的精神追求和对人格的价值评判与茶事本身相融,凭借品饮茶性茶味,构建其与个人的自我修养、心灵陶冶、人格塑造之间的深层联系。

此外,茶的出尘脱俗,那种超然,也体现在人们处世时对待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仍能积极乐观笑对生活的人生态度。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他的坎坷一生——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当对于社会不公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之时,他常借品茶来释放心中的愤慨。他一生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品格,那开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浩然的正气,像茶一样的高洁淡雅,形成积极向上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他在《寄周安孺茶》一诗中写道:“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是啊,茶器里的茶汤可以盛到十分满的状态,但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又怎能事事圆满呢?满是茶汤的小杯承载尚大,但杯外的人世却局促狭小。这是品茶,更是品人生,从茶中品出了对人生的万千感叹。而也只有对茶对人生都有着相当深刻的体验,才能看得深远、看得通透。如《浣溪沙》,“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6]。虽然这些味道都有些清苦,却正如我们的人生,真正有滋有味的还是清苦后的欢愉,唯有品得清苦,才能回味甘甜。再如《問大治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一诗,“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虽然官场被贬心情十分沮丧,但并未阻止他优雅的品格,通过种茶、饮茶,来宽慰自己褪去烦忧,这种圆融潇洒、精致淡雅的心态便是茶之品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由悟茶性到品茶味,寄予了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使人通过种茶、品茶与自然之茶“沟通”,学习茶之品性再内省自性,形成君子之品格,再借品茶来品味人生滋味,遭遇艰难困苦仍不改其志,坚守自己的本真初心,遇事宠辱不惊泰然处之,通过修炼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四、结语

茶文化的精髓就在于能内化为人的价值追求。“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7]。”君子树立茶德,既是茶之品性的天然显现,又是君子之品格的内在充盈,最终茶与君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呼之欲出——“以君子之品格悟茶之品性,以茶之品性养君子之品格。”

参考文献

[1][3]肖京子,徐仲溪.茶语四君子——茶与梅兰竹菊[J].茶叶通讯,2010(04):42–44+47.

[2]王兴,段艳.午子绿茶:北国天地孕仙草[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02):62–63.

[4][6][7]闫文亭.论茶的君子品德[J].茶叶通讯,2014(03):37–39.

[5]吴志勇.浅析藏于建盏之中的君子之风[J].东方收藏,2020(04):52–53.

猜你喜欢
品性品格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君子无所争
关于监狱学的学术品性
重塑狼王品性(二)
论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品性及其涵养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