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创新教育有效途径探索研究

2020-11-02 02:26郝润芳程永强桑胜波李鸿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创新教育普通高校

郝润芳 程永强 桑胜波 李鸿燕

[摘 要]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院校。文章从高校、教师、学生的角度探索了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普通高校;创新教育;有效途径;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363-02    [收稿日期] 2019-10-16

一、引言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体现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水平高低、人数多寡决定了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界都在为创新教育水平的提高做着各种努力。

“珠峰计划”即《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是我国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为此,教育部选择了17所高水平中国大学的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所突破。

二、普通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困境

(一)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对教学不够重视

1.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教师水平。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4.48%的高校把提高教師学历学位层次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27.95%的院校将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首要目标,而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的高校仅占2.58%。这使得教师注重科研能力和科研考核,轻视教学能力的发展,更不用说花时间来研究创新教育了。

2.重“工”轻“文”。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多学科、多知识点的相互融合,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仍然保留了较为明显的理工科与文科的区分界线,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较少。本科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大学生在这个黄金阶段有着极度活跃的思维,良好的本科教育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造力的塑造不可低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大量各种学科经典著作的阅读及分析才能形成,但是我国大部分理工类高校在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重工轻文”或“有工无文”。除了通识教育类的课程,没有其他人文类阅读课程,以至于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逻辑不通、语言不顺,更不用说创新思维的形成了。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观念落后和教学水平偏低

1.重知识传授,轻学生体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师的观念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仍有差距。许多教师对本科教育的观念基本仍停留在知识教育、知识学习上,缺乏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的环节,这种观念几十年来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部分课堂仍然是满堂灌,没有讨论交流,没有应有的课外阅读,忽视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重视创新教育,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中部分教师仍然将科研当作最重要的工作,科研中的创造性没有应用到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创新意识

1.创新的欲望、意识和能力被禁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课堂传授,是被动的继承和接受,是严苛的、呆板的、反复的练习、抄写和记诵,大部分学生得不到主动深度思考的训练,个性受到了压制,想象力和判断力停滞不前,很多学生形成了盲目服从、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式,只会接受现成的东西,丧失创新的欲望、意识和能力。

2.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内在动力。成长的力量来源于学习,而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意愿,是一种自我扩充、成长的过程,就是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功利化的,从中小学开始就是试卷考什么就学什么,不去思考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学什么。

三、创新教育改革措施

要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必须不折不扣提高民族创新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更新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将创新教育举措落到实处。

(一)高校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角度,改革教育体制,把控全局

1.改革高校评价机制,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评价机制。对于高校而言,最大的“成绩”不是教学育人水平高,而是科研项目多、经费足、论文产量高。这种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必然导致高校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

要纠正这种不良倾向,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评价机制,坚持“以本为本”做到“四个回归”,不再把高校视为科研机构,而是回归教育的本位。其次在教师职称晋升和教育资源分配上,要加大教学的分量,而不是唯“论文”“项目”“经费”是举。

2.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世界名校耶鲁大学极其重视本科教育,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生教育和课堂教学上。进入耶鲁大学的新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不会安排专业课学习,而是不分文理涉猎所有基础课程,同时了解通识教育。在耶鲁大学为新生提供的课程中,有一门“经典阅读”(包括文化、哲学、历史等)课程,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也是最难修的课程之一。学生要完成这门课程不容易,需要累积庞大的阅读量和相关阅读分析的撰写,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训练。

(二)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角色,回归教学育人本位

1.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育过渡。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式、研究式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应进一步拓展延伸,除了课堂讲解之外,要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拓展阅读和自学;在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基于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思维方法上,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建立批判思维,要在继承以往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努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新的高峰。

2.教师应持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杂家”,不断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日常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三)学生应主动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唤醒自己的创新意识

1.更新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让他们懂得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敢质疑教师的权威,提出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教育才有可能唤醒学生沉睡在应试教育中的人格心灵、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2.增加学生与老师、同学及社会的互动,扩大课外阅读量。学生的创新意识、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不会通过阅读教材及被动的听课得到大的改变。学生只有通过主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通过大量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认知,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创新教育涉及高校、教师、学生,涉及教材、教法、教学设施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几次学习、几次研讨活动就能解决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爱华,杨淑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陈春花.大学的意义[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13.

[4]黄达人.大学的根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5.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创新教育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