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漪
(常州市应急保障中心,江苏 常州 213012)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势头迅猛,2018年全国化工总产值约占世界的40%,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19年,全国化工行业先后发生了江苏响水“3.21”、山东济南“4.15”、河南三门峡“7.19”3起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事故暴露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不足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三大对策”之一,是政府安全监管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防止“三违”行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因此,针对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何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2010年,国家发布的《特种作业目录》中第九项作业类别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定义为从事危险化工工艺过程操作及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安装、维修、维护的作业。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明确为16种操作项目,分别是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作业、氯碱电解工艺作业、氯化工艺作业、硝化工艺作业、合成氨工艺作业、裂解(裂化)工艺作业、氟化工艺作业、加氢工艺作业、重氮化工艺作业、氧化工艺作业、过氧化工艺作业、胺基化工艺作业、磺化工艺作业、聚合工艺作业、烷基化工艺作业和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
(1)按工艺类型分类。根据2019年11月1日常州市应急管理局统计数据(如图1),全市涉及2批重点监管的18种工艺类型的化工生产企业共计219家,目前暂无企业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合成氨工艺、电石生产工艺。
图1 常州市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企业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enterprises with hazardous chemical process under key supervision in Changzhou
从图1中可见,常州市作为我国涂料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涂料生产企业的产业优势依然十分明显[1]。“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中培训需求量最大的工种是聚合工艺,其次分别是氯化工艺、氧化工艺、加氢工艺、胺基化工艺等。其他工艺企业数量都低于10家,数量较少。
(2)按所在地区分类。根据2019年11月1日常州市应急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如图2),全市涉及2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中,溧阳市13家、金坛区19家、武进区85家、新北区61家、天宁区31家、钟楼区10家。
图2 常州市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地区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 map of areas with hazardous chemical process under key supervision in Changzhou
从图2中可见,全市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集中在武进区、新北区,其次是天宁区、金坛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的培训需求也集中在以上地区。
(3)按持证人数分类。根据2019年11月1日常州市应急保障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如图3),3年以来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持证人数共计2 755人。
图3 常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持证人数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holders with special operation certificat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n Changzhou
从图3中可见,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中聚合工艺作业持证人数遥遥领先,占比1/4以上。随着全市化工企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持证人数也在逐步攀升,位居第二。其余工种中持证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的有氯化工艺作业、加氢工艺作业、氧化工艺作业。目前,全市16个工种的持证人数远低于企业的实际在岗人数。
安全培训模式往往是随考核体系建立的[2]。江苏省构建了三级考试考核体系: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审批中心、市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考核中心、县(市、区)安全培训考试点,分级分步完成从报名受理、初审考试、验印复核、审批制证等一系列工作。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培训考核执行的是全国统一标准,根据国家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试行)》《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等标准开展工作,省、市也制定并实施了相配套的政策文件。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探索精准考培模式,现已基本实现教考分离,组建专业化考官、考核员队伍,健全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考核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考试考核设备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家安全生产培训机构,4家安全培训考试点。
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领域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全市范围内涉及百家企业以上的工种只有聚合工艺作业,覆盖面最广的工种是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随着化工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增高,培训需求量也必然随之增大。此外,涉及10家企业以上的工种有氯化工艺、氧化工艺、加氢工艺、胺基化工艺等4个工种。全市16个工种能达到规模人数的主要有6个工种,其余10个工种培训人数较少,组织难度较大,投入成本较高,经济收益较低,培训机构开展此类培训的意愿并不强。
我国大多数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0%左右,行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十分薄弱。高危行业大多是苦、脏、累、险的工作岗位,对高技能人才吸引力不足。据统计,全国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烟花爆竹等5个行业约1800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到34%,其中只有20%左右的人员接受过正规培训[3]。加之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安全技能“零基础”的进城务工人员在高危行业就业,导致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缺乏,成为事故的直接肇事者,同时也是伤亡最多的受害者。
国家有明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企业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也可以委托培训;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常州市在园区外的化工企业占70%以上,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18种工艺类型的化工生产企业共计129家。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高危企业重经济发展、轻安全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安全培训意愿和能力不足,又不舍得投入安全培训经费,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培训、假培训、低标准培训等问题较为突出。
受工种多样、生源分散、基础薄弱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培训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了覆盖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安全培训机构一般采取不同工种合并培训的策略,这种状态下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其次,培训机构中专职教师较少,行业专家兼任培训教师的比例较高,由于专家身兼多职、业务繁忙,邀课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化工工艺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受专业研究方向的限制,专家也只对擅长领域和特定工艺有研究,有经验、懂工艺、重实操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试培训多、系统培训少,讲理论知识多、讲实际操作少,安全培训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4]。
危险化学品企业历来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多年来,常州市加大了培训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了培训监管工作力度,加大了培训执法检查力度,但全市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仍无法做到“应培尽培”。在培训考试考核工作方面,全市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已全面实行机考,使用全国统一考试题库。对于安全操作技能考试,省厅鼓励研发实操仿真考试设备,逐步取消手指口述的考核方式,但由于引进16个工种的实操设备成本很大、研发难度很大,而且现有智能化实操考试设备的性能不够稳定,这成为全省各市考试中心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是严格审核条件。企业要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考培机构要从严审核报名资格,从源头上促进这一群体的文化层次结构改善。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企业要制定全员安全培训计划,列支安全培训专项经费,加强对新进、转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三是推进定点委培。企业可与高职院校联合,大力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等,主动吸纳高校专业型人才。四是培育示范企业。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主培训,培育一批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示范企业,推动企业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
一是扶持定点培训。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家专业性较强的定点培训机构,承接全市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培训工作,并通过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二是组织上门培训。对于同一企业、人员密集的工种,培训机构可组织到企业现场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培训。三是区域集中培训。对于地域分散、人数偏少的小工种,若全市范围内报名人数依然太少,可扩大到省域范围集中培训考试[5]。四是扩大培训联盟。将培训招生对象扩大到班组长,鼓励大中型高危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向同类型中小微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有偿服务。
一是改变施教模式。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案例教学与实操教学的比重,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二是优化师资结构。在全市范围内精选优质教师,把授课频次作为遴选市级行业专家的必要条件;选拔培养年轻后备教师,重点在化工企业资深安管员中发掘师资,逐步建立结构更优、工种更全、业务更精的培训师资库。三是加强教研协作。分工种建立培训教学研究小组,鼓励教师参与安全生产课题研究活动,开发分层次、分专业、分岗位的教材体系。四是数字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学习平台作用,建设安全生产网课资源库,推动优质课件和培训资源共享。
常州市拟建一个化工特种作业培训与体验基地(初步构思,如图4)。该项目以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为依据,致力于研发仿真系统和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操设备,涵盖16个工种主要工艺流程。整个实训基地项目从技术研发、系统开发到设备制造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该项目由应急管理部门、职业技术学院、中介机构三方出资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主要依托3大体系,分别是化工安全培训平台、安全工程学院、化工安全体验基地。实训基地将实现安全领域技术服务、培养安全培训师、“1+X”证书培训、化工安全职业体验等4大功能,成为集“教研、培训、体验”为一体的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
以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精准考培工作。一是制定执行标准。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提出培训补贴条件和具体标准。二是建立管理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安全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平台,及时推送补贴性培训人员信息,建立学员终身账号和档案。三是开展调查摸底。根据《江苏省化工产业安
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要求,对全市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为开展特种作业专项教育培训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四是加强执法监督。加大培训考试检查执法力度,建立工作抽查评估和通报机制,努力推动行动计划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工作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大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力度”,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常州地区实际情况,对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考培机制提出了浅显的看法,对建设化工特种作业培训与体验基地展开了初步的设想,这些对策措施的可行性仍需经实践检验,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探索之路也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