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伟
小儿脑瘫属于一组持续存在的活动受限、姿势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障碍等的综合征,多是因为婴幼儿和胎儿发育过程出现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引起。小儿痉挛型脑瘫可引起较多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为运动发育障碍,若未给予及时诊治,后期恢复迟缓,对患儿心理与生理产生严重影响[1]。而对于小儿痉挛型脑瘫多因中枢运动神经细胞损害,导致肌张力异常升高,出现病理性原始反射。西医通常是对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有限,而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的探讨热点[2,3]。本研究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给予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0 月~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和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每组33 例。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患儿中,女12 例,男21 例;年龄6 个月~10 岁,平均年龄(28.45±30.62)个月;肌张力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2~4 级,平均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3.11±0.31)级;轻度痉挛13 例、中度痉挛10 例、重度痉挛10 例;发病时间1~20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8.11±4.25)个月。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患儿中,女12 例,男21 例;年龄6 个月~10 岁,平均年龄(28.21±30.63)个月;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2~4 级,平均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3.11±0.42)级;轻度痉挛12 例、中度痉挛11 例、重度痉挛10 例;发病时间1~20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8.21±4.3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0.5~10 岁;③患儿无严重心肝肾脏器病变疾病;④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CT 检查,诊断明确痉挛型脑瘫,本研究治疗方案经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触觉、听力和视觉障碍儿童;②合并重度智力低下的患儿;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不适合实施康复锻炼的患儿;④无法配合治疗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患儿给予康复训练运动锻炼。根据患儿情况给予Vohta 和Bobath 运动疗法治疗,保证运动量充足,每周训练时间≥5 d,运动量根据患儿情况而定,每天上述运动疗法实施时间为30 min,结合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指导患儿进行捏橡皮泥和搭积木等娱乐活动,指导家属在家中协助患儿每天开展康复锻炼。
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患儿给予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具体方法为:以先针灸后推拿的顺序治疗。①针灸:选择的主要穴位是印堂、三阴交、百会、肾俞、内关等,配穴是听会、承浆穴、神门、曲池、合谷以及印堂、天柱等,每3 天针刺1 次,每个穴位行针10~15 s 后出针,持续3 个月以上。②推拿:对于四肢功能障碍的患儿,给予攒竹、印堂、百会、四神聪和头维、太阳穴、天柱等腧穴点揉,并对上臂前臂进行滚法揉法放松,进行手三里、曲池、肩贞穴、肩髎穴和天宗穴等腧穴点按,根据运动功能障碍情况,配合牵拉和内收等动作,达到舒经活络目的。1 次/d,30 min/次,治疗3 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GMFM 评分、治疗效果。GMFM 评分内容包括仰卧俯卧、坐位、站立、爬和跪、走跑跳,评分越高,功能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GMFM 评分达到正常水平,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I 级;有效:GMFM 评分改善,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为Ⅰ~Ⅱ级;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低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仰卧俯卧、坐位、站立、爬和跪、走跑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仰卧俯卧、坐位、站立、爬和跪、走跑跳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高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比较(±s,级)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比较(±s,级)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 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患儿治疗显效18 例,有效15 例,无效0 例,总有效率为100.00%;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患儿治疗显效10 例,有效13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是69.70%。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对于小儿脑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颅内出血和脑缺氧、早产以及脑畸形发育等,主要病理变化在于出现不同程度大脑皮层萎缩、脑回变窄以及脑沟增宽的现象[4,5]。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是中医治疗范畴,小儿痉挛型脑瘫在中医中属于“五迟”,病因为气血不足、肾阳虚衰、风寒袭阳等导致筋骨肌肉失去濡养,治疗以疏通筋络与补肾补虚为主要原则。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关节功能障碍[6,7]。推拿治疗可纠正异常姿势,提高脑可塑性,改善运动功能,疏通肢体经络,促进肢体痉挛状态的改善,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抵抗力改善,且可增加肌肉张力弹性,改善关节周围血液淋巴循环,促进韧带活动性增强,并促使关节挛缩痉挛改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肌张力Ashworth 痉挛评定分级(1.52±0.12)级低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的(2.21±0.23)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仰卧俯卧、坐位、站立、爬和跪、走跑跳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高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组的6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具有较高临床有效性,可明显改善肌张力水平,缓解患儿的肢体痉挛,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综合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