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广宏 郝秀春 苏炳森 苏小杰
糖尿病为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分析其发病因素为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机体丧失生物作用,表现为机体消瘦,容易并发高血压,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水平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不知不觉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健康与经济负担。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机体长期在高血糖环境下会造成多系统功能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指导临床采取措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临床诊断糖尿病多采用实验室检查,常用的两种检验方法为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一种更为高效的诊断方法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7 年9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疑诊糖尿病患者77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 例,女37 例;年龄33~79 岁,平均年龄(56.52±15.28)岁;病程6 个月~10 年,平均病程(5.75±3.85)年。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存在高血糖症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伴肾脏功能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实施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①常规检验:取尿液10 ml 作为检验标本,检验仪器选择医院的尿液分析仪,利用干化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尿液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确诊为糖尿病。②生化检验: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实施无抗凝血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处理,经医院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受试者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血清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经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对果糖胺水平进行检测;经亲和层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于层析柱上增加血红蛋白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试者禁食12 h,5~10 min 静坐后取两份5 ml 血液送交检测,血清分离操作在2 h 结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口服法测定糖耐量水平,进食1 d 后,空腹状态下取2 ml 静脉血,让患者在4 min 内饮用200~300 ml 混合液(含葡萄糖水80 g),以空腹状态下为参照标准,若2 h 后未恢复正常,且显示尿糖阳性,则可判定糖耐量水平下降。禁食12 h,保持适当饮水,取2 ml 空腹静脉血,尽量选择清晨取血,采用氧化酶法检测。无抗凝血中血糖水平检测结果:空腹血糖水平>7.00 mmol/L,则检测结果阳性。75 g 葡萄糖与400 ml 水进行混合,让患者3 min 饮用完混合液,并取30 min、1 h、2 h 后的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于患者空腹12 h 取静脉血2 ml,抽血前保持静坐,静坐时间10 min,并检测血清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诊断标准: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利用色谱法测定EDTA 抗凝血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若检测结果>6.0%则判定为阳性。②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真阳/(真阳+假阴)×100%。特异度=真阴/(真阴+假阳)×100%。准确性=(真阳+真阴)/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真阳+假阳)×100%。阴性预测值=真阴/(假阴+真阴)×100%。③对比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对比 金标准阳性70 例,阳性率为90.91%(70/77);常规检验阳性58 例,阳性率为75.32%(58/77);生化检验阳性68 例,阳性率为88.31%(68/77)。生化检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5)。见表1。
2.2 两种检验方法诊断效能对比 生化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糖尿病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对比(n)
表2 两种检验方法诊断效能对比(%)
表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n(%),±s]
表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者尿葡萄糖阳性率及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n(%),±s]
注:与非糖尿病对比,aP<0.05
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伴随着老龄化加剧,该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患者发病后表现为高血糖,且多合并全身性并发症,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3]。该疾病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病因为遗传与环境方面。据统计,我国>20 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生逐年升高,发病后若控制效果不佳,会出现广泛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严重会并发双目失明、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与肾功能衰竭等,而且据统计>70%的,因此临床需要早期确诊患者疾病,并采取对症治疗方案。
临床关于糖尿病中晚期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当前临床并无治愈方案,但多数糖尿病患者中晚期疗效欠佳,因此减轻糖尿病的危害关键在于早期实施有效的防治方案。为提高早期的糖尿病防治方案,临床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案[4]。
传统糖尿病诊断中主要采用尿常规检验,该检验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操作技术成熟,但该诊断方法的精确性差,临床中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容易出现因病情诊断延误而出现医疗事故[5]。而且临床中因采用尿常规检验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进一步证实了尿常规检验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基于该诊断方法的不足,临床在当前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提出实施生化检验。生化检验弥补了尿常规检验的不足,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更好为患者提供服务。临床中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开展检验,可获取患者准确的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空腹血糖、果糖胺与甘油三酯水平,相较于尿常规检验指标,上述指标可为患者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提高疾病诊断效果,更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而指导后期临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生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检测需患者至少保持8 h 禁食,这段时间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相对稳定,因此检测准确度高。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中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具有不可逆性,且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因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至少可明确患者近3 个月的血糖水平,用于诊断糖尿病与控制糖尿病具有积极临床意义。糖尿病患者尿葡萄糖阳性率、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有学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与尿葡萄糖。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中是控制在一定阈值范围内,当血中葡萄糖水平轻微升高,肾脏可全部吸收葡萄糖,而尿液检测显示为阳性,但血糖处于升高状态,因此生化检验的灵敏性更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诊断中,与常规检验对比,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敏感性更高,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