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2020-11-06 04:03郭秋琦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作品人物形象鲁迅

郭秋琦

摘 要: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是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其一生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塑造了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那个时期国民的思想状况。对此,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人物进行分析。

关键词:鲁迅;作品;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与文学家,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果断选择弃医从文,试图通过文字的形式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唤醒,其一生都在积极致力于对旧势力的抨击和对封建黑暗社会的揭露。先生的文学作品生动地描写了众多人物形象,也把封建制度对社会大众的摧残和迫害深刻揭示了出来,严厉批判了腐朽的旧社会。

一、愚昧守旧

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极大地毒害了单四嫂子,而这也是其奴隶性格养成的主要原因。受“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的影响,她从来没有顾忌自己的生命。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争取做人的资格,以丈夫附属品的形式存在。在丈夫离她而去后,她也没有动过改嫁的念头,严格恪守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如梦幻般的“明天”成为其忍受所有打击与不幸的动力,但她不知道的是,明天是永远都不会到来的。善良的她只希望能够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她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宝儿身上,所以她不辞辛苦的纺纱,即使苦累也甘之如饴。在宝儿天真地对她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终于有一丝丝温暖到她悲苦、破碎的心灵,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可是,造化弄人,祸不单行,厄运接踵而至。宝儿生病,她求签、许愿、吃单方,想尽办法,也没留住生命中这最后的一丝阳光,宝儿最终还是死了,单四嫂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残酷的现实把单四嫂子的“明天”也给夺走了,宝儿死了,单四嫂她什么也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太大的房子四面包围着她,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她,叫她喘气不得。”死便是她唯一的结局。愚昧与守旧使她无法也无力去寻求避免悲剧的途径,这就使得悲剧没有了尽头。

二、贪婪庸俗

在《明天》中,单四嫂的儿子宝儿夭折后,表面上王九妈忙前忙后,十分热情,当棺木要上盖的时候,单四嫂子内心悲痛,但是王九妈不想再等下去了,有点不耐烦,于是将单四嫂子拉开,然后盖上。同时,王九妈在做丧事的过程中,鲁迅是这样写的:“王九妈便发命令……给帮忙的人备饭。”主人家里十分贫苦,还需要考虑人情邀请帮忙的人吃饭,所以鲁迅嘲讽到“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小孩子下葬并不需要过多的帮手,没有人想到单四嫂子被庸医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积蓄骗完后他们吃的饭是单四嫂子通过五件衣服以及两条板凳换来的,由此可见王九妈十分地自私与冷酷。在作品《故乡》中,年前的杨二嫂,人称“豆腐西施”,她终日坐着,“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1]。那时的杨二嫂还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年后,她变得贪婪自私。“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的”,并“拿了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要破烂木器,一转身就把“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去了”。对闰土,她恶语中伤,说闰土在灰堆里埋了十多个碗碟,在运灰时一齐搬回家。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杨二嫂曾是一个被称作“豆腐西施”、充当招徕生意的“广告”,这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由于长期艰辛生活的磨难变得尖酸、刻薄、贪婪。

三、悲惨怨妇

祥林嫂具备当时我国农村女性形象的典型特征,比如,勤奋、善良、顺从等[2]。在其第一任丈夫死后,当她得知丈夫的母亲想将其卖成钱时,她出逃了,她逃到了鲁镇帮人做工。她勤快,几乎相当于四个成年男性。但即使这样,当雇主鲁四得知她情况后,对她既不喜欢,又不满意。尽管这样她还是感觉很满足,因为她不用被人卖。但后来她丈夫母亲找到这里,毫不留情地将她卖了。贺老六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虽不喜欢她的反抗,但仍待她极好,慢慢的她放弃了抵抗,很快为贺老六生下一个儿子,并取名叫阿毛,这时她是幸福的。但命运和她再次开了一个玩笑,她的丈夫和儿子先后离她而去。为了生存,她又找到了原先雇主鲁四,但由于鲁四认为她已经不再纯洁,是不详之人,不仅压榨她的体力,还压迫她的精神。她想被人正常看待,于是她将做工的钱全部捐出,建了一个她认为可以被人正常看待的“门槛”,但她收到的仍是歧视、嫌恶,甚至于她都没有资格去做奴隶、乞丐,于是在人们的冷漠目光中、压迫中、剥削中,她死在了大年夜。此时她是所有人避而远之的弃人,她一切都被剥夺殆尽。是怎样的情况让她流落至此[3]?是她的雇主鲁四,是四婶儿,还有其他所有人,是一层层精神枷锁,是这个吃人的社会。她能避开被卖的命运吗?她能避免自己丈夫、儿子的死亡吗?她能避免被自己阴间丈夫分成两半的情况吗?她不能,她所做的一切都被社会无情地还击,她恐惧、疑惑,最终死亡。在封建社会背景下,人民的生活的美好都不是美好,不仅是因为封建思想枷锁,旧礼教、旧制度,更多的是人们传统观念和思想的顽固。这里的祥林嫂代表的不仅是遭受困境的一个普通底层农民形象,更多的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四、新知识女性

在鲁迅众多小说中,只有唯一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即《伤逝》,其中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受五四文化影响的青年一代的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启蒙了当时的中国青年,他们追求西方自由、平等的先进思想,想方设法从道德封建中挣脱,也渐渐认清了自己的道理与价值,积极、热烈地追求幸福,而子君便是那个时代的独立新女性之一[4]。

子君所在的旧式家庭,家境尚可,她幸运地和涓生相识,一位才华横溢的新青年,因为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爱情的种子开始在他们中萌芽,但麻烦与矛盾也接踵而至,子君的家庭坚决不允许他们的女儿与一个穷小子结婚,面对父母的百般阻挠,子君大喊:“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5]子君的呼声表明她对自己的价值已经有所认识,知道作为独立个体,女性拥有的权力、自由和平等的精神。虽然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然而,子君也存在缺点,并没有彻底摒弃封建礼教,贤妻良母的意识较为强烈,子君虽然能够大胆地从自己家中出走,但是却进入了丈夫家;虽然她常常说道我是属于我自己的,然而实际上她又认为自己是丈夫的,她并未真正彻底独立,是一个依附品,把自己困于一个小家庭中,不与外人接触,还并非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所做的,在涓生告知她与之没有爱情时,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又一次回到了封建家庭中,最终孤独地死去。

五、结语

总之,鲁迅作品塑造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内心身影,独具代表性。鲁迅先生对人物形象刻畫十分细致,且从矛盾双方进行剖析,以残酷的结局揭露不同人物形象所体现的社会伤疤。

参考文献

[1]李淑帆.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05):75.

[2]李静.鲁迅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与语言艺术分析——以《祝福》为例[J].牡丹,2018(30):13–14.

[3]张磊世.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牡丹,2018(11):86–87.

[4]李春晓.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J].时代教育,2017(24):32.

[5]程秋生.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J].唐山文学,2017(04):155.

猜你喜欢
作品人物形象鲁迅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鲁迅《自嘲》句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