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超荣
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疾病,而双侧腹股沟疝是其中一种,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1]。一般情况下,临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是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异物感、疼痛感等,并且具有一定复发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腹股沟疝常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群,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在腹股沟疝治疗中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式,前者仅能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并不能取得治愈的效果。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可靠方法,复发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选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82 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82 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3~67 岁,平均年龄(46.82±7.95)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2.27±0.58)d。观察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5~66 岁,平均年龄(45.93±6.98)岁,病程1~5 d,平均病程(2.36±0.8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嵌顿或绞榨疝;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等情况;心肺功能衰竭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切口位于肚脐下缘2 cm 处,建立CO2气腹,置入腹腔镜,将电凝钩、0.5 cm 导针、分离钳分别置入腹直肌外缘处和脐下缘,观察腹壁下及脐正中韧带血管走向。对直疝分离后,在疝囊中还纳疝内容物,将小斜疝完全剥离,结扎断离大斜疝,在直疝三角、疝内环口覆盖补片,并保证完全覆盖,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脐下行纵形切口,长1.5 cm,切开腹直肌前鞘中间部位,分离至腹直肌后鞘,在切口处插入导针,长为1.2 cm,建立CO2气腹,放入腹腔镜,用镜头分离腹膜前间隙与耻骨后间隙,将0.5 cm 的导针置入脐下5 cm,且在脐下10 cm 也置入0.5 cm 导针,扩大腹膜间隙,对疝囊进行分离,放入补片,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远期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远期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4.88%与对照组的2.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远期复发率对比(n,%)
腹股沟疝在临床较为常见,有研究表明,在成人腹股沟疝中双侧疝占30%[3]。在双侧疝治疗中,传统入路手术方式需要两个切口,这就加大了安全隐患,并且手术创伤大,术后会出现瘢痕,对美观性影响较大,进而加大患者心理压力[4]。传统疝修补术为开放后入路,这种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早日康复,并且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广泛应用则能有效弥补传统上修补术的缺陷,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当前,腹股沟山修补术已经成为外科一种常规手术,但是标准的腹股沟山修补术术式依然存在很大争议。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腹股沟伤修补术应用价值更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使患者尽早回归日常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没有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使用广泛,主要原因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覆膜前,空间创建具有较大难度,并且解剖层次复杂,存在严重粘连等不良情况。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需要进入腹腔,切开缝合腹膜,可能会对重要血管及其他脏器造成损伤,进而出现并发症。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手术时间(93.28±7.73)min长于对照组的(62.91±5.3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19±3.27)ml、术后排气时间(24.16±6.94)h、术后疼痛时间(3.89±1.30)d、住院时间(3.67±0.65)d 与对照组的(21.38±4.23)ml、(24.38±7.33)h、(3.92±1.26)d、(3.62±0.72)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复发率4.88%与对照组的2.4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侧腹股沟疝治疗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已经是两种较为成熟的术式,相比于传统疝修补,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需要进入腹腔进行操作,并且由内向外观察,在腹膜前隙中放入补片。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主要为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使患者腹膜始终处于完整状态[5]。但是在临床上,两种术式的选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相比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操作空间小,并且视野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外将疝带拉回腹腔,并且将疝突出的缺口使用人造网片进行覆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于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治疗中,适用性较高,并且对患者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6]。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会在腹膜间植入补片,但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覆膜内将其打开,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直接进入腹膜间隙[7]。相比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手术时间长。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应用更加广泛。本文结果表明,虽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但是两种术式远期复发率较低,治疗效果差异较小。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开放式疝修补经验,并且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深入的了解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较好的掌握腹腔镜疝修补操作。有研究表明,在手术安全性方面,虽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进入腹腔,但是其视野更广,手术难度有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腹膜外进行操作,不需要通过腹腔,进而能防止对患者肠道造成损伤,避免其术后出现肠粘连等并发症,因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相差不大[8]。
综上所述,在双侧腹股沟疝治疗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