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利 沈冬 林青凤 陈洁 何树燕 茅卫东
【摘要】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4例NSCLC患者, 均使用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生存时间, 并比较治疗前后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分、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 治疗后, 客观缓解率(RR)为59.26%, 疾病控制率(DCR)为87.04%。治疗后, 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6±2.1)个月, 进展后生存期(PPS)为(5.2±1.4)个月、总生存期(OS)为(15.2±2.8)个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3.70%)、粒细胞减少2例(3.70%)、贫血4例(7.41%)、恶心呕吐14例(25.93%)、腹泻18例(33.33%)、皮疹22例(40.74%)、转氨酶升高18例(33.33%)、口腔潰疡4例(7.41%)。治疗后, 躯体、情绪、社会、认知、角色、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疼痛、疲乏、失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有效提升抗肿瘤疗效, 延长生存时间, 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降低肿瘤标志物, 提高生存质量,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54
在当今社会, 肺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关于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调查中排名第1位, NSCLC的主要病理类型, 约占肺癌发病率的85%, 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本病起病隐匿, 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Ⅲ~Ⅳ期), 发生局部及远处转移, 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手段, 多采用姑息性对症治疗[1]。常规化疗对中晚期NSCLC的疗效已达瓶颈状态, 且不良反应较多, 总体疗效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 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发展迅速, 吉非替尼是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 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NSCLC有良好治疗效果, 能明显延长生存时间[2]。其通过抑制EGFR激活, 阻断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 达到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
3月在本院肿瘤科门诊治疗的54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 女30例;年龄37~84岁, 平均年龄(62.1±11.3)岁;TNM分期:Ⅲ期16例, Ⅳ期
38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 均为腺癌, 用直接测序法或突变扩增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状态呈阳性, TNM分期在Ⅲ~Ⅳ期, 卡氏量表(KPS)评分≥70分, 均采用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排除吉非替尼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或意识障碍等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吉非替尼片(AstraZeneca UK Limited, 注册证号J20100014)治疗, 250 mg/次,
1次/d, 在餐前30 min口服, 1个疗程30 d, 共治疗2个疗程[4]。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PFS、PPS、OS;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5], 将毒副反应分为Ⅰ~Ⅳ级, 级别越高, 毒副反应程度越严重, 统计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EORTCQLQ-C30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 包括功能量表(5个)以及症状量表(3个), 功能量表得分越高、症状量表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好;治疗前后检测肿瘤标志物各指标, 包括CEA、NSE、CA19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ASA)法测定。根据WHO抗肿瘤药物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6]。完全缓解(CR):可评估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病情稳定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可评估肿瘤病灶缩小>30%, 病情稳定持续4周以上;稳定(SD):可评估肿瘤病灶缩小<30%或增大≤20%;进展(PD):可评估肿瘤病灶增大>20%, 或有新的病灶出现。RR=(CR+PR)/总例数、数×
100%, DCR=(CR+PR+SD)/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近期疗效分析 治疗后, RR为59.26%, DCR为87.04%。见表1。
2. 2 生存时间分析 治疗后, 患者PFS为(7.6±
2.1)个月, PPS为(5.2±1.4)个月, OS为(15.2±2.8)个月。见表2。
2. 3 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治疗过程中, 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3.70%)、粒细胞减少2例
(3.70%)、贫血4例(7.41%)、恶心呕吐14例(25.93%)、腹泻18例(33.33%)、皮疹22例(40.74%)、转氨酶升高18例(33.33%)、口腔溃疡4例(7.41%)。见表3。
2. 4 治疗前后EORTCQLQ-C30评分比较 治疗后躯体、情绪、社会、认知、角色、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疼痛、疲乏、失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 5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 治疗后, CEA、NSE、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 约40%的NSCLC患者存在EGFR过度表达, 而EGFR的过度表达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化、侵袭、转移等[7]。因此, EGFR高表達的NSCLC患者大多预后较差。
近年来, 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EGFR通路中信号传导过程中, EGFR-TKI有作用巨大, 因此, 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途径即为抑制酪氨酸激酶(EGFR-TK)[8]。临床研究证实, 抑制EGFR激活, 阻断EGFR-TK活化, 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进程, 减少肿瘤细胞新生, 加快凋亡, 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阻碍其局部浸润和转移, 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 达到靶向抗肿瘤效果[9, 10]。吉非替尼为新型EGFR-TKI, 能选择性抑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与EGFR-TK结合, 阻止EGFR形成同源和异源二聚体, 从而阻断EGFR通路信号传导,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加速凋亡, 并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并能抑制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达到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11]。同时, 吉非替尼具有良好的机体耐受性, 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 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较为少见[12]。因此, 吉非替尼是中晚期NSCLC的有效化疗替代药物, 给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控制肿瘤进展,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延长生存时间, 提升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宏, 夏永寿, 加静, 等.沙利度肢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18(23):4474-4477.
[2] 吕然, 张晓慧, 冯庆亮, 等.吉非替尼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5, 55(18):72-74.
[3] 刘芳, 唐婷玉, 杜坚宗, 等.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1):185-187.
[4] 谢占强, 程可洛, 余丽双,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6):889-892.
[5] 徐海峰, 董宇超, 秦浩,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河北医学, 2019, 25(8):1276-1280.
[6] 李雅, 常红莉, 王哲, 等.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现代肿瘤医学, 2015, 23(20):2959-2961.
[7] 王珏, 张翠英, 薛丽英, 等.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存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3):251-254.
[8] 孙佩佩, 张颖颖, 孙向红.调胃、强肾扶正液联合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2):249-253.
[9] 李海鹰, 于瀚宇, 倪萍.吉非替尼靶向疗法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4):6-8.
[10] 杨样巍.吉非替尼小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Akt及免疫功能影响研究.当代医学, 2015, 21(31):36-37.
[11] 袁云.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实用癌症杂志, 2012, 27(2):190-192.
[12] 王志海, 彭宗玉, 杜国威, 等.EGFR突变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癌症进展, 2017, 15(7):771-773.
[收稿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