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2020-11-06 04:03杨丽筠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作品体现

杨丽筠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形成了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民俗文化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很多现当代作家在文学作品中突显民俗文化,目的在于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宣扬民俗文化。本文通过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展示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民俗文化;作品;体现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优秀现当代文学作品提供了“温床”,促使文学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反映的民俗文化内容。众所周知,民俗文化对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引发读者共鸣,还能提高作品的社会研究价值,宣传民俗文化,进一步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又被称为20世纪文学,严格的时间划分是指1917年以后的文学。我们所说的民俗文化,就是民间的风俗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体现着一定时期、地域的民间生活日常,包含了人们生活中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服饰、规范等各个方面,体现着民族发展的脉络。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文学创作人员把民俗文化与文学作品相融合,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一)民俗文化为文学作品提供灵感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也需要从日常生活提取灵感,而民俗文化恰好是日常生活的浓缩和代表,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着生活,是文学作品的鲜活题材。民俗文化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发展土壤,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基础,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是我国现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没有充足的民俗文化基础,文学发展必然会举步维艰,也就不可能成就今天辉煌的中国文学。另外,文学作品也起到了继承、传播民俗文化的作用,我们阅读、传承、发扬优秀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在保护、继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二)文学作品起源于民俗文化

文学作品的发生和发展是离不开民俗文化的,原始时期的人们经历了神化自然的阶段,那时候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和好奇,把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定义为鬼神文化,出现了很多神话故事,宗教活动也由此产生。在现当代文学当中,民俗文化构成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并且推动着文学作品向前发展。民俗文化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经历了长期的提炼和演化,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语境形态,促成了文学发展的多样化形式,有助于文学作品传达特定情感。比如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他站在一个乡下人的视角来创造这个作品,赞美了该地区的山水美景和淳朴、古雅的风俗,其中描绘了两种求爱方式,“走车路”和“走马路”,一种是由别人提媒说亲,另一种则是唱山歌求爱,这些内容如果脱离了当时的民俗语境,表达的情感就会大打折扣[1]。民俗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中西文学翻译来研究,很多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语,就很难体现出文学性,其中的审美蕴味也很难用外语表现出来,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民俗文化对文学作品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乡土风情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绝大多数的风俗习惯载体,是一定区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风俗习惯,包含了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种形式。比如在莫言的《红高粱》中,就描绘了高粱酒、婚礼、花轿等风土民俗,其中高粱酒酿酒的过程更是作品中的精髓,酒文化得到了高度重视,酿酒中包含了祭酒神等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文化特色和传奇色彩。饮酒文化也体现了当地人们不拘小节的性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特色文化思想,体现了豪放、热烈等北方传统民俗文化特质[2]。通过对乡土风情的民俗文化描写,读者可以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引起共鸣。

(二)精神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精神民俗文化在文学作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常需要运用精神民俗文化。在《红高粱》中,男主人公余占鳌就具有勇敢、顽强、忠义等精神,他一直在与恶势力作斗争,最后抗日战争开始,他进行了身份转变,深刻意识到了抗战的本质,担当起保卫家园的责任,也让读者把爱国、英勇的主人公深深印刻在心里。精神民俗文化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通常要与“抗争”联系起来,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来表现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中国精神[3]。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描绘精神民俗文化,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场精神洗礼,让读者受到精神鼓舞,把这种坚毅运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和人格。

(三)礼仪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礼仪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婚丧嫁娶、乔迁生子,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人民對礼仪的看重。我国的礼仪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各个朝代、各个时期都尤为看重礼仪,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礼仪的教化和影响,礼仪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白鹿原》中,礼仪、礼貌、礼数都有非常充分的体现,在作品中,作者对白家长子和长女的诞生礼进行了详细描写,在长子满月时,满月酒席更是通知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然后隆重、热情地款待,这些足以体现出当地对生子、满月等事情的重视[4]。除此之外,《白鹿原》这部作品对葬礼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厚葬”思想,其中描绘了很多人的葬礼,不同地位、不同死因的人,葬礼也有很大区别,但是葬礼的礼节是不可缺少的。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民间生活中,礼仪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民间生活的人情味和对礼数的敬重。

(四)社会民俗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社会背景描写以及人物塑造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关键内容,作品中的绝大部分情节内容都需要人物进行推进,而在人物塑造时,作者需要进行民俗定位,把握住当时当下的民俗文化,才能塑造更加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在老舍的《茶馆》中,整部作品描述的人物较多,每个人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但是却与时代紧密相连,充分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悲哀。比如雄心勃勃实业救国的企业家,从满怀壮志到破产,再比如曾经的八旗子弟,在清朝灭亡之后开始自食其力,形形色色的人代表着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他们的命运与转折,也从微观视角体现出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变化[5]。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社会民俗是一个重要的写作背景,同时也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基础。

三、结语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乡土风情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礼仪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具体体现,说明了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以提高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张浩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俗文化评述[J].汉字文化,2019(24):69–70.

[2]杨文学.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2.

[3]王伊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J].传媒论坛,2019,2(21):168–169.

[4]王瑞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3):85–87.

[5]白银.民俗文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90–93.

猜你喜欢
现当代文学作品体现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