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冲
[摘 要: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内在源泉。重庆市酉阳县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在保护、传承、创新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重庆市酉阳县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
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民族长期共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其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构建出了异彩纷呈的民族特色,这些文化瑰宝对我国建设幸福中国、创建和谐社会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真正构建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体系。
一、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承机制
(一)构建民间原生态传承渠道
首先,相关部门在整理和搜集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资料时,要加快创设基层民族文化和传承工艺的传承中心,搭建起了民间艺人传播民族文化的舞台,使广大群众能够更加直观、立体、清晰地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
其次,相关部门要完善民间民族文化传承者的保障机制。如:通过发放政府补贴、予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措施,使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传承者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利于其将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中。
最后,帮助文化传承人或民间艺术家建设相关的授课地点,支持、帮助并引导其收徒授课,培养更富有激情和年轻的传承者,使传统文化和工艺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和恢复。
(二)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传承渠道
首先,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培养相关人员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或传统工艺,并通过演出平台、文化下乡、制作演示等不同的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中的精粹内容展示给广大的基础群众,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并热爱传统工艺,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构建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教育部门要以此为载体,与高校或民族院校达成共识,开设相关的民族艺术专业课,将丰富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引导师生研究民间艺术技艺,进而培养出能创作、能探究、能表演的多重技能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重庆市酉阳县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创新拓宽现代传媒传播渠道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对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科学价值的民俗文化,应通过图书、广播、影像、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常态性和系统性的展示,扩大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艺术影响力和价值。此外,对于极具表现价值和传承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要及时以视频、图片等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保存,并建立系统、整体的档案,以便后期的研究和传播。
二、完善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的保护措施
(一)抢救和保存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遗存
在重庆市酉阳县有许多优秀且珍贵的传统工艺和少數民族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化和工艺已濒临绝迹。因此,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保护机构或工作人员就要及时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抢救性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工艺或民族文化。
首先,组织相关专家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用复旧、封存、影像等手段,对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可抢救部分进行整理,并将其规整到相关的文化机构予以长期保存和修复。
其次,要全面发挥文化博物馆的弘扬和保护作用。相关部门可将酉阳县的文化典籍或传统工艺作品进行选择性展览,促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合理展示和科学保护,从而全面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
(二)科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视民族文化保护
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两面性,既能够为少数民族带来经济效益,又会使少数民族的人文氛围和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盲目发展、过分开发旅游经济都会直接影响酉阳县少数民族的自然变迁进程,最终会出现文化断层,甚至文化消失的不良现象。
因此,相关部门要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持续性的旅游产业发展观,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基于少数民族的发展需求视角,将发展和保护双管齐下,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建立、健全相关的民族文化法律法规,并根据酉阳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保护机制,避免优秀文化被人为的破坏和流失,最终真正实现酉阳县少数民族文化的深远传播和长足发展。
(三)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力度
学生既是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又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在重庆市酉阳县的各级院校中开设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课程,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切实将自身发展与民族文化发展建立紧密联系,从而推动学生深入了解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又能够全面增强学生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比如,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相对较高的学校,校方要积极、系统、全面地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并引进传统文化理论饱满、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师资力量,传授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意义,以此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此外,各级学校和教育可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展演活动”,引导各级学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创新、了解本民族历史的活动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树立起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正确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高速迈进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影响了民族的未来发展。故而,我们要认真审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方位挖掘少数民族本土文化中所沉淀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保护民族的“文化根”,切实让民族的智慧创造源泉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潘雪虹.全球化时代乡村本土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