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化学教学

2020-11-03 06:23郑宝成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双减初中化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立足学科阵地,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要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灵活教学,贴心的课后服务,提高学生作业效率,努力实现“减负增效”,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优化教学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在学校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生的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立足学科阵地,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我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我们必须遵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贴心的课后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设计在“双减”背景下的最佳课堂教学方案。

一.“学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是优化教學过程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1]。因此,教师坚持以学定教,实现由教学向学教的转变,这是“学为主体”的最好体现,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志。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应有针对的备课,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过程优化程度的关键在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突出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活动中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CO2的性质”一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可通过故事事例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使用优点,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调动和激发的学习情感;采用“生生讨论”和教师演示实验“干冰的应用的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学生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联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判断、灭火的原理等实验,拓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二.“减负增效”,提高学习效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航标

教科研的成果和教改的实践证明,必须突破教学过程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即双基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2]。学校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念和、态度,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优化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和教育的协同发展。

双减工作落实后,要实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学习与教育的效果。

(一)突出学科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中学时代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化学教学中,认真挖掘唯物辩证法素材,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他们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连续12天的实验所表现的严谨科研态度和探索的科学精神;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化学发展上曾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历史使命感。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掌握学科思想与思维方法。化学思想是学生化学思维方法内化的结果,它有别于技能的培养[3]。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化学素养。比如,有关气体收集方法的教学,如果教师能从气体与空气密度大小比较的角度作进一步的理解与探讨,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气对气的排挤,这时,学生所得到的是化学知识更是融合了物理知识在内的跨学科的思维方法,由此,学生也就不难得出排水集气法实际上是“气对液的排挤”。学生如果掌握了收集气体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思维方法,那么,后续学习中出现的诸如“由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衍生出的其它集气法”、“气排水法测气体体积”、“喷泉实验(可视为液对气的排挤)”等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强化实验的探究性和中考题的指导性

在教学中引导了学生采用对比实验分析和研究,归纳和迁移一般规律,学生在相互讨论、猜想、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接纳、赞赏、互助,培养了合作精神,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内外适当结合中考题的指导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比如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性对比方案:⒈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在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3.用紫色石蕊试浸湿花、晾干后分别放入盛有干燥二氧二碳中。学生通过对比观察、迁移、归纳、交流与讨论,得出二氧化碳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学生在科学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养成了科学态度,获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课后再通过中考题训练,做到了既“用科学 ”,又“做科学”,实现了学习“减负增效”,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三.灵活教学,提高作业效率是教学过程优化的内动力

教学过程优化的核心是实施主体性教学,构建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根据学生主体实际,采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师生互助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和减少并提高学生课后作业效率,实现“减负增效”。

例如,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展示概念的发生、深化应用过程的角度,分层次地灵活设计教学程序。通过运用实验或其它直观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呈现较清晰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通过分析与讨论,促使学生由对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维,形成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辩析,再结合相关的中考题的训练与解答习题,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学生对所习得概念的理解,既做到作业布置的少而精,指向性明确,针对性强,又提高作业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内动力。

四.贴心的课后服务是教学过程优化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剖析其内心需求,以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从学业、情感、思想和课后服务等方面给予最贴心的帮助,用老师的热心、热情催化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激情。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立足学科阵地,更新教学方法,在实践和活动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洪明.江苏教育.2001,17:21-22

[2] 唐力 .黄都.化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5-46

[3] 郑长龙主编.化学实验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0~101

作者简介:郑宝成   高级   在职本科   350500   fczxzbc@163.com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双减初中化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