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云南昆明 650000
神经外科手术在目前临床上属于一种常用的手术类型,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是保证神经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难度高、风险大,因此对麻醉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不仅需要麻醉能够充分镇静、镇痛,还需要其能够迅速诱导,具备降低颅内压与脑代谢的能力,且苏醒后不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1]。 吸入麻醉、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均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麻醉方案, 但不同的麻醉方案在临床应用中能够获得不同的麻醉效果,想要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一种切实有效,并且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基于此, 选择于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来该院收治的123 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了吸入麻醉、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患者123 例, 在充分告知患者研究目的与具体情况的条件下, 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随机分配为A 组41 例、B 组41 例和C 组41 例,对比3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该次研究中,A 组患者男25例,女16 例;平均年龄(51.11±2.13)岁。B 组患男24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2.42±2.12)岁。 C 组患者男28 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34±2.41)岁,3 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3 组患者均行术前的常规检查, 术前30 min 按照标准计量肌肉注射阿托品与安定, 待患者送至手术室后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测, 并予以上肢静脉晶体液输注后进行麻醉诱导, 同时辅以吸氧去氮等常规术前操作与麻醉诱导。
C 组患者采用吸入麻醉: 微量泵入4~5 mg/h 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67266)与1.1~2.5 MAC 异氟醚(批注文号X19990127),并辅以0.1 mg/h 的芬太尼,待患者进行术后皮肤缝合前最后静注0.1 mg 芬太尼后停止泵入库溴铵与异氟醚[2]。
B 组患者采用全静脉麻醉: 微量泵入0.1~0.25 μg/kg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19980141)与4~5 mg/H 维库溴铵、4~10 mg(kg·h)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84457),待患者进行术后皮肤缝后停止泵入药物[3]。
A 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微量泵入4~5 mg/h 维库溴铵与1.1~2.5 MAC 异氟醚, 并辅以0.1 mg/h 的芬太尼,待患者进行硬膜缝合时停止泵入库溴铵、异氟醚与使用芬太尼。然后微量泵入0.1~0.2 μg/kg 瑞芬太尼、4~8 mg(kg·h)丙泊酚,待患者术后缝合完成后停止泵入药物[4]。
3 组患者均于拔管30 min 前静注昂丹司琼 (国药准字H10960149),并将术中血压稳定为术前的80%~90%。
①对比3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返回病房时间。 ②对比3 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烦躁、寒战、恶心呕吐、疼痛。 ③观察3 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④对比3 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分为:生理机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心理情绪评分,采用满分制度,分数越高,代表麻醉后治疗效果越佳。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min]
表1 3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min]
组别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 返回病房时间A 组(n=41)B 组(n=41)C 组(n=41)t 值P 值10.88±4.02 18.72±4.09 36.21±11.23 14.255<0.001 11.23±5.14 20.89±15.18 39.14±10.34 7.468<0.001 12.98±1.15 22.56±1.56 14.34±10.68 11.455<0.001 13.41±0.26 25.43±0.53 41.26±8.34 10.368<0.001 15.42±6.35 30.41±7.16 50.36±15.22 9.468<0.001
对比3 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发现A 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返回病房时间均优于B 组与C 组,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更佳,3 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实验结果中,A、B、C3 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1%,B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0%。 3 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7,P<0.001)。见表2。
表2 3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n(%)]
对比3 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发现A 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优于B 组与C 组,A 组的麻醉效果更佳,3 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3 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麻醉前MAP(mmHg)麻醉后MAP(mmHg)麻醉前HR(次/min)麻醉后HR(次/min)A 组(n=41)B 组(n=41)C 组(n=41)t 值P 值92.44±2.34 92.54±2.23 92.46±2.85 10.355<0.001 87.24±2.12 87.42±2.64 89.45±2.84 9.648<0.001 66.35±2.16 66.42±2.41 66.47±2.15 7.457<0.001 68.64±2.41 76.38±2.64 79.74±3.46 24.155<0.001
对比3 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A 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 精神状态评分与心理情绪评分均优于B 组与C 组患者,A 组的麻醉效果更佳,3 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分]
表4 3 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s),分]
组别 生理机能评分 精神状态评分 心理情绪评分A 组(n=41)B 组(n=41)C 组(n=41)t 值P 值97.22±1.44 87.42±0.23 84.75±1.46 24.157<0.001 96.45±1.88 90.89±2.01 84.46±2.84 21.249<0.001 95.23±1.98 89.67±2.03 83.68±1.97 19.468<0.001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因难度较高、操作复杂,通常需要6 h 左右的长时间手术,因此,理想的麻醉药物应具备诱导快,能够有效镇静、镇痛的特点,且不会对患者的脑血流、二氧化碳反应与血管自主调节能力造成影响,患者麻醉后能够快速苏醒,不会产生药物残留作用,患者的精神状态指标正常[5]。 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为异氟烷、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异氟烷具有显著降低脑代谢率的能力,对于颅内压与脑血流的增强作用较小, 易通过二氧化碳分压进行纠正,是良好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丙泊酚类似于巴比妥类药物, 能够在保持血管自主调节能力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基础上显著降低脑血流与脑代谢率[6];瑞芬太尼化学结构独特,具备起效迅速、清除快、停药终止快无延迟等优势,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 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时间较长, 会导致患者出现麻醉药物代谢不完全的情况, 影响到患者的苏醒时间与苏醒质量[8]。 因此,该文通过相关研究得出,在术中的前5 h 应用异氟烷复合芬太尼麻醉, 能够使麻醉药物通过肺原型充分排出,极少经过肝肾代谢,不会对患者的苏醒造成影响[9]。手术后1~2 h 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并辅以良好肌松药物,可以充分发挥静脉全麻的优势,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10]。 因此,针对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来说,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使用价值更高。 根据该文的论述可知,对比3 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临床指标评分,A 组治疗成效更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该次研究中,3 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其中以A 组患者为最低,占比为7.31%,低于B 组患者的21.95%和C 组的31.70%。 该次研究结果与蒋鹏飞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在其研究结果中,A 组患者应用吸入麻醉,B 组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C 组患者选择静吸复合麻醉。 A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 低于B、C 组患者的18.00%和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说明该次研究可参考性较强。
综上所述, 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效果优于吸入麻醉、全静脉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返回病房时间等相关指标,降低患者发生烦躁、寒战、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且安全性高、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