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会”理念创造儿童需要的数学课堂

2020-11-06 06:23叶凯红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念

叶凯红

【摘 要】要想基于“三会”理念创造儿童需要的数学课堂,教师应以儿童为本位、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数学教师,除了要解读文本,探寻教材的深度、广度、厚度,还应研究儿童,探究儿童对学习数学的需求和兴趣,让儿童立场成为多元智能起飞的跑道。本文就以《认识时、分》一课为例,深入分析如何营造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儿童需要;“三会”理念;多元智能

什么是“三会”?史宁中教授曾这样说: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会”。与之相对应,史宁中教授提出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词:概括、抽象、推理。在备课、研课《认识时、分》这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始终遵循“三会”理念,设计儿童需要的数学课堂。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存在着教师多讲、学生多听;教师多问、学生多答;教师多说、学生多记;教师多出题、学生多练习等“四多”的特征,这使得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教学没有趣味性,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规律出发,设计一个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

一、基于儿童的身心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建立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笔者认真分析教材,反复实践总结。根据低年级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较短的特点,笔者大胆地将本课重难点巧妙地融合在认识钟面组成的过程中,进行分解教学,使学生在观察小钟面、完善大钟面的同时了解时与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四次动态情境让学生模仿分针、时针的运动,引导学生得出1时=60分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对重难点的把握也更加牢固。

二、在制作钟面中,创造儿童观察钟面的需要

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注重数学化,又要注重儿童化,让数学知识走进儿童的心里,同时让儿童走进数学世界,使儿童喜欢上充满趣味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儿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对于本课情境设计,笔者做了以下铺垫。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研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笔者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课前播放视频小短片(大耳朵图图——我的时间我做主),以动画片导入,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引出本课主线——制作作息时间表,产生学习“时间知识”的需要。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钟面,从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和分,这样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师:时和分都是时间的单位,要想认识时间,就需要借助钟表。钟表店里有各式各样的钟表。今天,老师也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钟表,就在你的桌洞里,快把它拿出来。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小钟面,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在黑板上粘贴出一个钟面吗?

(学生1在黑板上粘贴了圆形的钟框。)

生2:钟面上有两根针,一粗一细,一长一短。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长长的这根就叫作“分针”,短一些的这根叫作“时针”。我们可以这样来记:“分针长,时针短”(教师把分针、时针粘贴在钟框上)。

预设2:还有12个数字

师:哪12个数字?谁在钟面最上方?最下方?最左边?最右边?你们可以用小手指挥我(教师数数字1-12贴在钟框上)

师:现在,我的钟面和小朋友们的一样了吗?

生:不一样,还有很多小圆点,有的大,有的小。

教师可以由此展开12大格和60小格的教学,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时针走1大格=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1分钟。

三、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概括能力

要想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结构,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强、信息量大、动态形象等独特优势,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件在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给学生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帮助他们明晰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会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并为后面继续学习时间知识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笔者首先形象地演示了大格、小格,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随后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从而抽象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通过4次动态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了时与分之间的进率。

播放第1遍

师:同学们,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运动的呢?

生:一起走的,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师:分针从哪走到哪?谁能用小手模仿一下分钟的运动?

生:从12走一圈回到了12(学生同時用手模仿了运动轨迹)。

播放第2遍

师:分针走一圈也就是走了多少小格?是几分钟?

生:分针走了一圈就是走了60小格就是60分钟。

师:那时针呢?

生: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

播放第3遍

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候,分针正好走了一圈呢!他们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你们看!

播放第4遍

通过以上四次动态演示,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并且掌握他们的关系。

四、注重生活体验,渗透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发出邀请,先请他们说一说“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后让学生通过静态、动态多种形式在课堂上感受“1分钟有多长”,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紧接着,笔者从课堂体验到放眼苏州,带着学生一起观赏小视频“一分钟,苏州会发生什么”。短短1分钟的小视频,能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

最后,笔者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了一个知识梳理,教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悟的方法来学习时间知识,同时前后联系,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将钟面展开成一把“时间尺”,从而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数学之美。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正是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生成的。

五、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再创造”

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在教授重难点的教学部分时,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以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的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4]。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我们要以“三会”理念为目标,树立创新型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万泽民.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3).

[2]施娟.基于儿童视界的低年级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30).

[3]张俊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略谈[J].软件,2015(04).

[4]韩聪.营造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9).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理念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用心处事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