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向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我国的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面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各大教育行业要纷纷进行转型,体育课程是高校所有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该主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引言: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其综合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此外还比较注重与理论的结合,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也不容忽视理论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越来越强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线下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显示出众多不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还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而不断优化教学结构。
一、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教学理解存在偏差,忽视体育理论教学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化,绝大多数人们认为体育是一门纯实践性的课程,认为体育教学就应该在户外完成,对体育学习的作用也形成了固定的认知。但实际上体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度甚至比实践性的要求还要高,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却存在这个误差。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教学还是新时期的线上教学,都强调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部分体育教师的观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强调学生的服从性,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也缺乏针对性。另外在体育课程实践课当中,其分组也比较随意,没有把体育的配合性和互补性充分展现出来,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也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三)信息管理系统尚待完善
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众多不足,其对学生的管理只存在于对学生的线下管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录入也不够及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做支持,要对学生的每一阶段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录入,并且要形成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馈等一整套教学体系,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足则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该积极利用当下的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服务,从而打造出“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应该包含体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把“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一)打造泛在式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泛在式的学习环境,就是指广泛存在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环境的建设,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在课上进行,而且也主要是以实践的形式进行表现,而泛在式的学习环境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平台实现网上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开设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让学生随时随地進行学习,这样依赖智能手机式的学习方式摆脱了其他设备的限制,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容易。
(二)设计科学的教学框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设计一套闭环的教学框架,整个框架要科学、有效且具有可行性,主要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体育教学课程建设的形式和规模、每节体育课程的主要安排(“线上+线下”内容要明确)、科学的课程考核反馈机制[1]。
1.教师积极创设“线上+线下”的教学体系
针对于体育教学课程建设的形式和规模,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课程补充,要对“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从而探索出适合实际的优质课堂形式和规模。
2.课程资源整合与实践
针对于每节体育课程的主要安排,高职体育教师要对课程的总内容进行分析,还要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线上、线下划分,要做好比例调整,充分使线上和线下体育教学进行结合,把理论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体育的实践功能也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加强课程资源整合,分别从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线上理论指导、线下实训课程规划。比如,在线上课程中,教师结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需求,进行课间、微视频等线上资源制作,加强碎片时间整合应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复习;在线下实训课程中,结合线上课程中的训练内容,进行实践演习,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感受自身线上学习的效果,以增强线上学习的巩固性,达成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目标。
4.积极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工作
原有教学人员,依据教学任务逐一开展课程,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形成了一定限制性,无法引领学生自主开展体育训练。在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实践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延伸性。因此,教师可借助任务驱动法,融合混合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内在的体育学习潜能。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分享相关融合性知识,比如体育新闻、体育教学要点、体育赛事视频等。借助线上教学,塑造学生优质的体育思想,使其端正体育活动的参与心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需求、赛事类型,为学生开展任务实践课程,比如篮球赛、排球赛等,为学生进行分组,设定参赛人员与替补人员,以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线上体育资源,有序进行小组体育实训,以此达成线上与线下的学习融合目标,最大化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
5.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创设与运维
在数字化体育学习平台中,教师需积极开展课件资源整合与制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件,增强体育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发挥出线上教学平台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中设立体育课程时,教师应对接于职业课程对于人才的需求,以确保为各行业输送体育素养较好的职业人才。教学平台中,可涵盖四类课程:一类为职业病预防型线上课程资源,比如简易难度运动操、太极拳、乒乓球等;二类为各部分专项体育训练,比如肩颈部、臀腿部、腰腹部、腿部力量等;三类为交际类体育课程,比如舞蹈、街舞等;四类为教学课程对应的线上讲解与演示。
6.开展混合式课程评价工作
针对于课程考核反馈机制,高职院校还应该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考核的形式,针对于学生的线上和线下学习,高职院校还应该创新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线上的课程考核可以参考学生的签到率、视频观看时长等来进行评价;而对于线下课程的考核,高校可以参考阶段考、期末考等,另外还应该做好线上和线下分值的占比,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地划分[2]。
课程评价有助于检验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在线上评价中,可采取课程学习进度、课堂理论知识测试、考勤管理等各项考核工作,一方面检验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评价线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在线下评价中,可采取小组、单人等考核方式,以查看学生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
(1)在单人测试中,高职院校中,可用此种测试评价方法的课程有:足球、跳远、跳高等,结合单位时间内学生标准性完成的运动个数,对学生体育能力进行评价,以此测定学期内线上线下融合式体育教学成效。
(2)在小组测試中,可测试的课程有: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采取单位时间学生小组运动方式,对学生运动反应、体式标准性逐一进行教学评价,以期为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给予补充、完善的优化建议。比如,在教学评价中,小组学生的体操表演略显生涩,无法标准性完成体式。对此情况,教师对体操课件进行了细致化讲解,采取体式分解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每个体式的学习印象,使其能够准确掌握体操精髓,以融合在体操表演中。与此同时,在线上细化讲解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小组体操表演的时间,让学生每个周五下午进行自由性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加强体操理论知识实践,减少体操表演的生涩性,达成混合教学目标,发挥出课程评价的应用价值。
(三)构建全面的集成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除了注重环境建设和教学框架建设之外,还应该构建全面的集成管理平台,以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方便性。
1.系统管理
在这一模块构建中,着重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和全面性,其功能要齐全,要能对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要涵盖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等众多功能。在教学管理平台中,以学生端、教师端、教学资源平台等模块为管理主体,用于进行体育课程学情分析,加强学生体育分数汇总,以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各专业、各系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比如,对于体育学习打卡信息的统计,线上学习以视频观看时间为统计方向,线下课程以学生图片打卡、学生实训图等进行资源整合,便于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分析教学问题、制定教改政策,为后续体育教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管理员
此系统所涉及到的功能应包括教师设置、课程设置以及班级设置等。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对于体育教师的线上课程、学生线上发言等进行审核,以维护体育线上学习的有序性。针对课件内容用词不规范、课件中教师演示姿势不标准等问题,加以有效审核,防止未审定体育教学资源对学生形成误导。比如,体育教师在制作腿部训练课件时,将“踝关节”写成了“怀关节”,此种用词错误,会造成学生体育学习困顿问题。因此,加强用词、用语、课件内容审核,确保体育教学资源质量,是线上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期最大化发挥混合教学的1+1>2效果[3]。
3.教师模块
这一模块所要具备的功能应有课程班级浏览、成绩分析导入、“线上+线下”成绩权重等功能。教师在整合各项体育教学资源,制定线下体育实训课程时,需要积极参考学生往期的体育成绩,结合各专业各系学生的体育素养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保障体育教学效果。
(1)对于体育成绩普遍较低的班级,教师可采取“每日体育知识分享”方式,在微信群中为学生提供体育知识,为学生创设体育学习环境,逐步培养学生体育训练主动性。周末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行”活动,选择人迹稀少的校园周边道路,带领学生进行单车骑行活动,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借助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2)对于体育成绩普遍较高的班级,教师可适当增加课程难度,为学生推荐体育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体育潜能,必要时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其在校园进行成员招募,线上构建体育兴趣群,以此形成线上体育交流体系,为学生营建优质的线上交流环境。比如,学生自主创建了羽毛球交流群,在课余时间,自主组队进行羽毛球练习,以增加体育运动时间。
(3)在教学管理平台中,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信息栏,让学生自主填写。教师可依据学生体育喜好,开展针对性体育信息推荐,以顺应学生体育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
(四)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课程教学
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进而可以不断优化体育课程教学,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平台搭建,整个教学评价体系要完善且具有针对性,要涵盖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个方面[4]。
在线上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平台向同学们发布调查,还可借助学校第三方系统进行评价,同时还可实现同行间的互评。
在线下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着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优化,可以采用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不断优化体育教学。
总结: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也势必要进行改革,不能只依赖于传统的线下教学,要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加强各项体育课程资源完善与更新,创设多样化体育活动与实践课程,增加学生体育运动时间,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凤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07):94-98.
[2]李萌.疫情后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山西青年,2021(11):131-132.
[3]李瀚.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3):153-154.
[4]任加慧.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职体育教学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79-180+182.
作者简介:
谢创雄,出生年月:1969年12月,男,汉族,广东省揭东市,毕业院校:韩山师范学院,毕业专业:体育教育,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李栋,出生年月:1993年4月,男,汉族,河南省荥阳市,毕业院校:广州体育学院,毕业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