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假期补课不能一刀切

2020-10-30 04:10贺武华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寒暑假有偿教育资源

贺武华

“假期补课”,已成为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专业名词了。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校补课也已成为一种惯例。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被誉为史上对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最严的重拳出击。2019年暑假伊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严禁中小学补课的文件纷至沓来,还出现了辽宁的“八不准”、杭州的“两不得、两严禁”等力度更为空前、产生经验效应的举措。然而,假期学生在校外补课依旧如火如荼。试问,有几成孩子(特别是城镇孩子)假期未曾或主动被动地参与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课外班呢?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上学日60.4%的孩子参与课外班。

毋庸置疑,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低效甚至无用的、增加学生负担的补课行为;要毫不含糊地制止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校外培训乱象。然而,如若是理性的、科学的、适度的、自愿的甚至是愉悦的补课行为,是否应该允许甚至加以倡导和引导呢?

我们先从概念识读开始。何谓“寒暑假”?指学校的季节性假期,也是正常学制中的一个环节。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休闲娱乐、广泛阅读书籍,也可以复习以往功课、准备学习新知识等。如果学生在假期里不是从事上述丰富多彩的活动或者多数家庭难以提供饱满的假期安排,那么,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会是怎样度过的呢?这在绝大多数父母需要在职在岗忙于工作,而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泛滥的现实情况下,“无所事事”“荒废学业”甚至“沉迷网络”便极有可能占据中小学生的整个假期,学生放假后的日常生活安排也一直是中国父母的心头大患。上述《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也表明,中国儿童除上课外班外,其余时间最爱刷抖音、打游戏、网聊。我国中小学生寒暑假时间加起来有80天左右,再加上近100天的双休日和节日放假时间,属于“休息”的日子一年中近乎180天(还不包括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学生一年当中有大量的时间是要在校外度过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此大量的自由闲散时间,如何让每一个平凡的家庭给孩子安排好、充实好?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而适当的校内外“补课”,不失为是漫长假期里学生教育与学习资源的合理调节,以及假期生活场所和方式的必要补充。

再说“补课”。何谓“课”?指课业、功课。何谓“补”?指补充、补上、补齐等。补课意指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也用来比喻某种工作没做好而需要重做或改善。在由夸美纽斯总结、赫尔巴特完善、凯洛夫最终改进且沿袭至今的班级授课制模式下,一个班或某一科目的知识学习,事实上是不可能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标尺上的。有的孩子学得快,有的孩子学得慢;有的孩子喂不饱,有的孩子消化不了,这是教育的常模常态。正因如此,教书育人才是需要去无限探索的永恒事业;也正因如此,我们从未放弃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追求。教师日常工作中如何選择教学内容、在哪个层面施教、如何把握教学进度等,也便成了教学的经久课题。奢望每个孩子都能整齐划一地学会某一个知识、弄通某一个原理甚至是掌握某一个公式,这是不现实的,这也不符合人的个体差异性这一基本事实,也否认了因材施教的道理。所以,“补课”二字本身并无贬义。然而,教育行政部门在认识上首先认定了一切补课行为都是“违规”的,至于违什么规,似乎不需要理由和证据。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严禁补课政策在做法上的确存在简单一刀切的问题,初衷是严禁教师有偿补课、治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乱象,现实却演变为高度关注、严厉查处学校有无补课、上新课、提前开学与延迟放假等所谓的“零容忍”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校和校长的积极性。我们了解到,多数校长牢骚感叹:我们想在假期打开校门,让家庭无力看管的孩子到学校来读读书、写写字,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杭州某中学校长甚至不无伤心地说:“我打开了多功能厅空调,让孩子们到学校来玩玩社团,为的就是不希望他们被家长打着培养兴趣的旗号去社会培训机构受折磨。然而,我被举报了,并在全市严禁暑假补课的专题会议上被点名批评了。”

事实上,无论是学校免费组织的,还是社会培训机构有偿服务的,抑或是家长在家自行提供的,对学业跟不上、“消化吸收难”的学生,补补课是好事;对学有余力“吃不饱”的学生,合理正确的补课是拓展、提升、扬长的需要,是个性化教育的体现,更是好事。尤其是对平时学习不充分、某个科目没学扎实的孩子,假期补课便是查缺补漏、温故知新,也是为新学期加油充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举措。

寒暑假本是正常学制内的一个特殊时间段。寒暑假是用来休息的不假,但不能进而推导出寒暑假可以不用学习,甚至要杜绝学习的发生(很多学校连假期作业都没有了),这是对假期功能和意义的片面理解。寒暑假期间,广大中小学校都处于紧闭大门的状态,教室、场馆、书籍等教育资源也要睡两个月的大觉。一方面是学校教育资源关门大吉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是学生依然在培训机构、网络平台挤破头脑,行“轰轰烈烈”补课之实。这的确是一道道“禁补令”下颇为尴尬的真实现状。有鉴于此,我们期待假期学校教育资源能有限度、有组织、公益性地开放、利用起来;也期待作为“正规军”的教师(相对于培训机构的“老师”而言)能在假期为有需要的孩子名正言顺地提供必要的学业指导甚至补课辅导。当然,这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及全社会对“补课”“教师有偿家教”“教师职业道德”甚至是“教育公益性”“教育公平”“教育本质”等概念重新进行一番辩证审视。文末,我们不妨来思考这样的一个真实的问题:某公立学校教师将其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的公认的优质教学课,在网上面向不是他/她的学生进行非常物美价廉的有偿授课(售课),从而使得优质教育资源、优秀课堂教学得以迅速扁平化、公益化、无差异化地扩大到有需要的学生,“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行为难道不合理、不值得推广吗?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该文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评价与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督导课题“当代教育督导评估政策法规研究”(HZNU180102)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寒暑假有偿教育资源
陪娃写作业,就像渡了一次劫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论寒暑假的关系
热胀冷缩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寒暑假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