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双
(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2017年,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2]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教学与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基于此,本文以2012—2019年CSSCI中的177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寻找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论文时空分布、关键词聚类、热词凸显等方面,解释研究热点,揭示研究前沿演进,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选择前沿性研究主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全文数据库,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篇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or思政课,期刊来源类别选择CSSCI,时间跨度为2012—2019年(检索日期截止为2019年12月31日),检索条件选择精确。在剔除重复文献、会议综述、思政课影响力人物介绍等非研究性文献后,共获得1775篇有效文献。
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由美籍华人陈超美(Chaomei Chen)教授研发,本次研究选用CiteSpace V5.6.R5。将1775篇CSSCI有效文献导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做可视化,进行年度发文量分析、核心作者发文量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研究机构发文量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图谱展示关键词贡献网络聚类,探寻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
年度发文量是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的重要指标。以1775篇有效数据为依据,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年度发文量进行分析,从2012至2019年的8年时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涵盖2012至2016年,年度发表的CSSCI文献数量稳定在140至190篇之间,其中,2013年发表文献量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峰,为186篇。第二阶段为迅猛增长阶段,时间跨度从2017至2019年。相对前5年,2017年是一个爆发点,论文发表数量为308篇。2019年又是一个新的爆发点,CSSCI论文发表数量高达406篇。可以看出,作为课程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足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展示核心作者发文量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学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水平。对核心作者的认定一般是依据普赖斯定律,表示为其中m为杰出学者中最低产作者发表论文数,nmax为杰出学者中最高产作者发表论文数。本文所分析的1775篇文献中,涉及作者中发文量最高值为8。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核心论文发文量的最低值为凡CSSCI论文发表数量在2.12篇以上的作者,可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这一标准,共筛选出发文量超过2篇的40位学者名单,其中,冯刚、靳诺、李梁、佘双好的发文量排名第一(见表1)。
表1 2012—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CSSCI发文核心作者及发文数量
把Node types设定为作者Author,Time Slicing设置为2012—2019,时间切片为1年,运行CiteSpace,得到节点数N为258,连线数E为31,密度Density为0.0009的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作者合作网络关系比较零散,节点较小、连线较细较少,说明学者之间的合作频次较低,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在整体上仍以学者个人单独研究为主,合作研究为辅。
图1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展示研究机构发文量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领域学术力量分布及其合作研究能力。从研究机构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量最高,为47篇;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次之,发文量为35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位列第三,发文27篇。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共13个,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占据多数,表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领军力量,并且已经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在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方面(见图2),节点数N为263,连线数E为63,密度为Density为0.0018,少数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合作。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区域性特征明显。例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之间的合作关系,同属于北京区域内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另外,也出现了少数区域间的合作关系,但是合作频次不高。例如,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关系,属于区域间研究机构的合作,连线比较细,说明合作频次较少。从图中可以看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充分,且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合作频次更为缺乏,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未来学术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图2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本次研究热点是指从2012—2019年时间段内,有着显著内在关联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的同组论文所探讨的研究主题。关键词是作者对研究内容的高度凝练,频次出现比较高的关键词通常被用来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形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Q值=0.5374〉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值=0.5684〉0.5,表示聚类合理。这些聚类折射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热点,包括“高校”“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模式”“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理性”“问题”“精神”等10个聚类标签。
在可视化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在“cluster”菜单中选择“Summary Table”,得出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2)。
表2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词
通过对表2的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发现,各聚类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因此,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热点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共现标识词为:高校、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创新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在改进中加强和创新,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经验弥足珍贵。[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大幅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在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指导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弥足珍贵。可见,在重要历史节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回顾与经验总结,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的热点。
共现标识词为:高职院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三个自信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和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4]“拔节孕穗”期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个研究热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立足于“信仰比知识重要、情感比方法重要、践行比说教重要”三个着力点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实效。[6]
共现标识词为:习近平、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守正创新、精神、讲话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求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重要研究内容。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到十九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实现十九大精神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融合,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入学生头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重要教学内容,通过价值与知识的融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相互统一。[7]
共现标识词为:学理性、政治性、保障机制、长效机制、质量、考核方式、问题、测量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如何,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2014—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数据的调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德育效果不断彰显;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评价稳步提升;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呈现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课程建设中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等仍需引起更多关注。[8]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调查表明,部分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对课程教材、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教学经历整体评价较好;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课堂参与度偏低等。[9]
共现标识词为: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型、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多媒体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教学模式需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走出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窠臼,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三三制”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等。具体到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专题教学、互动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思政小课堂的创新;现场教学法是对社会大课堂的创新。通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的创新,化解各种教学矛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10]
共现标识词为:习近平、辅导员、讲话、座谈会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保障。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事迹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年度标兵人物”的卓越特质在于思想魅力与人格魅力的完美融合、理论品质与教育品质的相得益彰、科研创新与教学创新的并驾齐驱、社会责任与育人责任的双任并举。[11]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八个相统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六个要”上努力下苦功夫,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
对研究前沿的追踪与识别能够帮助梳理研究演化动态,在图谱识别基础上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明晰进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在CiteSpace中,对研究前沿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关键词突现图进行识别。本次研究共得到具有高突现值的12个节点突现图(见图3),结合高突现值的相关文献,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沿演进与前沿问题。
图3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该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热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职院校”“策略”“长效机制”和“研究生”。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2012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前沿之一。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十八大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策略”等研究。同时,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大了改革力度,“增强教学吸引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创新”等研究陆续出现。
该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热点包括“慕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话语体系”。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了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的快速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慕课的兴起为传统教学范式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传统教学活动带来新的建设思路。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话语体系”研究主题快速发展。《意见》对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作出了重要部署,在理论研究上迫切需要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支撑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力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话语的解释力、说服力和传播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是这个阶段的研究热点之一,注重厘清“为什么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把握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问题。
该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热点包括“翻转课堂”“亲和力”和“针对性”。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2]这一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围绕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进行全国大调研,切实提升学习获得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主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翻转课堂”“亲和力”和“针对性”成为这一阶段研究前沿。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在慕课教学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全面提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话语力度、情感温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说服力和吸引力。[13]深入探寻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深化“针对性教学”学术含量和技术含量研究,着力提升教学针对性。
本研究通过查阅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时空分布、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在研究主体上,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网络共线比较低,分布零散,合作研究态势不明显。基于此薄弱环节,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跨机构和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策略”“长效机制”等多个研究热点,研究角度多元,研究成果丰富。最新研究前沿是和“翻转课堂”“亲和力”“针对性”有关的话题。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多,定性探讨多,实证性研究相对缺乏。在未来研究趋势上,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是在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中彰显其“亲和力”和“针对性”。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形势。在这一最新教学实践要求下,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质量、线上教学经验、线上教学胜任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将成为最新研究趋势。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育人教育需要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通力合作。例如,心理学领域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领域则侧重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好关注社会问题,成功实现社会人角色转换问题;法学领域则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具有积极作用。加大跨学科合作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是一个发展趋势。同时,要推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机构、高校思政课教师、大中小思政课程之间努力打破研究壁垒,发展合作研究和实证研究,在教学实践和育人实践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研究新进展。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新实践形式是线上教学。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这意味着线上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确保线上教学标准不降、力求高质量,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最大形势。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提升线上教学效果做了许多努力,但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可供借鉴的线上教学成功经验是什么?可复制推广的线上教学模式是什么?都需要在线上教学实践基础上深化研究,作出有价值的回答,推动非传统非常态教学环境结束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线上教学胜任力内涵区别于线下教学胜任力内涵,提升路径也有所不同。将“线上教学胜任力”概念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基准性线上教学胜任力特质和鉴别性线上教学胜任力特质,挖掘有意义的线上教学胜任力特质,深化对评价机制、影响因素、反馈机制、提升路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线上教学胜任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效,也是在当前最新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研究趋势之一。
选用CiteSpace V5.6.R5软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出六大研究热点,即建设经验研究、育人功能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师队伍研究。可视化结果显示,2012—201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前沿不断演化,当前最新研究前沿是“翻转课堂”“亲和力”“针对性”。加强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合作研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质量研究和教学经验研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线上教学胜任力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