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策略

2020-11-03 06:23曹月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

曹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解答,其看待事物的思维尚不成熟,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思维导图;心理活动课;初中

1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首先,思维导图适用于解决一些现实中的困境问题、人际冲突、抉择、利弊分析等这类成长中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应对,学生常常受限于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因难以全面思考而困于其中。引入科学的思维模式后,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学生常常會生发出新的灵感和应对方式,这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问题应对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思维导图对于图形、文字、结构和颜色的综合运用,也使得这种形式很适于自我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单纯用文字进行自我探索时,会受限于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不少学生会因为要写很多字而心生畏惧。用心理画的方式探索自我时,又难以得到相应的解释,绘制时也容易偏重于当下状态。而思维导图则完美综合了两项的优点,用简单的方式呈现了最丰富的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也会融入情绪、情感、态度,可以以轻松的方式实现对自身更全面、更丰富的认知。最后,思维导图的绘制和解读不难,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和思维风格特点。

2思维导图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实践

思维导图应用于心理活动课,一般需要连续几个课时,如果学生没有思维导图的基础,还需要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进行简单的讲解。思维导图的本质是发散思维与分类逻辑思维的综合,在形式上(比如,一个主分支用一个颜色,主分支与次分支之间的线条要有粗细之分,文字要写在线条上,整体形状是放射状的等)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可以根据内容放松对形式格式的要求。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有一些前期准备,具体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知识的准备指的是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常识以及绘制主题的前期思考,所用材料主要包括一张大白纸、草稿纸、彩笔、铅笔和橡皮。绘制时,从横放的白纸中间起笔,内容上,从中心词开始放射状向外延伸。其中,关键词的生成、分支内容完善和色彩图形的运用是三个最主要的环节。心理活动课在引入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的同时,也需要在这三个环节赋予心理活动课以特殊设置。

2.1关键词的生成

2.1.1自上而下引入经典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是需要厘清各级主题的从属关系的,如果由学生自主思考,一级分类和二级分类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引入经典的科学思维模式将有利于学生全面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绘制思维导图,进而帮助他们更全面地分析思考一些有难度的生活或学习问题(比如“宿舍里有人熬夜学习影响我休息,我要不要告诉老师”或者“我要不要加入校舞蹈队”等现实问题),进而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2.1.2自下而上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深度探索自我

自上而下的套用模式对于学生来说,降低了难度,可以产生丰富而细致的思考,但对于一些比较个性化的内容,却会因此丧失人的个性化。比如“认识自我”这个部分,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本身就是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更多采用自下而上的过程,由自由联想的三级词汇,逐步分类汇总,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二级词汇和一级词汇。在逐步汇总的过程中,也会想到新的一级或二级关键词,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个形式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一定的挑战,但逐步形成的思维导图会更具有个性化特点,也会更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

2.2分支内容逐步完善,团队合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意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既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例如“遇到问题该怎么办”这一课中,选取了学生中最常见的共性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困境或者挫折。如果单由个人思考,容易陷入困局,而采用团队头脑风暴法的话,则会激发学生创造性,涌现出更多元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真正地面对问题和解决困境。需要注意的是,头脑风暴法要注意禁止评论和批评,允许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观点,平等自由,独立思考,以及越多越好的数量追求。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更高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3色彩图形的巧妙运用,有利于学生宣泄情绪,充分表达自我

色彩和图形的运用是思维导图在思维图示中大放异彩的重要环节。在一般知识性内容的思维导图中,色彩和图形运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记忆,而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可以将绘画心理学的一些要素融入其中,鼓励学生选用恰当的颜色表达自己对该分支的情感态度,用涂鸦、符号、图像来代替关键词。这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成为一个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绪宣泄和交流表达的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因其简单明了的特点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心理干预的效果。初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设计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陆瑛.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9,8(42):69-70.

[2]余迟.初中心理活动课“五梯进阶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6):33-35.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初中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