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虎 祝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6
机加外协管理是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机加加工、电镀属于机加件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成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企业项目采购通常项目多而分散、小批量等特点,机加件质量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准时准点化采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要求。质量问题处理响应速度和时效性不够,无法及时沟通指导质量问题的分析解决,对纠正措施落实与质量持续改进情况难以及时跟进监督。供需双方应努力增强信任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确保双方质量的合作,实现双赢,也进一步筛查出优异的供应商,获取到优质资源。基于供应链模式的机加件质量管理研究,对企业形成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1]。
表1 是某年某单位12 家机加供方供货时入检筛选的主要批次性问题统计结果。
不合格批次占全年送检批次9%~20%的厂家有1 号供应商至4 号供应商。其中3 号供应商送检批次325 次,是供货最多的外协厂家,其它三家送检批次为40 ~80 次,因供应商2 和供应商3 前几年为部门提供过机加件,质量控制相对较好。
6、7 号供应商两家送检批次分别是130 次和86 次,不合格批次为32%和34%。因镀层报告的数值不满足协议问题占比较大,从其它方面看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其它厂家的加工能力和质量控制还需要很大地加强和提升,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表1 某年某单位外协机加入检批次问题统计
综上,依据双方的合作成熟度需制定分类管理措施,结合产品打样、量产分类管理,优化机加质量管理成本,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成长型供方,如11 号至12 号供应商。双方合作建立不久,需熟悉供方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现场考察和监督,及时控制质量风险。这类供应商应从简单易入手的项目进行,了解用户导向,不宜进行复杂、难度大的项目配合。
成熟型供方,如8 号至10 号供应商。合作意愿强烈,对用户产品有一定的辨识度,能够提供较合理服务。该供方需定期进行质量专项审查、考核[2]。
战略型供方,如1 号至5 号供应商。双方经历多年多项目合作,相互依赖,相互信任,供需占主导地位。此类供应商甚至垄断了核心技术。需保持紧密合作,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形成供应链利益同盟。适时合理的对该供方进行二方审核。
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传统经验形式,对供应商生产监管不够,合作信任度不强,未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供需双方未整合双方资源和也未建立竞争优势互利共赢的长久战略,仅仅局限于买和卖的关系。受安全、保密限制企业间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化水平差,同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供应商质量信息形成孤岛,被动传递。质量信息和知识共享无法在供应链上及时沟通反馈[3]。
为此,机加外协质量风险要合理规避,除了机加供方自身查摆原因,尤其对成长型供方和成熟型供方适时组织定期培训显得更为重要。
每次各机加厂培训的人员,作为各机加厂的检验员,需求单位备案,出厂检测报告的出厂签署由备案人员完成。间隔性安排各机加厂培训的人员到用户现场学习。每一次培训结束后,要求机加厂更新出厂检验标准,作为出厂依据严格执行。
打破信息共享限制,建立质量信息共享机制,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企业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合理发布质量报告,沟通各供应链质量需求,统一用户需求标准,确保产品规范、检验方法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机加件质量管理只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供应链模式下的机加件质量管理是薄弱的甚至并没有当作关键环节管控。我们要加强机加件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建设,建立并完善机加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机加质量管理职能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全局性供应商质量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