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贺大任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长春 130118
旅舍是供旅游的人或其他客人借宿的营业性质的房屋.在古代泛指借宿的房子,之后又添加了商业含义.我国大型的、现代化的旅舍、酒店类场所直到1927年之后才在北京出现,即“中国旅行社招待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人们对旅舍品质的要求逐步提升,旅舍建筑的设计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身处旅游景区范围内的旅舍,良好的住宿体验可以给景区增加印象分,景区的运营同时也对旅舍的人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产生良性循环.
新时期旅舍建筑的造价越来越高,所使用的材料越来越昂贵,但在设计理念上还不够成熟单纯,对于欧美、日韩风格的模仿而没有结合当地文化的建筑只能显得不伦不类[2].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旅舍建筑的设计水平,文化性和体验性代替高昂的造价逐渐成为旅舍品质高低的标准.在现代旅舍产业的发展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例子值得借鉴,如四川青城山的一些道教文化旅舍[3].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可以总结经验提升设计水平.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修道之人奉老子为教主,将其思想与著作《道德经》神圣化,以“道”作为道教的思想基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即是人与天地相处之道,修道之人通过辟谷、导引等方式沟通天地以求长生不老、白日飞升.“道法自然”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不仅应用在修炼方面,还规定了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记载:“不得妄凿地,毁山川;不得塞池井;不得妄开决陂湖.”类似的教义能够反映出道教自然无为的建筑生态观.
从文化性角度来看,许多现代旅舍缺乏自身个性转而去模仿一些国外的设计或者干脆用昂贵材料堆砌而成,这些都可以解读为文化属性的缺失.道教文化可以赋予旅舍独特的精神内涵,其教义中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是一种倡导人与天地互相交融、顺乎万物、回归本心的思想境界.这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谋而合.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旅舍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将道教文化注入到旅舍设计中,既能使旅客直观感受到中国土生土长古老宗教的魅力,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所以,旅舍建筑在文化角度对道教的借鉴并非偶然而是由二者内在联系决定的.
从体验性角度来看,顾客的居住感受是旅舍体验的基础;而好的旅舍不仅要从基础功能和服务上令人满意,同时也要从空间设计、色彩搭配、绿化装饰等方面凸显人文情怀.在当今标准化设计的大环境下,旅舍的设计风格具有趋同性,为了避免体验的僵化,设计师在设计中引入道教文化作为变量,本着“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原则,追求简单实用的空间、自然朴素的色调以及随形就势的绿化布置.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给人远离都市繁华喧嚣的出尘体验安抚心灵、释放压力.因此,在旅舍建筑的体验角度融入道教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下对于精神文明的必然追求.
人类漫长的建筑史同时也是人们探索如何创造空间、利用空间的过程.一栋建筑作品通常是设计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而人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想象力的边界.建筑师感受大自然将对事物的思考反映在建筑作品中,对于空间不同的营造方式会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概念体现了他对于建筑空间处理的态度,这种概念与道教“大道至简”的思想不谋而合.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揭示了世间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在经过后天衍化才变得复杂.在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下愈发完善的建筑技术推动了更加复杂的空间形式的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结构也相应的繁复而变得难以理解,这不禁让人产生对于更加简洁纯粹的空间形式的向往.在旅舍建筑的设计中,清晰简单的空间流线能够降低旅客的学习成本,在初次入住时就可以直观地明确自己所在位置和将要前往的地点,而不用花费多余的时间精力投入在对方向和指示牌的分辨上.在视觉层面上,用少而精致的手法营造空间能够提升空间的格调,既符合道教中大道至简的营造原则,亦是对现代简洁设计风格的延续.青城山芗吟青城旅舍位于青城山后山深处,距离无人区一步之遥.
由于大量使用落地窗以及开敞的交通空间,住客对旅舍的功能和流线一目了然.背山一侧为客房区域,客房右侧是旅舍的餐厅和读书休闲空间,中央是带有枯山风格的院落.旅舍的设计者将现代工业风与道教朴素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在庭院中利用毫不花哨的竹墙和洁白朴素的波浪形院墙构成简单的几何关系, 既保持了一定的私密性又不影响采光,于行走的关键处刻意采用锈迹斑驳的铁管作为栏杆,创造了干净舒适的活动氛围.
在现代旅舍建筑的营造中首先要把握人的尺度,设计师要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揣摩用户的需求.在空间的营造上以满足最基本的安全性为前提,完善合理安排空间功能性为基础,萃取道教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精华用以提升空间品味.从物理和精神双重层面上营造空间体验,充分发挥“少即是多”和“大道至简”的空间营造理念.
一栋建筑的基本属性主要有时间性、空间性、工程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以及地域性,其中时间性是建筑最难以把握的属性.具体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设计手段和设计内容层面.设计师在旅舍建筑的设计中引入时间体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最常用的一种是对旧建筑的改造.陈旧的老建筑伫立在那里本身就是时间的纪念碑,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在旧建筑的旅舍改造中摆脱不了对于时间的思考.设计师在改造中通常遵循道教“自然无为”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姿态和风味,让时间元素作为一种空间精神的表达.青城山路之青城旅舍(见图1)是由两座近两百年历史的互相穿插的宅院改建而成,在面对这片川西风味的老宅时,设计师有着自己的坚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房屋的整体结构不变,甚至连瓦片也舍不得换掉,只是按照原来的颜色重新粉刷了墙壁,并将四合院的中心布置成水景,取道教“上善若水”之意,四周的客房也自然成了水景标间.就连旁边的农舍也精妙地改造成了创意餐厅,大面积的落地窗把自然景致引向餐桌.整个旅舍的装饰尽可能地用现代手法来营造老宅过去的时间体验,使入住的旅客产生旧而不破、新而不奢的感觉[4].
图1 路之青城旅舍Fig.1 Road of Qingcheng hostel
这种旅舍的营造方式通过有选择性的保留农舍、墙壁、瓦片、木质隔板以及雕刻等具有历史印记的特定元素,将身处其中的人拉进旧日里田园牧歌的生活节奏和青城山返璞归真的道教氛围中,使旅舍的时间轴在两百年甚至更久之间拉伸,强化了时间在旅舍建筑中的体验性.
在新建旅舍的时间体验营造上,设计师会刻意选用一些能够还原历史风味的建筑材料,例如原始的毛竹、原木、瓦片等.这种旧材新用的手法既丰富了旅舍的年代感,同时也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对成熟的施工技术亦节约了建造的成本.武当山隐仙别院坐落于武当山景区内,其东院位于著名道观紫霄宫东侧,是武当山最具代表性的道教旅舍之一(见图2).院内的东天门和明神道距今已经有600余年历史,旅舍建筑采用湖北最传统的建筑风格,在选材和形式上都具有明显的荆楚韵味.屋顶通常较大而曲度很小,屋角也并不翘起,彰显质朴刚健的气质,硬山的造型具有防风防火的作用,亦迎合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图2 隐仙别院[5]Fig.2 Hidden fairy court
纵观全球的旅游和建筑相关行业,旅舍建筑的设计已经从实用化转向多元化发展,文化旅舍的概念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兴起.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拥有像道教文化这样的传统瑰宝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道教文化中的“大道至简”、“自然无为”等思想既是人类所追寻的目标同时也是旅舍设计的理念之一.只有了解并合理运用道教文化,才能让其服务于旅舍的设计,为住客提供良好的住宿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