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涛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过程,导致学生的个体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这对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从课堂趣味性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大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小学数学课程充满学习兴趣,才能在数学课堂中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认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堂趣味性
在小學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具象化思维,而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和逻辑意义的学科,需要学生多思考、多动笔练习以提高成绩,因此许多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厌学的态度。许多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数学,而且教师讲课的方式也不能让学生接受,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已成为目前数学教育课堂中存在的一种通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需要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发掘数学的魅力,这样才能形成学生乐于学习、懂得如何去学的良好局面。本文主要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通过游戏开展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积极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把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到课本知识,潜移默化进行数学学习。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的兴致也得到了提高,积极的力量被调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游戏活动时,需要将游戏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愉快、乐趣。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折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小游戏,在课前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纸张和胶水,开展折叠竞赛小游戏,表扬和奖励折叠方式最多的学生,惩罚折叠方式最少的学生打扫卫生。通过这样的课堂小游戏,不仅会极大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绞尽脑汁思考还有哪些折叠的方式方法,在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构造的了解,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是对普通常识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升华的过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更好地思考问题,还能帮助他们学习其他衍生的学科。具象化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模式,所以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将小学数学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知识中能够找到实际依托,能够在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中看见生活的影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简单更轻松地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不能直接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对课本中出现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应根据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数学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提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开展本节数学课程:大家喜欢动物吗?这次假期就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吧。通过这种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建立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关系:动物园的门票每个人45元,那全班同学一起去一共需要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生活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既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智慧和情趣的过程,因此,要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教师应该转变旧式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关系转变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充分尊敬和信任学生,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就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因此,打造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堂,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在这种课堂上,数学的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评价他们学习的情况,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法和课程手段进行了调整,从而使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趣味性,使小学数学课堂不再乏味枯燥。广大教师应该不断地从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更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唐龙建,王丽华.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讨[J].才智,2016(18).
[2]阳艳.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分析[J].才智,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