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形式 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高中数学作业的几点思考

2020-11-04 06:50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733000何雪琴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布置题目笔者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733000) 何雪琴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当上完一节课后,教师都会布置或多或少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尤其是高中数学学科,每天布置10多道数学题,似乎成了“标配”,而“超标”现象也屡见不鲜,“早练”、“午练”和“晚练”的“三练”模式,在许多学校十分盛行.有些教师信奉“熟能生巧”,认为多练总比少练好,于是久而久之作业成了一种形式,很少有人去研究它的内涵与作用,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令许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因而无法实现作业的最终目的.因此笔者以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作业形式必须创新,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思考一: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否因人而异?

据笔者调查,高中数学作业基本采取统一模式,即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上交时间,统一批阅,教师统一选评.这些作业题从难度上看一般会包含三类问题:基础题,中档题和较难题.从每天的作业批阅来看,基础题学生都会做,中档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而较难题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由此可见,统一要求让所有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所有作业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在平日里经常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快速完成作业;能力平平的学生则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完成,他们挑灯夜战,作业做到深夜十二点的不在少数,令他们疲惫不堪;而班上总有几个后进生无法完成,于是第二天交作业时他们往往“一抄了之”.可细细一想,学生不能准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吗?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是否适合每位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那么我们给学生布置可否因人而异?

大家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一学就会,而有的学生则对知识的领悟却总是慢几拍,要让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完成同一份作业,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为了让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并品尝成功的喜悦,笔者以为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不可千篇一律,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的做法是把统一要求的作业改成“菜单式”作业和“递进式”作业.

所谓“菜单式”作业,就是教师根据所授班级中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提供知识点一致而难度不一的多份作业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加以选择,并独立完成.所谓“递进式”作业,就是指题目难度上的递进,从基础题开始,难度螺旋式上升,具体分为A组题(注重基础),B组题(难度一般),C组题(知识向能力在转化)和D组题(拓展创新)要求学生从四组题目中选择两组加以完成.实践证明,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这不仅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且让每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了最优发展,从而让整个教学班的数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思考二:作业非得要老师来布置吗?

长期以来,受应试的影响,大家都认为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天经地义,哪个教师不布置作业,就是失职.然而笔者要问,作业非得要老师来布置吗?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经常会向老师打听明天或后天的作业,知道后他们往往会提前完成,这时的作业已成了一种形式,学生只求完成,不求质量,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成为作业的“奴隶”,而是成为作业的主人,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根据课上所授的内容,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去找题目,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或学生之间相互布置作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从布置作业角度看,教师也应成为学生作业的引路人,而不是“垄断者”.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作业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选题与做题,此举不仅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从“学习者”向“研究者”转化.

例如在学习完了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求三角函数值域或取值范围的“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给自己布置至少三个题目,并说明方法.由于学生们的能力水平不一,笔者允许两位或三位学生合作完成.这里笔者撷取学生作业中的几题(答案略),与大家分享.

1.通过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

题2 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

题3 当a∈[0,2]时,求函数y=(sinx+a)(cosx+a)的值域.

3.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

题8 已知函数f(x)=(sinx+cosx)+|sinx-cosx|,则f(x)的值域是.

4.利用三角变化公式转化为三角函数y=Asin(ωx+φ)+b的情形

题10 求y=sin2x+2sinxcosx+3cos2x的最小值,并求当y取最小值时的x的集合.

教学实践证明,在单元复习阶段,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切实可行,且十分有效,这种作业形式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把问题看得更深更透.

教师从来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应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个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合作学习,才能让他们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思考三:能否将作业的“被动做题”模式改为“主动研究”模式?

说到数学作业,往往让人想到就是做题,做数学练习卷,似乎只有做题目才能学好数学,这种传统的“被动做题”的作业模式看似十分合理,笔者却认为值得商榷.笔者以为这种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作业模式,长此以往,能让学生感到疲劳感,甚至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某个角度看,一个只会做题目的学生,充其量就是一台“解题机器”,永远也成不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基于此,笔者在想:能否将作业的“被动做题”模式改为“主动研究”模式?

笔者经过长期研究与实践发现,数学作业的形式完全可以做到多种多样,让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如搜集数学名人的故事与命题,以此来传承和弘扬数学文化;结合所求内容与生活,编制数学应用题,以此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与实用性;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并择优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小论文的题目可以是对章节知识点的总结和学习感悟,可以是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是对一类问题的解法的研究,也可以是一题多解的研究等等,这种“主动研究”的作业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例如,在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我布置了下面一个作业题,要求学习从一题多解角度加以合作研究,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本文摘录如下,供读者参考.

导数的应用是教学的难点,有些问题教师也很难搞定,而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却能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从中教师也受益匪浅,真可谓“教学相长”.

有道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高中数学的布置我们也应该力求“不拘一格”.只要作业形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就要大胆的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布置题目笔者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老师,别走……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特别号都有了
追根求源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