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婷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吞咽障碍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进食、语言等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统计显示,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7%~74%,慢性期的发生率约16%[1]。大部分吞咽障碍发生在口咽期,表现为重复吞咽、进食时间延长、反复呛咳、构音障碍等。本病主要是由控制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上括约肌及食管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引起,明显增加了患者误吸的风险,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对预后也有严重负面影响[2]。常规鼻饲管进食、胃部造瘘虽可暂时解决进食问题,但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对吞咽功能的恢复也无明显帮助。西医借助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综合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吞咽肌群功能,帮助吞咽反射的皮质控制重建和修复。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与气虚血瘀、痰浊痹阻有关,治疗关键在于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主[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0 例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1.7±9.4)岁;病程2~8 周,平均病程(4.9±2.6)周;平均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3.11±0.45)分。对照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0~79 岁,平均年龄(61.6±9.8)岁;病程2~8 周,平均病程(5.0±2.5)周;平均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3.16±0.47)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符合《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 版)》[5]中咽期吞咽障碍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风痰阻络型,均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呛咳、言语不清、痰多流涎等症状,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完成各项实验。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认知障碍或失语、真性延髓麻痹者。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电刺激等西医治疗。①常规西药。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次,每晚口服1 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75 mg/次,每晚口服1 次;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20 mg/次,每晚口服1 次;尼莫地平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10),30 mg/次,1 次/d。②吞咽功能训练。用棉签沾少许凉水,在上颚、舌根及咽后壁处点触,刺激口咽部肌肉进行吞咽动作,30 min/次,嘱患者在非进食时间自主做吞咽练习,进食时根据水-流食-半流食-软固体-硬食物的顺序,根据患者的耐受性逐渐过渡[6]。③低频电刺激。使用VitalStim 电刺激仪,设置电流5~11 mA,频率50 Hz,断续波1∶3 s,共4 个治疗电极,第1 电极置于舌骨上方,第2 电极置于甲状上切迹上方,与第1 电极紧挨,第3、4 电极与第1、2 电极之间等距离放置,30 min/次,1 次/d[7];共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涤痰汤加味治疗,涤痰汤组方:制半夏15 g、制南星12 g、炒枳实12 g、茯苓12 g、白术12 g、人参15 g、丹参10 g、川芎10 g、当归10 g、橘红10 g、竹茹10 g、石菖蒲10 g、炙甘草6 g、生姜6 g;随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 g;痰湿者加竹沥10 g、炒薏苡仁15 g;血虚者加熟地10 g、白芍药10 g;阴虚者加生地黄10 g、黄精10 g[8];1 剂/d,水煎2 次,早晚各服用150 ml,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SA 评分、NIHSS 评分、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 评分。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吞咽障碍消失,进食、语言等均恢复正常,洼田氏饮水试验达到Ⅰ级;显效:吞咽障碍显著减轻,进食基本无碍,语言功能明显提高,洼田氏饮水试验提高2 级;有效:吞咽障碍有所减轻,进食、语言等功能有所好转,洼田氏饮水试验提高1 级;无效:吞咽障碍无任何改善,进食困难,语言不清,洼田氏饮水试验无变化[9]。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SSA 评分、NIHSS 评分、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估吞咽和神经及语言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评估吞咽障碍的改善情况;采用SWAL-QOL 评分评估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治疗前后SSA 评分、NIHSS 评分及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A 评分、NIHSS评分及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 评分、NIHSS 评分及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A 评分、NIHSS 评分及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A 评分、NIHSS 评分及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1.91±0.42)分低于对照组的(2.73±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SWAL-QOL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WAL-QOL 评分(647.95±29.61)分低于对照组的(762.87±27.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WAL-QOL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WAL-QOL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巨大。吞咽障碍容易引发误吸,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且反复发作,甚至造成窒息,其还增加了营养摄入的难度,导致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发生率升高,甚至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西医常规使用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脑神经功能等药物进行对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稳定病情,改善预后,但受损的神经功能修复速度较慢。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能够协调口咽部肌肉及神经的功能,提高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修复双侧皮质脑干束神经功能,提高对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控制力[10]。
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痰浊为标,导致痰瘀互结而发病。涤痰汤根据本病的病机特点,能发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功效。方中制南星、制半夏燥湿化痰、散结消痞,清除久郁不化的痰浊;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枳实、橘红、石菖蒲破气消积,,行气化痰,开窍醒神;丹参、川芎、当归活血化瘀,补血行血;竹茹涤痰开郁;人参补益心气,安神益智;生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行血、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可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脑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机体免疫等,促进卒中病灶的缩小及修复[11]。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效果确切,有效提高了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