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0-11-02 02:21杨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杨娟

摘要:中小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隐患。温儒敏先生一言道破“统编本”教材的推出目的:“专治少读书,不读书。”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从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的瓶颈入手,在分析7~9年级统编本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要尊重统编本编写体例,以统编本必读书目为蓝本,研究了如何构建第四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体系。

关键词:统编本;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是文化坚守与传承,更是理想境界的追求,阅读创造了人类与其他生命不同的文化。统编本教材对构建课外阅读教学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但是单靠一本教材还不足以支持整个课外阅读体系,因此,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读书习惯的角度去构建1+2+N的阶梯化课外阅读教学体系。

一、统编本背景下课外阅读体系的内涵和要求

1.    课外阅读体系的内涵

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阅读分为默读和朗读两大类;从阅读材料分,可以分为以音像视频为材料的超文本和以印刷品为材料的文本阅读;从形式分,分为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指除实体课堂之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其实质为非语文课堂的材料性阅读,其目的是将语文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延伸读物,全面、深入、个性地提高学生阅读视野和辩证思维、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2.    统编本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1)     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对推荐的文本设有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等模块,其目的是指导学生从学习单篇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

与传统课标版不同的是,在课外阅读中有多种形式的助学系统。有的在课前预习中就提出,比如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的预习栏目中写道“参考课后注释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课外阅读在积累拓展中提出,如《三峡》:“《水经注》在古代游记发展中有重要地位……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文言文自读课文,也有课外阅读的要求,如《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書,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2)     教材课本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如表1所示,在主要推荐的书目外,另外再推荐两本自读阅读书目,篇目选择主要与单元主题相契合或者属于同一类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对当时年代的时代隔阂,与此相适应和加强的是,推荐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都是同一年代作品。《海底两万里》之后,又提出可以进一步阅读《基地》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些文本都指向一类作品——对同一类型文本阅读方法的掌握大有裨益,衔接性有了较大提高。

(3)     名著板块改变必读和课外推荐阅读的比例

在名著导读板块,原人教版教材每学期在七年级推荐2部名著,到了八、九年级增加至3部名著,总共16部、统编本教材减少至12部,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读书少、不读书”的状况,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感受经典的魅力,通过名著阅读提升审美情趣及阅读水平。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

1.    对课外阅读缺乏认识和重视

长期以来关于语文课程为什么这么难教的问题不绝于耳,为什么语文学了十几年仍然不能掌握语文素养?原因之一就是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一方面,速食文化导致孩子们习惯于直接获得答案,而对课外阅读大部头、整本书浅尝辄止。其次,学生本身课业负担较重,很多教师、家长会担心课外阅读占用时间,甚至是不务正业,由于错误的认识,家长宁愿送孩子去低效的补习班,也不愿意引导孩子阅读,久而久之,课外阅读整体水平下降。

2.    碎片化阅读代替整本阅读

学生阅读存在严重的从二手资料中快速窥探名著全本的问题,有人称之为替代式阅读,学生本人并未参与阅读,没有融入到作品中,对作品一知半解,丝毫没有办法获取文本内核。在一线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获得经典的信息甚至来自于豆瓣、知乎、抖音这类短平快的APP,丝毫没有静下心来阅读的过程。一线部分语文教师将片段情节从作品中单独抽取,用讲义代替整本文本、用课堂肢解经典的方式粗暴肢解文本,使得学生一叶障目,更严重的是,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另外,市场上充斥大量未经筛选、粗制滥造的文学作品。使得课外阅读体现出浅层化、低俗化、快餐化、娱乐化的特征,消遣娱乐的文本多,博眼球而不深刻的情感小说受到喜爱,真正具有超越性的人文典籍阅读少。孩子的课外阅读过程没有人指导,从选择书目这一环节开始,就发生了偏差。

3.    阅读时间受到严重挤压

当前的学生除了各类补习班,还要面临各种新媒体的冲击,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信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对青少年一代的阅读习惯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此外,目前语文教师受限于备课、教学设计、课业批改等繁重的压力,一线教师疲于奔命,大量时间花在备课必读课文、应付各种检查、准备各种资料中,教师本身在阅读知识上不够丰富,阅读视野上有所局限,也起不到指导学生的作用。

三、统编本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体系构建的思路

1.    以必读课文为依托,构建1+2+N的课外阅读体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是由课文+写作+名著导读+课外推荐篇目构成。这就能让教师以课文必读篇目为突破口,搭载推荐的自主阅读篇目。例如前文提到的《朝花夕拾》为1,推荐的自主阅读篇目的《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为2,通过阅读1,强调阅读经典的意义、对“原典”的认识,从这个起点出发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名著阅读观,用2加以强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必读篇目和自主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向学生推荐内容相关、相近或作者相同,或精神内核一致的优秀的、经典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多元文化的优秀名著系列,满足学生多种阅读需求,这就是N。例如根据《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的特点,发现这三个作品都是通过日常故事的串联,借助某地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作者感情。因此,在对N的选择上,可以推荐一些经过时代检验,又能拓宽学生视野的经典书籍,例如《瓦尔登湖》《边城》《热爱生命》等。

2.    创新课外阅读方法

(1)     激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和参与的欲望

传统教学中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的教学方式人为肢解了文本,也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利用好教学中的拓展环节,以课内课文为依托,选择与之相关的文本作为课外阅读篇目。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先从趣味性强、矛盾冲突突出的课外篇目入手,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2)     借助整本书阅读,推动课外阅读质量

初中阶段每学期教材推荐的名著数量是6本,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的名著为《朝花夕拾》《西游记》《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湘行散记》《镜花缘》,在学期开始时,应设计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学期中,设计整本书阅读推动课,通过竞赛、成果展示等方式考核和推动整本书阅读;最后进行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将同学们阅读的心得、研究笔记等予以展示和交流。

(3)     激发学生读书的动机

除了兴趣爱好,现在学生自主读书的动机主要是考试需要和娱乐需求,学校要多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例如英剧《神探夏洛克》一度大火,而该剧改编自《福尔摩斯探案集》,本身也是七年级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    立体化阅读

对于那些不爱读书和时间紧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碎片时间听书籍的音频,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和影视媒介。例如八年级课文《社戏》是鲁迅的经典散文,可以推荐学生收听喜马拉雅APP上的《许子东说鲁迅》这类型具有文艺批评性质的音频,吸引学生走近鲁迅。

经典影视作品也能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七年级课文《戴上她的眼睛》是统编本初中教材中唯一一篇科幻题材篇目,学生也是第一次在课堂中接触科幻,可以借助电影《流浪地球》,通过影视剧中人物的表演和情节的推进,引导学生主动搜索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达到语文素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多维提升。

4.    制定学期阅读规划,分阶段落实课外阅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课业负担、年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课外阅读量和范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局观,在充分掌握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课内课外阅读量。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进度、阅读完成情况、阅读评价等方面,做好预先的统筹设计。

学校、家庭在课外阅读计划落实中,要做好配套、协调、图书配置的工作。学校教研组也应从学校层面,设计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对阅读计划的制定、实施、成果定时做交流和汇报。

5.    丰富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是能促使课外阅读持续推广、经久不衰的源动力,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建设要以激励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原则,充分保护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     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激發学生的阅读热情。四川成都金堂县某校老师在班级中采用课外阅读积分制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持续不断的热情,同时在班级中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每阅读完一本书,将填写一份由教师预先设计的阅读书目卡,包括图书基本信息(如背景、作者、书名、标题、版本、扉页、书后索引、参考文献、目录等体例)、过程检验信息(是否利用词典、工具书等辅助阅读)、文本的体验信息(文本主要内容、感受)、评价性信息(考察学生是否能读懂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如何看待文本的历史价值、联想到了什么作品等),定期根据学生填写的阅读书目卡进行展示、积分。获得积分的学生可以兑换诸如座位调换券等权利,用这种方式,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2)     制定科学的阶段性评价标准

在阶段性的语文测试中,加大课外阅读题目的比例,对于新课标中规定的内容,都应该入选考试范围。各种语文评价性考试中不能只有教材内容,而应该综合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水平、阅读方法。所以,课外推荐阅读的篇目都应该纳入阶段性考试范围。例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诗,推荐阅读的名著在考试中就应当予以体现。

(3)     重视阅读过程评价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除终结性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能力,对新的经典、文本进一步理解、融汇、研究和升华。因此,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

在测试能力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认知、理解、运用能力,着重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以阅读分析、阅读思想、阅读体验能力题目为主。

统编本教材本着“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的理念,以回归阅读为根本,以文化育人为目的。尽管如此,语文作为博识学科,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也不能单靠教材,必须走出文本至上和课堂禁锢的误区,从传统的“教”转向“读”。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3]   马进.教育与存在:语文教育的存在论阐释[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   李建军.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上),2015(09).

[5]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6]   胡敏.美国大阅读计划及对我国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启示[J].图书馆,2013(04).

[7]   朱永新.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J].党政干部参考,2013(06).

[8]   吴静.让课外阅读“课程化”——南京市北京路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情况掠影[J].语文教学通讯,2015(0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