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红
在中老年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不少见,拥有较高的发生率,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病症类型。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呼吸道不完全可逆气流受到限制,继而影响到患者呼吸功能的发挥。病情严重者,会引发呼吸衰竭合并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中医是我国历代流传的治病方法,关于中医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开始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其与常规西医治疗相结合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确保患者呼吸顺畅,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其中,观察组男32 例,女9 例;平均年龄(65.53±5.42)岁;平均病程(11.45±2.36)年。对照组男26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6.41±4.25)岁;平均病程(12.34±2.4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临床相关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无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精神类疾病,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下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综合评估,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病历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行抗感染、祛痰、无创正压通气、氧疗等治疗措施[1]。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在中医辨证方式下,对患者的病症类型进行划分。若患者属于痰湿壅肺型,在临床治疗中,可服用祛痰燥湿方剂进行治疗。该方剂中包含多种中药成分,如:橘红、陈皮、茯苓等。对于痰热壅肺型患者,选用有法半夏、瓜蒌、桔梗等中药成分的清肺化痰方剂进行医治,在配药时,需按照药物使用标准,合理把控各类中药的剂量。对于肺肾气虚型患者,所选用的药方中需包含人参、陈皮、黄芪等中药成分,在此基础上搭配干姜、补骨脂、制南星等成分,熬制成汤剂服用。若患者属于气阴两虚型,选用干姜5 g,沙参,党参、五味子均10 g,麦冬、黄芪均为15 g,熬制成汤剂服用。对于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在原来所配置的方剂中,适当增加其他的药物成分。例如:若患者存在血瘀证,可另外选用相同剂量的当归和红花,使用剂量均为5 g;对于痰湿闭窍的患者,另外添加2 g的苏合香。若患者属于痰浊郁闭证,在原有方剂中增加使用金银花和黄芩,1 剂/d,分别在早晚进行煎服,连续治疗1 个月的时间,观察效果[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血气指标。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相关规定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咳嗽等,完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观察APACHEⅡ的评分变化。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动脉PaO2、PaCO2。其中,APACHEⅡ评分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患者入院最初各项有关生理指标的最差值与既往慢性病史进行评分。在血气分析测量中,于患者治疗期间,合理使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完成患者血气的检测。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各项生命指标趋于稳定,患者呼吸顺畅,且APACHEⅡ评分减分率≥90%,部分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病情得到基本的控制,APACHEⅡ评分减分率已经达到75%~89%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病情未得到控制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mm Hg)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mm Hg)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在老年疾病的治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类型,气流阻塞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与异常炎症反应有着较大的关联。通常情况下,患者的病程较长,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机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缺氧等症状。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引发其他病症,如:休克、肺源性肺脏病等,气道阻塞情况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其中,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常出现的合并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在我国,多数慢性阻塞性肺患者死亡的原因均与呼吸衰竭合并症的存在有关[3]。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以往临床治疗中,通常以西医治疗方式为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涉及到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等内容。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在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治疗情况上来看,并未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心搏异常等,不利于药效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也探讨出了新的方案。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中医仍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中所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医学者陆续投入到了中医知识的学习当中,力求中医治疗方式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早日恢复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症类型,加上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正在逐渐衰弱,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加上疾病的存在,无疑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安全性更高、应用效率较好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4]。
从中医学的角度上来看,“痰饮”、“喘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大病症体现。通过对患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与患者肺气闭郁、痰液瘀滞症状的出现有关。此外,该病症的出现,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肾、脾等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肾元受损的患者,更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式,通过对患者的病症类型进行划分,明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痰湿壅肺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用了陈皮、橘红等中药药材,在祛湿、化痰止咳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对于痰热壅肺患者,临床治疗中所选用的汤剂中包含了瓜蒌、法半夏、桔梗等中药药材。在润肺止咳、养气宣肺方面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效果。另外,选用麦冬、五味子等含有多种中药成分的汤剂,能够改善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化痰、温经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5]。
从我国医学领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防治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将中医与西医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喘息、咳痰等,起到降低PaCO2的功效。在这种治疗方式下,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9]。为此,我国应加大对中医药干预的相关研究力度,总结临床治疗工作经验,找出不足,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使其更具可靠性和实用性价值。本次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中医辨证治疗与西医治疗方式相结合使用,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西医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使用,可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速度,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